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隨著近年來紅色、生態旅遊的興起,家鄉新縣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境內諸多的紅色遺蹟,秀麗的山水風光,濃郁的楚風豫韻、徽文化融合的民俗文化,深受遊客歡迎,並逐漸小有名氣。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客迎天下,我也有回到家鄉,盡地主之誼,接待一些遠方來的朋友。有一個現象,就是有一些來新縣的朋友或因時間關係或主觀原因,有意無意地迴避了去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景區的行程,儘管有時候,我特意介紹了陵園景區是有紀念景觀可以瞻仰的,有的朋友並沒有顯示興趣,我也就不多推薦,因為畢竟是“陵園”。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始建於1957年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是全國建築時間早、烈士資料齊全、知名度高的烈士陵園之一,各主體紀念建築、景觀佈局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2000年後,新縣對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進行了全面維修改造擴建;紀念碑、紀念堂、山坡上的紅星紀念亭等主體建築沒有改變,其他如陵園大門、臺階,紀念廣場、紀念牆等改建的更為莊嚴、大氣,2009年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童年時候,新縣人把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稱為“烈士公園”;那些年沒有外地遊客,松柏掩映,環境幽靜的老式園林陵園就是一方人早起晨練,居民日常休閒,青年人談戀愛,孩子們嬉鬧玩耍的“公園”。記得小時候上學時,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經過陵園,放學了,小夥伴們也總是喜歡去陵園裡遛一圈,在紀念碑的迴廊跑上跑下,沿著上山步道臺階一口氣跑上紅星亭,站在紅星亭一側的山石上俯瞰那個年代的小新縣城。山坡茶園上有一個小水庫,水深不可測,夏季放暑假的時候,那個水庫是小夥伴們的天然游泳池。那些年,新縣人的各種戶外紀念照、全家合影等多是在烈士陵園裡拍的,“烈士公園”有著新縣幾代人的家鄉記憶。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曾經的老紅軍街,在新縣人的眼裡那都是先輩老紅軍、老英雄們休息的地方,也是大家各種集會、休閒的地方。大別山區人風俗重,但是對於新縣烈士陵園,迷信的山裡老輩人也沒有說不要去烈士陵園的,彷彿冥冥之中,安息的先輩們在暗示、庇護著,一方人對烈士陵園沒有“陵墓、陵園”的避諱。

大別山老區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在我國的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泉州地區,那裡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日月山川、古樹名木,一方先賢或傳說故事裡的動物,皆能能成為一方民間信仰。傳統沿襲的關公廟、土地神,孝順長輩、善待里人而受後人尊奉的陶孝婦(虎夫人)、郭洪福(廣澤尊王),惠安崇武為解放軍戰士建造紀念宮廟等都極具地方特色。新縣是著名革命老區,為了新中國革命犧牲了千千萬萬的英靈,一方人緬懷革命先烈,以先輩英烈為榮,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新縣人傳承著大別山革命精神,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就是一方人的信仰和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