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籍開國將軍知多少

河北籍開國將軍知多少

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在經歷了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開國不久的抗美援朝戰爭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從195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現已恢復——編者注)。在這期間,有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合計共有1614位革命軍人被授予將帥軍銜。這些將帥,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為締造新中國建立了豐功偉績,被人們稱為開國將帥。

以授銜將帥的數量排列,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

1、江西(325位) 2、湖北(235位) 3、湖南(202位) 4、安徽(128位)5、河南(108位) 6、四川(含重慶99位) 7、山東(90位) 8、福建(83位) 9、河北(79位)10、陝西(63位)。

河北籍(以河北省現轄區域為準)開國將軍的數量排在第9位,總共79人,其中有2位中將、77位少將。他們中少部分人是在土地革命時期入伍的老紅軍,大多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參軍的老八路。在這裡,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把他們的英名和軍銜、籍貫鄭重地書寫如下(按現在的市、縣整理,除兩位中將外均按姓氏筆畫排列):

石家莊(13人)

韓振紀(中將,高邑)、邢榮傑(無極)、呂炳安(深澤)、李震(藁城)、李鏡如(束鹿,今辛集市,下同)、谷廣善(高邑)、張清化(獲鹿,今石家莊市鹿泉區)、張蘊鈺(贊皇)、宗鳳洲(藁城)、聶濟峰(晉縣)、慄彬成(平山)、徐信(靈壽)、高佔傑(束鹿)

保定(28人)

馬衛華(唐縣)、王璞(蠡縣)、王子修(安新)、王之平(滿城)、王硯泉(雄縣)、王毓淮(雄縣)、白志文(易縣)、邊疆(完縣,今順平)、劉世昌(安國)、劉光裕(安新)、劉秉彥(蠡縣)、劉佩榮(雄縣)、江潮(定縣)、蘇錦章(定縣)、李孔亮(高陽)、李克忠(定縣)、李君彥(定興)、李雪炎(定興)、肖平(定縣)、吳樹聲(博野)、宋學飛(易縣)、張遜之(蠡縣)、陳亞夫(滿城)、孟慶山(蠡縣)、胡友之(安國)、殷希彭(安國)、傅繼澤(博野)、戴金川(高陽)

承德(2人)

江峰(圍場)、張廼更(平泉)

張家口(2人)

羅平(涿鹿)、柴書林(張北)

唐山(3人)

王興綱(樂亭)、張曉冰(豐潤)、麻志皓(遵化)

廊坊(5人)

孫毅(中將,大城)、文擊(原名劉樹堂)(霸縣)、劉永源(文安)、李靜(文安)、郭卓辛(廊坊)

邯鄲(5人)

王謙(永年)、李大磊(大名)、趙北源(大名)、崔建功(魏縣)、裴志耕(大名)

邢臺(5人)

王啟明(威縣)、王蘊瑞(鉅鹿)、呂士英(臨城)、路揚(臨城)、鮑奇辰(臨西)

滄州(7人)

王猛(鹽山)、王泮清(鹽山)、王智濤(滄縣)、劉春(黃驊)、李偉(滄縣,今滄州市)、辛國治(黃驊)、郭玉峰(海興)

衡水(9人)

王振東(饒陽)、朱軍(景縣)、劉有光(景縣)、蘇克之(深縣)、李福堯(冀縣)、吳罡(棗強)、張秀川(深縣)、國林之(武邑)、曹中南(景縣)

現在,當年那些橫戈馬上、為共和國奠基的老將們,多數已經作古,健在者逐漸減少。追尋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戎馬生涯,對我們這些後來人無疑是一種啟迪和激勵。讓我們對那些已經逝去的開國將軍表示深切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並衷心祝願仍然健在的開國將軍安度晚年、健康長壽!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