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過分溺愛,該反省的是我們

《戰國策》中有一句名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每一對初為父母的爸爸媽媽,在迎接一個新生命到來時,都會對其傾注完全的心血。

除了保孩子衣食無憂,快樂健康,其實更多的是,盼孩子長大,望孩子成才,希望在未來的歲月裡,孩子能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這一點,人心皆相同。

作為家庭中身份更高爺爺奶奶,當然也是非常非常愛孩子,愛自己的孫子的。

除了你們自己,他們也是這世界上同樣深愛你孩子的人。

但是,很遺憾,同樣愛孩子,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鬧出許多的矛盾。

戓大戓小,無可避免。

有時候,我們一提到爺爺奶奶帶孩子,隔代教育嘛,大家都會不約而同提一個詞,“溺愛”。

許多人就會想當然的覺得,爺爺奶奶都是溺愛孩子的罪魁禍首,孩子身上所出現品行差異,都是因為爺爺奶奶的溺愛造成的。

其實,這樣講有失偏頗,有傷老人的心。

爺爺奶奶對孫子的愛,不比爸爸媽媽少。

他們少的只是“計深遠”。

到了爺爺奶奶這個年紀,經歷過一生的風風雨雨,他們性格中的溫和慈祥,會在晚年,會在面對孫輩嬌軟的童聲中爆發出來。

這並不是溺愛,只是一個老人,身至老年的自然反應,會妥協會容忍會嬌慣~

就今天而言,之所以會出現了許多關於老人帶不好孩子的爭議,其實真正的錯,不在於老人是否溺愛孩子,而是我們自己作為父母,沒有設定一個清晰具體的界限。

某種程度上,甚至把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統統都推給了老人。


老人帶孩子過分溺愛,該反省的是我們



等到某一天,因為一些事發生了,反過來再來責怪,呀,孩子這不好,那不好,都是因為爺爺奶奶溺愛的原因。

我以為,說這樣話的,都要反省。

《三字經》開篇就講,養不教,父之過。

確實,今天的年輕人,為了工作,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較之父輩更多更難。

這不代表,就允許你將教育孩子的責任統統推缷。因為這樣做,不但會摧毀掉關於孩子的教育,同樣摧毀的還有倫理親情。

像上面提到的我的同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平時撒手不管,而點空就想著要孩子的成績,要孩子的素質,要孩子能具有她期望中的表現。

很顯然,這不實際。

養一個孩子,可不像養盆花草那麼簡單,你只要施好了肥,間隔看看就行。

養孩子你得和他互動,就算平常的吃飯穿衣,都是你和孩子溝通的最好途徑。

我問:你孩子穿幾碼的衣服了?同事:不大清楚,都他奶奶買。我問:那孩子在幾班?任課老師怎麼說?同事:一班還是二班的?記不太清。老師嘛,他爺爺去見的多。我問:那你知道孩子最喜歡什麼麼?同事:小孩子麼,見什麼喜歡什麼了。


聽她如此回答,我是真心和她聊不下去了。

於是我只好又拿出當年,她還在我手下的勁,上上下下罵了她一通。

  • 就你這樣,還好意思和我說,是你公婆帶孩子不好?溺愛孩子?你不溺愛,你會教,你倒是花點時間去教呀。
  • 你說孩子學老人,愛看電視,那你為什麼不在孩子想看電視的時候,帶他出去轉轉,哪怕就到田間地頭玩玩泥土,拾拾落葉也總好過看泡沫劇吧。
  • 你說老人總愛給孩子穿太多,弄得孩子現在怕冷免疫力差,那你倒是沒事帶他出去跑跑步,運動運動呀。
  • 你說老人教育方法不對,孩子自私,怯懦,不愛和人親切。這更是你的問題,你為什麼不教會孩子懂得分享,友愛他人?一個懂分享愛他人的孩子,自然不會是怯懦的孩子。

講真,作為父母,你都沒有盡一點職,花一點心思,那麼,你又有什麼資格來要求孩子非要達到你所期望的樣子呢?


老人帶孩子過分溺愛,該反省的是我們



別總說老人孩子帶得不好,其實該反省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自己。

在家庭教育當中,隔輩之間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很正常不過。

如何妥善處理這些看似無關緊要,實則影響深遠的小事,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教導孩子,如果和老人經常發生觀念上的衝突,戓是彼此提倡的方式方法不一致。那麼

請相互之間多做商量,不要隨便推缷責任,不要各行其是,更不能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尤其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不休。


而以上種種,卻是許多家庭許多人常犯的錯。

在一個沒有章法,沒有約定成俗規矩下的孩子,面對祖輩和父輩兩種教育方法,他會無所適從,甚至於行為會陷於混亂,不能正確判斷事情的對錯。

例如,我那同事給孩子立規矩,一到家就必須把作業做完,再吃飯。爺爺奶奶心疼呀,認為一回家要先吃飯,別餓著了。

於是,一個孩子作業,邊上兩三人在吵,兒媳婦兒說爺爺奶奶慣孩子,爺爺奶奶說兒媳婦發神經,不吃飽了怎麼寫作業。

各種吵,孩子在一旁眼淚汪汪,半小時過去,啥作業也沒做成,啥東西也沒吃到。

說起來,這根本就不能算個什麼事,但就是要彼此看不慣,非要說個子醜寅卯的來。

吵的是無聊事,傷的是孩子的自覺性。

孩子回家,看白天在校的活動量,孩子覺得餓了,那就先吃飯,如果不餓,那就喝點水,先做作業再吃飯。

為什麼會吵?

本質上還是父母和老人溝通不好。彼此都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無比正確。


老人帶孩子過分溺愛,該反省的是我們



我們在抱怨老人帶孩子不夠好,其實更多的老人也在抱怨帶孩子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但中國人天性裡的愛享天倫之樂,又讓他們既怕帶孩子,又捨不得不帶孩子。

其實,很多的時候,老人介意的是我們對他們帶孩子的態度, 你要懂得老人的辛苦,理解老人的付出,適當的時候,也要把他們像孩子一樣的誇一誇。

老人心情一好,自然會對你提出來的觀點欣然接受,甚至還會幫你出出主意。

前幾年,大妞要學跆拳道。我當然知道她是突發奇想,並不會,也沒那毅力堅持下來。但為了讓她體驗一下,還是決定送她去學。

奶奶當然不樂意啦,有點小情緒,覺得這錢花得不值,又覺得女孩子居然去學打架,哎呦喂,各種吐槽。

怎麼辦?

為這點小事說奶奶不好,這豈是我能幹麼。

我就趁她煮飯,洗衣服的空,蹲她身邊,各種講解,從跆拳道的起源說到,學好了不僅健身,還防身,更能單手鬥色狼,打壞人。

也不知是哪句打動了她,反正第二天她就高高興興的送孩子去學了,回來還給我們演示她在一旁看到的動作。

皆大歡喜。

其實老人帶孩子真的非常不容易,小的孩子晚上老醒,睡不好不說,白天一大早就要起來做家務什麼的。

孩子再大點,要接要送,要應對生活中孩子各種有理無理的要求,真的很辛苦。

要懂得老人帶孩子的不容易,有事好好說,慢慢的說,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說。

如此,老人才會覺得一天下來,再多瑣瑣碎碎的辛苦,也都有了意義,自然會和你一條陣線,共同教育好孩子。

一個健康的家庭,一段健康的教育關係,應該尊重所有家庭成員的付出,學會對他人寬容,對自我反省。

如此,孩子才能如你所願,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