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起的时刻》导演安澜:这是一部用人物打动观众的战争片

《太阳升起的时刻》导演安澜:这是一部用人物打动观众的战争片 | 专访

|林 琳

“虽然这是部战争片,但我着重表现的是‘人在战争中,战争中的人’。”擅长于拍摄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导演安澜在采访中谈及他的新电影《太阳升起的时刻》如是说。

今日,这部由安澜执导,任帅、蓝飞洋、释臣伟、马子洛、路晨领衔主演,唐国强、刘劲、刘之冰、姜峰、刘腾远等实力派演员倾情加盟的影片登陆全国院线。在安澜的心目中,《太阳升起的时刻》是一部以人物为核心的战争片。“只有当影片中每个人的个人情感和每场战斗联系在一起时,才有可能正触及观众最柔软的部分。”

拍了大半辈子战争片,

这次为啥拍“衡宝战役”?

《太阳升起的时刻》导演安澜:这是一部用人物打动观众的战争片 | 专访

安澜片场工作照

“‘衡宝战役’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大型战役,所以《太阳升起的时刻》是一部献给开国大典的战争片。”曾拍摄过《大会师》《诱狼》《东方欲晓》等影片的安澜已经和战争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在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认为这部讲述“衡宝战役”的《太阳升起的时刻》再合适不过。

采访中,安澜谈起这段历史可谓如数家珍。他介绍说,1949年,国民党妄图划江而治,分裂祖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支精锐主力——“小诸葛”白崇禧率领的桂系军队身上。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积极备战。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共两军陈兵湘江南北,展开了中南大决战。在1949年9月13日到10月16日历时34天时间里,战士们浴血奋战,聚歼白崇禧桂系军队主力,这一大型战役被称为“衡宝之战”。

“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我国西南方,还有一群为解放全中国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安澜表示,用这样的战争片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具有特殊意义,而幸运的是,“衡宝战役”此前并没有太多的影视作品表现过。

此外,历史上的“衡宝战役”虽以解放军胜利告终,但却是十分惨烈的一场战斗。这也正是安澜把镜头瞄准它的另一个原因。

在他看来,这场战斗的惨烈反映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这也正是安澜他们这一代人想要叮嘱年轻人的。

从电影的角度,作为一部战争大片,惨烈的战斗也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影片中有一段坦克大战,我们设计了用炸药包、燃烧瓶等对付敌军的坦克。”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安澜之所以安排这场“人与钢铁”的战斗,也是想表达解放军战士的血性和担当。

将镜头瞄准“千里之外”的年轻战士

《太阳升起的时刻》导演安澜:这是一部用人物打动观众的战争片 | 专访

在拍摄《太阳升起的时刻》时,安澜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用在国共两军最高指挥官之间的“运筹帷幄”上,他把更多的镜头放在了“千里之外”的普通解放军战士身上。

安澜认为,把故事重点放在了第四野战军的士兵身上,讲述他们冲锋陷阵的惊险时刻,以及在部队里面训练生活的日常,可以让观众更有共鸣。“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更关心的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正是认准这点,安澜表示《太阳升起的时刻》是一部表现年轻人,拍给年轻人看的战争片。“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理想、为信念,放弃已获安逸,奔赴生死一线的战场,这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战争题材电影。”

在把握真实历史大事件的情况下,安澜在影片中虚构了多个年轻人形象。其中有猎户出身的枪手,有戴眼镜的高中生,有憨厚而倔强的机枪手,有不到20岁的唢呐手,还有一位女性战地记者。

安澜告诉记者,这些角色有不同的出身、性格,各怀绝技,却也各有缺点。“这几个人通过这场战役,从相遇,到相识、相知。影片重点表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亲情、友情、爱情,更诠释出是什么可以让他们敢于牺牲年轻且珍贵的生命。”

“上层领导对于整场战斗的决策固然重要,但不是影片的重点,因为这些和当下的年轻人的联系不强,很难引发共鸣。”在安澜的心中,他要把“衡宝战役”的历史背景作为舞台,而一个个鲜活的年轻战士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想让年轻观众看到那个年代的同龄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是什么,让他们牺牲生命的原因又是什么?”虽然隔着电话线,但记者还是能清晰地感到安澜说这段话时的激动心情。

“拍摄这样的影片,不是为了战争而讲述战争,我们是要塑造人物,塑造‘人在战争中,战争中的人’。当影片中每个人的个人情感和每场战斗都联系在一起时,才有可能正触及观众最柔软的部分。”安澜说。

年代不同、梦想不同,

但年轻人之间永远有共鸣

《太阳升起的时刻》导演安澜:这是一部用人物打动观众的战争片 | 专访

在安澜看来,每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不同,但都是积极向上的。有梦想,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一代年轻人共同的话题。影片中的年轻战士通过参军和战斗,逐步成长、成熟,新中国的完全解放和统一也成为了他们的共同理想。而当下的年轻人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也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体现自我价值。

“影片中,我特意避免了口号式的表达,都是通过人物的情感、行动来体现影片的主题,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有更深刻的体会。”安澜认为,无论身处什么时代,年轻人对于家庭、国家的担当与责任始终没有变。同时,他也希望年轻人通过《太阳升起的时刻》这样一部影片,谨记到共和国来之不易,因为即使是开国大典进行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太平,还有战士为新中国流血牺牲。

《太阳升起的时刻》导演安澜:这是一部用人物打动观众的战争片 | 专访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