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回憶起我們姐弟三人相愛相殺,一起長大的童年,留下記憶的都是姐弟情深。尤其進入社會,各自成家立業後,三個家庭彼此照顧,互相幫助,在茫茫人海中,因為有這份親情,溫暖了很多。

然而,現在的二胎家庭,老大和老二年齡相隔經常在5歲以上,甚至8-14歲,這樣的家庭,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大孩和二孩的關係,就會出現諸多問題。

《零零後》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二孩家庭的故事。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萌萌的爸爸媽媽在萌萌10歲時,生下了小妹妹。萌萌並不接受這個妹妹。進入青春期後,萌萌和爸爸媽媽不願意溝通,爸爸媽媽煩惱,萌萌對父母有看法,無辜的妹妹眼巴巴地希望和姐姐玩耍......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這是紀錄片中萌萌常有的狀態

生二胎,要不要和大孩商量?

片中的萌萌對妹妹禮貌、友善而高冷。妹妹進她的房間,她頭也不抬地說:“柚柚,請你出去行嗎?”妹妹的哭聲並沒有換來姐姐的關注,萌萌繼續帶著耳機刷手機。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萌萌說:“我沒有想要過妹妹。可能爸爸媽媽想要,就要唄。”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萌萌的爸爸媽媽懷萌萌是意外懷孕,醫生描述的嬰兒可能的問題並沒有發生,萌萌很健康。

懷柚柚,爸爸媽媽又是意外懷孕。懷孕後,媽媽問萌萌,“你想不想要個妹妹?”萌萌的回答是:“還行。”爸爸媽媽就默認萌萌接受且特別想要這個妹妹。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本來,生二胎是夫妻之間的事情,本可以不和孩子商量,但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尤其做了10年獨生子女的孩子,一直享受著父母獨一無二的關愛,而且默認這種唯一性會一直保持,突然有個妹妹,不可能“欣然接受”,更不可能“特別想要”。

這種情況下,生二胎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曾經聽一個媽媽說,“5歲以內生二胎,是為了給大孩子找個伴兒;5歲以後生二胎,是為自己。也許是擔心老大離開家,自己太寂寞,也許是因為夫妻聚少離多家裡需要有個陪伴,也許是因為家裡錢多,需要後繼有更多人,也許是因為老大養育不成功,希望可以有機會塑造一個完美的老二......反正老大5歲以後生二胎都是自私的父母。”

這段話不一定客觀,但至少說明有些二胎家庭,父母要老二並沒有讓老大覺得自己減少了孤獨感。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片中的萌萌媽媽,和萌萌確實“商量”了,而且在後來的採訪中,萌萌的媽媽用自己和哥哥、老公和弟弟的關係,證明家裡有兩個孩子,雖然小時候打,但長大後關係都不錯,而且兄弟姐妹互相照顧會讓父母更放心。但和萌萌這種浮於表面的商量,只會讓老大覺得父母從自己嘴裡套話,為他們自己生二胎提供更好的說辭而已。

既然要和老大討論二胎這件事,那麼,首先就要在沒有懷孕的時候,這是對老大的尊重,懷孕了再來問老大,未免虛偽;怎麼商量要考量,不能隨便問一句就算商量了,更不能一味地講老二給老大帶來的好處是什麼。而是應該把父母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和老大探討。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好爸爸,壞爸爸?

萌萌的爸爸是個好爸爸。

從萌萌出生那天起,新手父母開啟了教科書育兒模式。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奶瓶,準備6個,每個40毫升,爸爸按照教科書的配比,晚上把6瓶奶全部衝調好放入冰箱,隔兩個小時,準點喂一次,唯恐女兒捱餓;和女兒親子游戲玩得不亦樂乎,爸爸深諳孩子心裡,扮成各種動物;萌萌上幼兒園,捨不得爸爸走,爸爸耐心抱著萌萌,等萌萌平復;在和另一個朋友家庭的聚會中,萌萌的爸爸也是劇中的重要角色;孩子們扮演三國演義人物,爸爸參與其中......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那個時候的萌萌,雖然伴著去幼兒園的哭聲慢慢成長,但仍然是幸福和歡樂更多。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在萌萌的妹妹柚柚眼裡,爸爸就更是好爸爸了。

經過對萌萌教科書式的養育,生了二胎的這對父母變得從容和隨性。柚子可以隨地玩泥巴,在小區裡滿地爬來爬去;出門爸爸緊緊抱著柚子,媽媽後面緊跟;逼姐姐萌萌陪柚子玩耍......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伴隨著萌萌上學,爸爸開始了家庭作業輔導,特別是有了妹妹柚柚後,父親似乎變了。

萌萌的爸爸變成了壞爸爸!

萌萌不會做作業,爸爸輔導,幾輪下來,爸爸已經憤怒。

萌萌把書包落在了姥姥家,爸爸毫不留情地告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不要指望別人,沒解決問題之前,不能去小朋友家玩,為此,萌萌邊哭邊喊:“為什麼?為什麼什麼事都得聽你的?”顯然,萌萌在向父親的權威反抗。

萌萌說那個作業不是老師要求必須做的,父親武斷地說:“那今後所有的作業你都可以不做!”進而說:“那以後奧數也可以不上了。”這種和孩子制氣的話顯得生硬而毫無道理。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父親的理由是要讓萌萌自己承擔後果。

承擔後果是需要的,但和孩子溝通承擔後果這件事可以有很多方法,萌萌父親這種做法是最生硬的做法。

語文作業被老師批評,萌萌的爸爸主觀認定:“談雨萌,我都能看出來,你肯定沒有用心。”然後轉過頭,對柚子溫柔地問:“怎麼啦?還吃嗎?”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當萌萌不會數學題,父親失去耐心,甩手而去,媽媽講解時,父親煩躁地地說:“你要讓她自己想,不要老幫她。”媽媽讓父親引導萌萌怎麼想,父親氣哼哼回答:“我想不出來!”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這是一個不缺位的父親,也是一個愛妻子愛孩子的父親,然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生硬的溝通方式,武斷地對孩子下結論,對兩個孩子厚此薄彼的行為等等,讓父愛在萌萌眼中消退了不少。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平衡大孩和二孩,需要父母的智慧

嚴厲也好,慈祥也罷,一旦有了二孩兒,大孩就會非常敏感地去比較父母是不是公平,這時候,尤其需要父母的智慧。

絕對的平等是做不到的,老二小,肯定父母需要多關注些,在父母看來,這是正常現象,因為養育老大時,可能關注度比對老二更多,但老大並不這麼認為,她看到的是現在父母對自己的忽略。

這時候,父母如何平衡時間和精力,如何讓老大覺得不被忽視?

片中的父母似乎在這方面做得並不盡如人意。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區別對待。爸爸媽媽帶著柚子在客廳沙發上其樂融融,飯桌上只留下萌萌獨自一人吃飯,萌萌的表情是落寞的;爸爸在遊輪上和柚子玩得幸福陶醉,和萌萌說話卻沒有好氣。萌萌13歲生日,爸爸對柚子說了N遍:“說呀,說萌萌姐姐生日快樂!”雖然看上去是想讓妹妹祝賀姐姐生日,但爸爸的關注點完全在柚子身上;生日過後,媽媽爸爸開始要求萌萌“兌現”每天陪妹妹玩15分鐘的承諾。因為這個生日耳機,爸爸嚴厲地要求大女兒:“趕快!用飯後休息時間陪妹妹玩!”

本來就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看到父母區別對待,會更敏感,情緒波動也會更大。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兩孩作比較。萌萌在遊輪上把房卡和銀行卡不知道落在哪裡了,父親一邊批評她不掛到脖子上,一邊幸災樂禍地說:“祝願你找到房卡!”“柚柚的房卡呢?”“柚柚的是金卡!”

毫無意義的比較,既傷害了萌萌,又沒有讓柚子受益,這種無聊的對比,在潛移默化中讓老大離父母越來越遠。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有條件地送禮物。萌萌過生日,媽媽答應給買一個耳機,但沒有想到耳機很貴,於是附加條件:每天陪妹妹!爸爸聽媽媽說這件事,大叫一聲:“以後每半年買個耳機!”

被父親逼迫趕快陪妹妹玩後,萌萌邊和妹妹玩,邊說:“姐姐的命運就在你身上了。”而這位父親卻在陶醉地為兩姐妹“一起玩兒”拍視頻,萌萌一句“爸爸,你能別拍了嗎?”讓我們聽了無力又心疼。然而,父親仍不罷休,還唸叨:“這是第一天陪妹妹玩,還有半年,現在開始倒計時。”萌萌嘟囔著:“對這種父母我還能說什麼呢?”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當一件禮物附加了條件後,它就不是愛的表達,而是用來交換條件的砝碼。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我有一個朋友,兒子8歲時,生了妹妹。她和所有要去看望的朋友打招呼,“你們來,一定要給我兒子買禮物,祝賀他有了一個妹妹。千萬不要給剛生的妹妹買禮物,她在襁褓中,對這些毫無感受,但哥哥這時候最需要得到鼓勵和支持。”

現在,兄妹倆相處愉快,哥哥非常愛這個妹妹,他自豪自己當上了哥哥。

智慧的父母總能平衡好兩個孩子的關係,讓孩子們自然地在親情和友愛中長大。

二孩家庭,到底冒犯了誰?

由於這個故事在今年的《零零後》電影中沒有繼續跟拍,不知道兩個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萌萌期望能夠倒流的時光機終難覓到,但當兩個孩子長大,父母老去時,希望這個家庭打開這集紀錄片,父母的糾結和萌萌的幽怨都會被親情取代,留下的只有最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