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他,是一個高節之士,甘願把自己的榮華富貴拒之於千里之外;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喜愛替女子痛罵負心漢;他,是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在七歲寫得一首家喻戶曉的詩篇,年年都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他,是一位忠君愛國之士,曾寫過一篇千古奇文,驚濤拍岸,擊水三千!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01 信心十足,對答如流

時間:公元641年

地點:長安城考試現場

大唐全國高考的口試環節,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一位意氣風發的小夥子,邁著自信的腳步,走入考場之中。對面坐著的主考官,臉上露出了親切得體的微笑。

這個小夥子的自信,絕不是空穴來風,他在此之前,已經連中州、縣第一名,而這次考試的筆答環節,也是行文流水,運筆如飛,這下半場的口試,對他來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關。

考官捻著鬍鬚看著眼前的小夥子,對他說:今天,你就談一談對高節之士的看法吧!

小夥子略加思索,就有了答案,隨口答到:我認為伯夷叔齊是高節的代表,他們寧死不食周粟,被後人所稱頌。介之推不貪圖功利和虛名,晉文公放火燒山,介之推抱樹而死,他的行為永垂不朽,成為世人的楷模······

口試題回答完畢,面試官一直微笑頷首,臉上絲毫沒有一點大幅度的表情,年輕人退出考場,走在陽光之下,自信而又瀟灑的打了一個響指。

此時,坐在身後的主考官,臉色慢慢的陰沉了起來。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02 少年得志,意氣風發

時光迴流,到了15年前的義烏,一個七歲的孩童站在河邊,看著河中戲水的大白鵝,隨口吟唱出一首千古名句,這首詩年年都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作為小齡兒童的啟蒙讀物,簡直是在合適不過了。詩中是這樣寫的:

鵝鵝鵝,去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想必讀到這裡,作者的大名已經是呼之欲出了,沒錯,他就是駱賓王!這首《詠鵝》已經問世,迅速火遍了整個州縣,當時的烏傷縣的縣長看到這首《詠鵝》的時候,大家的讚歎,並且鐫刻在縣衙照壁的前後兩面,如此一來,駱賓王名聲大振,聲名鵲起。

我們現在的家長經常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人家孩子學習多好,你看人家孩子多聽話,巴拉巴拉一大堆話,而駱賓王,此時就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03 痛失良機,心灰意冷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駱賓王已經到了22歲,這個年齡,正是考取功名的時候,而此時的小駱已經是當地的青年才俊,從小就被貫以神童標籤的他,並沒有因此志得意滿,而是苦讀詩書,大有所成。

晴天霹靂

大唐高考的榜單終於公佈了,眾多學子們擠在榜單潛觀看自己的成績單,榜單之上,竟然沒有駱賓王的名字,也就是說,天才加神童的駱賓王落榜了!

究極原因,還不是因為小駱同志太年輕了,沒有領會和洞察出人性。當時的考官,是一位隋朝老臣,在口試的時候,跟這些老臣大談高節,本身就非常的尷尬,所用之語要慎重才是。

而駱賓王卻毫不顧忌,大談特談伯夷叔齊和介之推,還說什麼忠君愛國,不能吃周朝的俸祿,這不是在打隋朝這些老臣的臉嗎?

你要知道,大唐高考,那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年從全國的學子當中,也只不過選出幾十位而已,這對比現在的高考來說,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如此看來,還說駱賓王“too young too simple”,這樣的好機會沒有把握住,他的求仕之路,成為了一場泡影。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04 再失良機,人生輾轉

是金字總會發光,人才總不會被埋沒。李世民的弟弟道王李元慶,聽說了駱賓王的才華,對駱賓王發出了誠摯的邀請,駱賓王也欣然應允,看來他的機會又來了。

幕府三年後,李元慶對駱賓王愈加的有好感,於是想有心提拔一下他,就讓駱賓王寫一篇“自敘所能”的自薦書。這個很好理解,就如同現在找工作,要寫簡歷一樣,很多人都會大誇特誇自己的優點,甚至有的人在缺點一欄上寫:“最大的缺點,就是優點太多了!”這樣未免有些誇張,可是面對人生的機遇,誰願意輕易的放走呢?

可是,咱們的駱賓王卻不這麼想!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駱賓王接到了道王的通知後,反而發起了愁,他心中很不高興,竟然在上面寫了這樣一段話(白話文譯):道王爺啊,我知道你看得起我,讓我自敘所能,但是我這樣鼓吹自己的才能,這樣真的好嗎?我這麼做,是故意掩飾了自己的缺點,這樣不符合君子之德啊。高風亮節之人都引以為恥,怎麼還能引以為榮呢?

哎媽呀,我們的駱同學簡直是太剛了吧!這哪裡是什麼自薦書,簡直是一次放飛自我的個性宣言,而且還把領導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順便還訓斥了一頓領導,實在是傲嬌爆表!

道王爺看到這份“個性語錄”,也沒有生氣,他是真認可駱賓王的才學,也沒跟他過多的計較,但是升官之路,呵呵,下輩子吧!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駱賓王石像

05 失戀婦女之友,正義感空前爆棚

在道王府任職期滿,駱賓王離開了這裡,準備去瀟灑一回。他“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他喜歡行俠仗義,心中充滿了正義,專門為痴心女子痛罵負心漢。

駱賓王和盧照鄰是好朋友,但是聽說川妹子郭姑娘被盧照鄰所拋棄,簡直是氣炸了肺,隨手就寫了一首《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的詩,詩中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對盧照鄰的這種行徑大加的痛斥,其中有一段寫到:

柳葉花園處處新

洛陽桃李應芳春

妾向雙流窺石鏡

君住三川守玉人

這首長詩一經發表,就瞬間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各大“媒體”也紛紛報道,並且還取了一個響亮的標題:一代文壇天王竟然是負心漢,對痴心女子始亂終棄為哪般?

盧照鄰此時在病榻之上奄奄一息,看到這篇長詩,捶著床哭成了狗,老駱啊,我性命只在旦夕之間,我不回信息,也不打電話,就是為了讓她能忘記我,重新開始新生活啊。大家這麼多年的兄弟了,麻煩你罵我之前能不能跟我說一聲啊,你這可把我坑慘了!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有個道士叫李榮,在長安城城中名聲很響,擁有很多的女粉絲,其中就有一位女道士叫王靈妃,二人突破了種種戒律後,李榮卻不告而別,王靈妃左等右盼,天天以淚洗面。

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件事被駱賓王知道了,正義感瞬間爆棚,他提筆寫了一首《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一詩,詩中把兩個人怎麼見面的,怎麼好的,最後李榮怎麼拋棄了王靈妃,怎麼一個人去了成都等等。這首詩一經發布,瞬間成為了八卦中最熱門的話題,在當時娛樂性十足!

駱賓王啊駱賓王,你活脫脫是超一流的八卦能手啊,而且還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大唐的失戀女子,如果被人拋棄,找駱賓王準沒錯。不知道被元稹拋棄的那位薛濤,有沒有福氣見一見駱賓王,恐怕經過駱賓王之口,元稹也要名聲掃地了。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06 天翻地覆,人生之巔

公元683年,唐高宗掛了。

武則天廢帝奪權,血洗李唐皇室,罷黜元老重臣,一時間風雨飄搖,大唐似乎危在旦夕。

而此時的駱賓王,已經到了花甲之年,60多歲的他,面對國家如此危難時刻,他能管嗎?

答案是:必須管!

為痴男怨女的愛恨情仇,都能夠大踏步站出來主持公道,面對江山易主的國家大事,讓我駱賓王韜光養晦,作壁上觀?對不起,我做不到!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讓我去做一件大事吧,雖然百死,亦如生!他一步步走進了風雲際會的戰場,那一剎那間,驚濤拍岸,擊水三千!

在揚州城內,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公然反對武則天稱帝,舉起了大旗,駱賓王聽到這個消息,來到了揚州城內。首先一定要師出有名,那麼就需要寫一篇檄文,來列舉武則天的諸多罪狀,駱賓王當然是自告奮勇,大聲說到:讓我來!於是大筆一揮,寫成了一篇驚世駭俗的千古奇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知名度與王勃的《滕王閣序》齊名,震古爍今,讓人為之一震: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開篇的一個“偽”字,乃是先聲奪人,一下子就把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後文層層論證觀點,理直氣壯,言辭犀利,節奏緊促,而且此文屬於駢文,在對仗上極其的工整,處處都充滿了正義感。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當武則天讀到“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不過是微微一笑,反正我乾的事情還少嗎,至親之人都可殺,說我魅惑皇上又怎麼了,實在是正常不過。

當武則天繼續往下讀,看到那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時,竟然陡然變色,因為這兩句寫的太有煽動性了!翻譯過來就是:同志們啊,現在先皇墳頭土還沒有乾透呢,我們國家的幼主沒有寄託,你們都是拿著李唐王朝的俸祿,但是現在國家到了最危難的時刻,難道你們就沒一個人站出來主持公道和正義嗎,你們的良心難道不會痛嗎?

這是一句極具煽動性的絕妙言辭,在心理戰上處處搶先,武則天看後重重的砸了一下龍書案:這樣的人才,竟然跟著徐敬業造反,宰相是吃乾飯的嗎?叫他來我面前訓話!

連被罵之人都大加的稱讚,可見這篇文章是有多好!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雖然駱賓王的文章轟動全國,但是徐敬業的武功未必配得上,由於戰略失誤,三個月後徐敬業兵敗,被身邊的將領所殺,這場鬧劇,倉皇落幕。而駱賓王,下落成謎,不知所蹤。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駱賓王用一生來踐行他的初衷,為了道義,他不顧一切的鋌而走險,為了忠君愛國,他義無反顧的棄筆投戎,相反,看看李唐王朝對他的回報,最後不過一區區御史而已。

那又如何?官雖不大,但心志高遠,俸祿不多,但才情畢現。他與世無爭,甘願淡泊寧靜,又如狂龍出海,風雲變幻。

他活出了最真實的自己。

昔時人已沒,猶聞詠鵝詩。

駱賓王的詩篇,像是一顆傲立挺拔的雪松,又像是一輪皎潔的明月,更像是初唐歷史的長河中,那最傳奇的一朵浪花。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文 | 國學大觀園

他是大唐失戀婦女之友,曾寫得一篇千古檄文,冠絕古今堪稱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