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的眾多割據派系武裝中,為什麼說桂系是很有特色的一支?

文|李巍

在曾經的眾多割據派系武裝中,為什麼說桂系是很有特色的一支?

1949 年12 月12 日,解放軍攻克廣西憑祥鎮南關(今友誼關),廣西全境宣告解放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眾多的割據派系武裝中,桂系是很有特色的一支。

第一,團體凝聚力較強。在長達20多年的政治軍事角逐中,桂系內部很少出現倒戈反水,主要是桂系將領都是同學、師生、同鄉和親戚等裙帶關係。即便是脫離桂系,如黃紹竑在中原大戰後那樣,也是和平友好分手,並沒有反目成仇,而且後來和李宗仁、白崇禧的關係依然很好,在很多時候還有互相聲援。

第二,政治上一直是堅定的反蔣派。從1927年8月第一次逼迫蔣介石下野,到1929年蔣桂戰爭、1930年中原大戰、1936年兩廣事變,到1949年1月第三次逼迫蔣介石下野,幾乎國民黨內部每次反蔣事件,桂系都有參與。

所以,桂系三巨頭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李宗仁雖然貴為“副總統”,但卻並沒有去臺灣,而是去了美國,一直在美國生活。並在1965年7月20日,衝破重重險阻,偕夫人郭德潔從美國回到北京,周恩來到機場歡迎。李宗仁在機場宣讀聲明,表示要為完成祖國統一做出貢獻,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黃紹竑在蔣介石下野後到香港和中共接觸商議和平。1949年3月的國共和談,黃紹竑就是國民黨方面6個和談代表之一。1949年8月13日,黃紹竑、龍雲、賀耀組等44名國民黨軍政要員在香港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的認識與主張》,聲明脫離國民政府,投向人民陣營。

三人中只有白崇禧去了臺灣,在1950年5月1日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7月26日被聘為國民黨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從此失去職權,並受到保密局的嚴密監視。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家裡猝死。但對他的死因坊間一直有多種傳聞。

第三,軍事上,桂系部隊素來以悍勇頑強著稱,戰鬥力在各路雜牌部隊中可以算是一流水準。因為廣西民風彪悍,又吃苦耐勞,而且擅長山地作戰,加上廣西兵大都身材瘦小,非常靈活,所以也被叫作“廣西猴子兵”。無論是在軍閥混戰,還是抗戰中,桂系都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

還有,桂系治理廣西也很有成效,建設、民生都很不錯,因此也得到廣西民眾的支持,同時通過保甲制、民團等組織,對民眾的管控也很嚴密,使得廣西成為桂系統治最牢固的根據地,就連蔣介石都始終無法染指廣西。

桂系在最鼎盛時發展到5個軍,基本上保持了正規軍3個軍約10萬人的規模。1949年初,桂系利用蔣介石嫡系精銳在三大戰役中損失殆盡的機會,聯合國民黨內部反蔣派發難,迫使蔣介石下野,由李宗仁任代總統。但在反共立場上,卻又是和蔣介石一致的。所以到1949年,當解放軍大舉進軍中南,和桂系的決戰也就無法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