有人說馬未都學歷不高,但看起來很有文化,這是為什麼?

艾小城


每個人出生都沒文化:都是通過後來學習才有的結果:人家就是勤奮好學:馬爺說小時候無論在哪裡見到書一定要撿起來讀:那怕只在垃圾堆看到半本破書也要撿起來看完:知道為什麼馬未都先生是怎麼樣來的文化了吧


悟空中餐美食


有人說馬未都學歷不高,但看起來很有文化,這是為什麼呢?誠然,如今很多知名人士的學歷都不高。

比如說我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小學沒上完就回家種地了,雖然後來補上了,但是按道理說他也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段。


還有近代的一位大師級人物陳寅恪,梁啟超向當時的北大校長梅貽琦推薦陳寅恪,梅校長就問陳寅恪是什麼學歷,有什麼著作,梁啟超說這些他都沒有,只是在國外讀過十幾年的書,梅校長又問梁啟超,那陳寅恪的學問比他如何,梁啟超說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那些書還不及陳寅恪的一篇小短文,於是梅校長破例聘請了陳寅恪,後來陳寅恪成為了“教授的教授”,學生聽不懂他的課,到後來來聽課的全都是教授。

在上個世紀,大師輩出的時代裡,這種學歷不高的大師比比皆是。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學歷不高,看起來都很有文化呢?這不是偶然,學歷只是代表一個人的過去,不代表一個人的將來,人的命運和見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這些人學歷不高,但是有文化,那就是他們背後的努力,或許沒有在學校裡接受過教育,但是,社會,世界,書本都是學習的地方,像馬未都這些人就是通過自己自覺地學習,才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文化人!或許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得聽他們講,很多學歷不高或者根本沒有學歷的人還在給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講課。


所以,自覺地學習很重要,出了學校也不能停止學習,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首先我想說的是——學歷高並不等於有文化,我見過不少學歷很高但說話幼稚如小學生,思想酸腐、僵化,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我覺得這種人學歷再高也難有大的出息。

反之,有些人雖然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但是後天的學習能力強,加上悟性高和肯鑽研,反而能給人既有文化又有能力的感覺,馬未都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馬未都1955年於北京出生,祖籍山東榮成,由於那個年代的特殊性,他只讀到四年級便沒再讀書了,然後下鄉當知青,回城後又當了幾年機床銑工,於1980開始文學創作。

1981年,他的《今夜月兒圓》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這篇文章讓他在文壇上初露頭角,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不久後他便以它作為敲門磚,進入《中國青年報》當編輯。

那年他26歲,全憑自己的實力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學歷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從他寫的《今夜月兒圓》來看,情節生動,用詞精準而簡練,已頗有專業作家的老辣勁,這肯定與他平時的努力積累有關係。

據說他非常好學,看過很多書,那個年代有段時間很多人都將家裡的藏書燒了,馬未都就去撿這些書回來看,比如《簡愛》這本書他看過好幾遍了還不知道書名是什麼,因為書皮被燒掉了。

廣泛的閱讀使得馬未都擁有深厚的知識結構和較於常人的認知,這不僅體現在他的作品上,也體現在他挖掘作家的眼光上,比如王朔、劉震雲和蘇童,都是他挖掘的。

馬未都曾說:“我讀過的書甚至比官方系統培養出來的人讀的更多,如果我按照官方系統去讀書,我今天是博士後,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一語道盡了他平時的用功。

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知識只是體現文化的一種,後天自我的學習和積累才是最重要的,馬未都的知識量多且全面,所以他給人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感覺。

馬未都從當編輯開始便喜歡收藏,經常去舊貨市場或者賣古董的地方淘貨,而那時候又恰恰是中國改革開放不久,百廢待興,沒有幾個人有閒心玩收藏,這就給了他一個機會。

等到收藏開始熱起來時,他淘回來的東西就值大錢了,這既是時代所賦予的機遇,也跟他個人的努力和遠見有關。

眾所周知,收藏古董文物是件極其考驗眼力和甄別能力的活兒,要是看走眼了,分分鐘都能傾家蕩產。儘管和他同期的不少人破產的破產,改行的改行,但馬未都卻能一直做下來,並且做出了大成績,這跟他的潛心鑽研分不開。

馬未都說:“搞文物收藏不能太貪。收藏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喜歡的門類的書讀一遍,只帶著錢去收藏,必死無疑。”

因此他常常能一眼就分辨出一件文物的真假以及它的出產年代,進而能對文物的價格心中有數,如此,就不容易發生看走眼的事了。

從他近年主持的《都嘟》、《觀復都嘟》、《馬說陶瓷》和《馬未都說收藏》來看,每一集都有很多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無疑都是他從他幾十年的收藏經驗以及看過的書本里得來的。

這幾十年裡,他一邊玩收藏,一邊主持收藏節目和出版跟收藏有關的書,已然是一位收藏界的大家,民族文化的傳播者,這樣的人,何須再用學歷來衡量?

他最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不僅僅是一個收藏家和商人,他還有民族大義,有情懷,比如:他創辦了觀復博物館,將自己的收藏無償捐出,只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文物。

他在其主持的某個節目中說:“文物最後大多都會進入博物館,一旦進入博物館,就是整個民族的樂趣。”體現出了他對文物的責任感,並且為文物找到了最佳的歸宿。

也是他高於一般商家和收藏家的地方。

他精明洞察,但又不唯利是圖,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年輕時趨利,中年趨名,到了名利都有時,第三個階段就是安放靈魂。”

所以我想套用一句網友的話來評價他——莫嘆前人皆名士,人間已有馬未都。


電影爛番茄


有時候學歷≠學問。

說一個我親眼見到的事例,我的一個朋友報名上了一個碩士班,本來還挺替他高興的。可是到了畢業寫論文和答辯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碩士學歷是咋回事了。先是東拼西湊的攢出一份“論文”,然後到了答辯的時候老師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結果當然是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最近這個朋友又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學的博士,因為沒有英語等級證書,竟然在百度上下載了一個英語培訓機構的證書PS了一份,至於課題選項什麼的都是找人代寫的。

我這才理解到為什麼中國的學歷在國外讓人家不承認和看不起。

博士學歷都能造假還有什麼學歷不能。


歷史好玩


最不喜歡有些人,在任何時候都以文憑論資歷學識,開口就說他小學中學畢業水平。

大學文憑只代表你高中畢業後再讀了3∽4年時間的書的證明,但不等於你學到的東西比他人自學三丶四年的東西多,常識知識不比大學畢業生懂得少,大學只代表你記性好,考試的時候能發揮出來,而讀不上大學的可能是考試變蒙圈一片空白,或者其他原因考不上大學而已。范進七十才中舉,不是他不行而是有時命運行到克印讀書運,不管你才高八斗他偏偏考不上。就像有些老師他教的學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學,但是他的兒子卻上不了大學,有什麼奇怪呢?能不能堅持長期的學才是關鍵!現在很多小學畢業生到大學去講課,你說他的學術高,還是你讀大學學的三年水平高?


閒雲野鶴毛人同


我是微課軍師,你的問題我來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他不是看起來很有文化,是真的很有文化好吧,這都是因為馬老爺子人生經歷豐富,見多識廣。

馬老爺子1955年生人,下過鄉,當過工人,做過編輯,拍過電視劇。

由於酷愛收藏,經過多年的積累,光憑他的私人藏品,在1996年就在北京創辦了一家博物館,叫“觀復博物館”。後來又分別在上海和廈門兩地各創辦了兩家,目前廈門的觀復博物館因用地規劃問題已關閉。


馬老爺子年輕時

馬老爺子年輕的時候,響應國家號召下鄉插隊。然後又一個人遊歷新疆,領略過祖國的大好山河,風土人情。回城後當過工廠的工人,掌握了一定的鉗工、焊工、車工的工作技能。

期間,對文玩古董產生興趣,積攢微薄的工資購買自己喜歡的古董。那個時候雖然假貨還比較少,但他還是看了大量的專業書籍,具備了超越絕大多數收藏者的鑑別知識。


馬老爺子中年時

馬老爺子中年的時候,進入《青年雜誌》社做編輯,認識了例如王朔,海子,嚴歌苓,劉震雲等日後知名的作家和詩人。

他還是王朔第一本小說集的責任編輯,在王朔的介紹下又認識馮小剛等一批影視界人士,創作了《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兩部電視連續劇,在文化圈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當然,他在做這些工作的過程中,並沒有耽誤收集自己喜歡的文玩古董。而且鑑賞水平已達到了專業人士的水準。



馬老爺子老年後

馬老爺子在文化屆如日中天的時候,選擇了退隱江湖,專心沉浸到了他酷愛的收藏世界。他出版的《中國古代門窗》一書,還獲得了第六屆國家圖書獎,和第二屆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一等獎。

馬老爺子被大家認識,主要是通過一大批介紹中國文化和古董鑑賞的電視節目。他的代表節目有央視2008年的《百家講壇》,一共做了6期,共52集。

在2013年,他又在網上做了《嘟嘟》和《觀復嘟嘟》個人脫口秀節目,又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可以說,馬老爺子就像一罈老酒,越釀越香。這和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對事物的洞察鑽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自古英雄不問出處,人一個的學歷並不決定他將來能取得的成就。軍師經常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說法,叫:文憑不代表水平。

我是微課軍師,感謝看到最後,打字不易,請點個贊再走吧,謝謝啦!


微課軍師


我當過四年一個名牌大學聘用的輔導老師,各系學生還都喜歡聽我演講,他們提出的許多問題都承認我輔導的很好。尤其是給黨團員斑幹部每週例會上千名只要是我主持從不缺席遲到,半個小時的講課全雅雀無聲,當我每次宣佈下課時他們還豎著耳朵一動不動意猶未盡,有很多同學甚至說:怎麼,到點了?有同學好奇問我:老師你什麼學歷?知識真淵慱!我毫不猶疑回答:初中畢業!高中三年盡搞文革了!他們似信非信!


用戶6190880002283


馬未都確實學歷不高。我喜歡看他的節目,原因是由於他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有著特殊的經歷。同時他見過我沒見過的人,沒見過的事,沒見過的物。我更多的是在聽他敘述自己的經歷,見聞,描述當時的各種事物。用以彌補我的信息缺口。至於他的各種看法各種評論就見仁見智吧。


奧露平


孫慶國試答:

有學歷不等於“有文化”,“有文化”不等於有學歷。

用一句“抬槓”的話,孔子什麼學歷?

如果用數學思維解釋:

∵每個人是在最有文化和最沒用文化區間內。即:每個人∈[最有文化,文盲],孔子是萬代宗師,國家(朝廷)沒用給他頒發畢業文憑;

∴“學歷”≠“有文化”;

∴“馬未都學歷不高,但看起來很有文化”符合數學集合原理。


孫慶國:讀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學(民辦教師),參加了4次高考(自學的高中教材)的機械工程師。

孫慶國:業餘時間專注中高考30年,對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頑固不化”、“一如既往”。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馬未都不是看起來很有文化,而是確有文化。文化有兩種,一種是從書本學習而產生的文化。另一種是從社會和從身邊的環境這個大染缸中一點一滴薰染的具有為實踐性的文化。雖然二者都在學習文化,學者型的文化構成和實踐型文化的構成都離不開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與知識,但他們又是有區別的。


翰墨書道認為這個區別存在在於誰主誰輔的的情況。學者型是由書本知識然後融入實踐,而實踐型的文化構成則是唯實踐為目的。這兩種形式的文化雖然仍然以學者型為第一,這是從知識和文化方面來看到,但從經濟方面來看,可能實踐型文化的經濟效益的確比學者型的文化要高一些。問題出在文化向經濟的轉化形式,一個是直接的,一個是存在過度期的。所以就會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無論如何,學是他們的共同特點,雖然採取了方式不同。

但就馬未都來說,說馬末都文化程度不高,實在是存疑。馬末都1955年生於北京,1981年就發表了第一篇小說《今夜月兒圓》,而且是在《中國青年報》上,那時候馬末都才26歲,說其沒有文化似乎是不瞭解具體情況的囈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