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汪衍君帶領大陳村村民苦幹實幹——「後進村」成了「後勁村」

2018-07-27 07: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胡芸 通訊員 鄭積亮

浙江日报|汪衍君带领大陈村村民苦干实干——“后进村”成了“后劲村”

“輕輕的在風中翻轉,香香的在碗中盤旋,美美的和著我們歡笑,那芳香誘人的大陳面……”7月25日下午,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古老的宗祠裡,歌聲悠揚,百餘名村民在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的帶領下,引吭高歌,再次唱響那首聲名遠播的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

如今在大陳村,唱村歌不僅豐富村民的生活,凝聚人心,更催生出興村富民的新產業——大陳面在村歌的宣傳下,產量從不到400噸猛增到3000噸,產值達1500萬元;去年,大陳村被評為省3A級景區村莊,平均每天吸引1200多名遊客慕名而來,聽村歌、看村戲、品美食、住民宿、購特產的鄉村遊一條龍體驗模式正日趨完善。

60歲的徐珺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現在僅靠一間小小的“大陳麵館”,每月就能賺4000元;回村創業的汪江慶光賣油炸粿每天最多能掙900元……大家把變化歸功於他們的村支書汪衍君。

今年57歲的汪衍君1979年入伍,上世紀80年代從部隊退伍後經商。2005年,在杭州做生意的汪衍君被推選為村支書,那時的大陳村人心渙散、村莊破舊。上任後,汪衍君立下軍令狀,要在3年任期內修繕好村裡的百年宗祠、修建通村公路、讓村頭村尾都亮起路燈。

沒有錢,汪衍君就靠兩條腿跑項目爭取資金,從鄉里到市裡,再到省城,汪衍君記不清跑了多少趟。為了宗祠申請省級文保單位,他還磨破了兩雙鞋。半年後,站在修繕一新的宗祠前,村民們對大陳村今後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漸漸地,村裡的路通了,村莊亮了,古民居、古巷道得以修復……奔波忙碌中,汪衍君帶著黨員幹部和村民開始了村莊環境整治。從2005年起,大陳村就以“地面淨、灶面清、桌面明、臉面親”作為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的衡量標尺。有一次,一位村民一邊吃著甘蔗一邊隨地吐著渣,汪衍君拿著塑料袋一路跟在後面撿,直到村民發現他。也正是有了這次經歷,那位村民成了環境保護的積極分子。

在汪衍君的感召下,大陳村村民都成了“彎腰黨”,農村髒亂差的生活陋習經過多年的努力得以改變。

因為喜歡唱歌,在部隊也是文藝骨幹,汪衍君創新提出用唱歌管理村莊。村裡開會誰遲到了,不直接批評,而是罰唱歌;誰家有了喜事,汪衍君帶頭唱歌祝賀;每逢節慶,村民們賽歌比豐收;汪衍君還請人給大陳村寫了村歌,全村幾乎人人都能哼唱。

通過唱歌,鄰里和諧了,昔日不聯繫的說上了話,全村人的向心力凝聚起來,村裡有什麼事,村民參與熱情高漲,村莊發展如魚得水。

眼下,大陳村早已從落後村變為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而當了5屆村支書,汪衍君依然未忘初心,在他心中還有許多新藍圖:把村歌文化變成村歌經濟。“爭取下個月拿出方案,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美麗鄉村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