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區外砂街道南社村:精準發力,“後進村”變“後勁村”

龍湖區外砂街道南社村:精準發力,“後進村”變“後勁村”

革命老區村、先進村、紅旗村……就是這樣一個鄉村,卻沒有延續曾經的發展好勢頭,漸漸出現了亂搭亂建、亂擺亂放等亂象,集體經濟發展也出現了停滯。究其原因是由於“兩委”班子軟弱渙散,責任意識不強,缺乏工作活力,嚴重製約村的發展。

近年來,汕頭市龍湖區外砂街道南社村被區確定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問題就是導向。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外砂街道聚焦突出問題,將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作為重要抓手,通過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推動南社村整頓轉化。

僅僅兩個多月時間,在“頭雁效應”的持續發揮下,南社村精準發力、對症施治,一項項具體措施的落實,一批批群眾最急、最憂、最盼問題的解決,讓“後進村”蝶變成為“後勁村”,為全村上下帶來了新面貌、新氣象,也讓共建共享共治理念走進群眾家中、植入百姓心裡。

龙湖区外砂街道南社村:精准发力,“后进村”变“后劲村”

立規矩

讓村務管理走上規範化軌道

大街小巷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大部分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各處衛生死角蚊蟲滋生、雜草叢生……這是外砂街道黨工委委員、南社村黨委負責人李振東在兩個多月前剛到村裡工作時看到的情景。

全市創文,為什麼南社村卻像是被遺漏了?李振東很快了解到,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兩委班子長期不敢為、不作為,村政幾乎處於癱瘓狀態,更別說帶領群眾謀發展了。

找準癥結才可對症施治。軍人出身的李振東決定從班子建設這個根本癥結入手。對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要求,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把學習作為每天的重點之一。不僅如此,一天工作結束後,班子成員要聚在一起,反省當日工作不足,再形成統一意見,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準備。

要行事,立規矩。針對幹部、村民規矩意識薄弱這一特點,村裡“立規矩”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此前遺留下來的“白條”——即村民拖欠村集體租金的款項。為追回這些欠款,村兩委班子成員兵分多路,分頭到拖欠租金的村民集中“上法律課”。在這個過程中,幹部走村入戶為村民“送法”,不僅促進了幹部與村民的交流,更是讓村民看到了村委“一切按規矩來”的堅定決心。

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村民多年未歸還的欠款一分不差全部收回,共計追討資金97萬多元。

這件事情也給南社村健全管理機制開了個好頭。在隨後的兩個月內,南社村通過推進村級事務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徹底解決了村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的問題,使村級各項工作走上規範化、正常化的軌道。

治亂象

拆建並舉啃下“硬骨頭”

規矩立下了,“治亂象”就有了思想基礎。面對長期遺留下來的違建頑疾,南社村雷厲風行鋪開“三清三拆”工作。

宮園路是對接南社村的環村大道,一側為村民住宅區。由於管理缺失,道路一側幾乎全是亂搭亂建的建築物,用於餵養家禽、門業加工和種植香蕉等。附近的水池更是淤積大量水浮蓮和垃圾雜物,髒亂差現象隨處都是,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及周邊群眾生活質量。在前期的實地摸查調研後,9月23日,村黨委啟動了對宮園路的清拆工作

,僅僅一天時間,就拆掉了面積1000平方米的違建28宗。像宮園路這樣的違章搭建物,兩個多月來就拆了164宗,清拆面積10800平方米。

無獨有偶。位於村委會前面的媽宮前埕,之前佔道經驗亂擺亂放嚴重,南社村對此進行了專項整治,並規劃成臨時停車場,原來到處亂停亂放的汽車被規範管理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清拆工作觸及個別村民利益,但由於規矩先行、制度先行、調研先行,加上幹部挨家挨戶對擬拆除點進行入戶動員,鼓勵村民配合開展自拆,清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其中就有六成均為村民自拆。

與此同時,南社村還推動全村大大小小10個“髒亂差”池塘的整治僅用一個月就“啃”下60多畝池塘整治這塊“硬骨頭”。

拆建並舉。一步一個腳印,環村道路建設、宮園路周邊升級改造工程、計劃投入300多萬元的南社文化體育廣場規劃建設、黨建公園規劃建設、雨汙分流工程、市場異地重建等均被一一提上日程。得益於區“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的推進,南社村“美麗鄉村”規劃(2019-2027年)也已形成規劃方案,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正破繭而出。

問民意

把民意調查放在第一位

村委的決策和行動能得到了村民認同和支持,李振東坦言,是“問民意”的結果。

“無論是環境整治,還是規劃建設,我們都立足於廣泛、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前提。”李振東說,每開展一項工作,村委都把民意調查放在第一位,並且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月至少走訪10戶村民。光是李振東本人,到南社村的兩個多月裡,就走訪了不下100戶村民。

“村民們一開始並不敢講,怕得罪人,怕講得不對。但我們走訪得多了,也就慢慢取得了他們的信任。”李振東說,“群眾的意見,我們都會在班子成員會上討論,根據這些意見修正我們的決策,同時還會向群眾反饋、答覆,讓村民安心。”

李振東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到村民家中走訪,村民在聊天中,向他提起一位村幹部是管理農業的好手。回到村委之後,他馬上與這位幹部進行溝通,並調整了他的職責範圍。

順應村民群眾的期盼。如今,若干件盤活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改革工作均順利推進:對公辦、民營幼兒園進行合併,由村直接管理;對村裡的自來水廠進行改革,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初步扭轉虧損情況;推進農貿市場整治及選址重建,規範市場管理;整合丟荒的農業耕地並建設合作基地,引入佛手等新產業種植……

提幹勁

“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36小時”

頭雁領來眾雁飛。在黨委負責人的帶頭下,南社村的兩委班子在清拆、整治中得到錘鍊,在走訪群眾中收穫智慧,原本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如今充滿了凝聚力和活力。

“雖然很累,但幹得舒心、幹得開心!”村委會主任王林興說,“頭雁”的示範帶動,為幹部們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夥兒的士氣和幹勁都“提”了起來,鉚足了勁推動村裡的各項工作,白天忙著深入現場、走訪群眾,晚上又回到辦公室查找資料、討論第二天的工作,村委會里常常是燈火通明。“大夥都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36個小時來用。”

而村裡的變化和群眾的點贊,也給了幹部們帶來更多工作動力、更大發展信心。王林興表示,村幹部就是為民服務、為民辦實事的,當看到村裡各項工作在大夥的努力下蓬勃開展,大家都由衷地高興。“只要我們把事幹成了,這村幹部就沒有白當!”王林興說。

【全媒體記者】楊可

【通訊員】蔡冬宏

【作者】 楊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