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我为什么要自杀?我问心无愧,我不会自杀”——颜福庆

1

1882年7月28日,颜福庆出生于上海市江湾的一个清贫的基督教牧师家庭,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二。

在他6岁时,父亲感染伤寒去世,之后他被过继给了伯父颜永京(原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颜永京

从小他就受到了先进的教育,又在伯父的资助下,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中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1904年,毕业后的颜福庆志愿到南非担任矿医,为开矿的华工治病。然而,真正到了南非,他才知道那里的环境有多恶劣:无数华工遭受钩虫病、矽肺的威胁,想赚钱只得继续下矿透支身体卖命。

颜福庆感同身受,又觉无能为力,他决定进修。

回国时,矿工们还集体赠送给他一枚金质纪念章。

2

1906年,耶鲁大学医学院招收了25名新生,颜福庆是唯一一个黄种人,也是后来第一位获得耶鲁医学博士的亚洲人。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最后一排左三为颜福庆

为了迅速学习国内学不到的知识,他全力以赴,通宵达旦的苦读,耶鲁学费贵,生活开销也大,他课余时间就到餐馆刷盘子、到图书馆当管理员来赚补贴。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1909年颜福庆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照

四年后,他从全班25位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了耶鲁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

而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耶鲁医学博士的亚洲人。

同年,他又到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攻读热带病学,并在短期内获得了热带病学学位证书。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颜福庆耶鲁毕业证书


3

长沙雅礼医院是受雅礼协会指派来中国传播西医的胡美博士在1905年创办,已经苦苦支撑了5年,整个医院就他一人。

胡美博士在码头迎来了归国的颜福庆,一见到他就激动地说:

你是上帝送给长沙的礼物,这里还没有一位真正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生。

当时,西洋医生穿的白大褂被认为是出殡的丧服,普遍不为人们所接受,人们生了病也只是自己在家治疗护理。即使诊费明显低于中医,问诊的人也寥寥无几。

当时中国人惧怕西医,尽管诊费不贵,但大家并不信任。

西医的白大褂,让人联想到出殡的丧服,一般生病,也都是在家中调理,

对在诊所里护养治病相当排斥,甚至把西医塞进嘴的体温计看做是下毒。

颜福庆凭着一张东方面孔,让当地百姓有了亲近感:

“雅礼医院来了一个中国人医生,他医生精湛,为人和善”

因为他,人们慢慢对西医产生了信赖,不少士绅专程请他到家中看病,长沙的学校也请他去讲医学知识。

在此期间,曾为杨开慧同志诊治过疾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接见他时还提及此事)。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因为西药见效快,诊费全免,在湖南的局面逐渐打开。但随着西医站稳脚跟,教会医院的收费也逐渐攀升。

在洋人创办的医院里工作,久而久之颜福庆心中的那个梦想越发强烈,他想要创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医院,不再依靠西方。

他认为:

一个国家要强大,要务之一,就是国民要有强健的体魄,强身之道,则在医学的基础,因此,在中国创办医学院,改变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刻不容缓。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4

恰逢教会医学院和医学校正在考虑与中国政府合作办学的事宜,颜福庆抓住了这个中国发展医学的绝好时机。

在治愈谭延闿(kǎi)后,得到了他的帮助后,雅礼协会和湖南政府达成合作,于1914年,他创办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32岁的颜福庆出任第一任校长。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谭延闿

他在医疗工作中深感预防医学的重要,决心从临床医学转向公共卫生学。后再度赴美进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获公共卫生学证书。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学院制定了两年预科,加上五年本科的七年学制、为了跟上国际医学步伐采取全英文授课、提高录取分数,即使如此,报名的学生仍然很多。

湘雅医学校的各科成绩以70分为及格,淘汰率高达75%以上,1921年6月,首批10名医学生毕业。有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沙眼病研究专家的汤非凡、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儿科病学的高镜朗、热带病学家应元岳、萧元定、徐维达、吴绍清等等,我国众多一流医学专家都从这里毕业。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到了20世纪初期,湘雅医学院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列成中国最具规模的现代医学院,从此有

“北有协和,南有湘雅”之美誉。

为了将西医大众化、中国化,雅礼医学院成立当年,颜福庆与卫生防疫学家伍连德共同筹建了中华医学会,将西医学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到今天,中华医学会仍然是中国国家级的医学团体。

5

1926年,北伐战火蔓延到长沙,湖南人强势排外,颜福庆未能幸免,不得不离开这个已经服务了17年的地方,后出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次年,国联卫生组织找到他,筹建国联卫生部,颜福庆欣然接受了这次任命。

但放弃了协和高薪职位的他没想到,卫生部成立时,他却因触怒官场遭到排斥:

与卫生官员接触,令我顿生厌恶,他们竟然以损失公共利益为代价,来公报私仇…

后来转战上海,靠着筹建湘雅医学院的经验,颜福庆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创立了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改称国立上海医学院),并任第一任院长。

同时,他还说服自己的堂兄颜惠庆,将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改为教学医院。

他也多次说服沪上工商名人叶子衡捐出花园,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结核医疗院。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自主独立创办的医学院,形成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他又有计划了:创办一所具有更大规模的,属于上海医学院的实习医院,既能够为教学所用,以利于培养出好的医生,又能够为病人服务。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1929年,时隔23年之后再一次踏上美利坚国土,颜福庆前去拜访美国美国的医学中心后,仍发现中国距离美国的最低医学标准都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再这样拖延下去,中国的现代医学将永远落后西方。

回国后,完成建设医院的计划书,他立即向社会发出创建的倡议,四处游说实权人物,募集资金筹建医事中心。

自此之后,颜福庆天天找好目标,挨家挨户进行“乞讨”筹款。

低下身躯,放下姿态,挨家挨户上门“乞讨”,每一元钱,都来之不易。

那段日子里,经常有人看到,一名瘦削的中年人,不管刮风下雨,出门带一把伞,手夹一本募捐册,坚持坐三等车厢,到了目的地就开始劝人捐钱,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直到对方实在不好推辞,在募捐册上写下自己的大名。

然后他再换一个地方,再重复原来的程序。

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宋子文、孔祥熙……都是他的捐款人,全上海都知道他为了医院“有钱必钻”。

上海特别市市长吴铁城到东北,他就请吴市长做张学良的工作,最终张学良捐了1万元。

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去世了,全国各界送了巨额丧仪,他就上门恳请宋蔼龄捐出这笔丧仪:

“丧仪用于办医院,这是替老太太造福”。

这笔巨额丧仪就这样,最后转到了中山医院的账上。

历经千辛万苦,颜福庆从在坐富豪手中,筹得了100万银元,建起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医事中心:涵盖了上海医学院、药学院、护士学校、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山医学院等教学医院。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英国《大陆报》更以权威的口吻评价道:

这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医学院,与欧美同类医学院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医学中心之一,它将成为中国的新骄傲。

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医学院被接管,颜福庆把董事会的全部财产移交给了政府。不仅没有退休,还支持新上任领导的工作。

已经70岁高龄的颜福庆仍旧在医学的第一线奋斗,他说:

“我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为都奉献给医学,为医学事业燃烧自己。

1966年“文革”爆发,颜福庆的命运陡起波折。

他却被扣上:“汉奸”、“卖国贼”、“医务界的反动祖师爷”、“洋武训”等等帽子,

曾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自杀?”颜福庆平静地说:“我为什么要自杀?我问心无愧,我不会自杀。”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1968年后,经历了两年多的折磨,颜福庆卧床不起,一天,他肺气肿复发,家人用藤椅将其抬到自己创办的中山医院急诊室。

医生看到他,立即向工宣队请示,最后只开了药打发他离开。

“我们借用一下氧气瓶吗,老人回家呼吸能好些。”

“不行!反动派不配用。”院方的冰冷拒绝。

颜老叹了口气,声音低低的对儿孙说:“我们回去吧。。。”

话音未落,紧闭的双眼流下眼泪。

从此以后,他再也未进过这所他再熟悉不过的医院。

不久,他被迫离开自己的住所,住进与上海医学院一墙之隔的小楼。

1970年11月29日上午,隔壁“上医”的围墙突然坍塌,孩子们都跑去看热闹时,坐在家中的颜福庆竟也像坍塌的围墙一般,倒了下去。

老保姆跑来告诉颜福庆的小儿子瑞清和儿媳:“他大便失禁了。”

家里人问:“不舒服吗?”

老人摇了摇头。

他还是吃力地摇头,就此永远闭上了双眼,含冤与世长辞。

一代中国医学泰斗、医界巨星、中国医疗事业奠基人,竟以如此凄惨的方式陨落……

颜福庆:撑起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却被亲手创办的医院拒之门外

复旦校园颜福庆像

他捐赠遗体的想法没能实现,却实现了自己一生的训诫:“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