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不只是父母,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焦慮似乎成了現代社會的主流,而作為父母,焦慮更是如蛆附骨,教育孩子的焦慮感,從社會焦慮中來,最終還通過父母的不當言行,轉移到孩子身上。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就有一個鮮活的例子,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的當下,感受到了就業的壓力,為了讓孩子未來能夠成材,迫切地想要培養喬英子,成為一名北大清華的高材生。

但現實卻截然相反,喬英子不但沒有成為宋倩期待的樣子,反而在母親充滿焦慮的“逼迫”下,患上了中度抑鬱,甚至想要跳海輕生。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在喬英子跳海之前,她對自己的母親宋倩喊道:“我就是想要逃離你!”父母的一片苦心,孩子沒能感受到,反而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深深的怨恨

教育焦慮帶給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而這一切的根源似乎只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


▬01▬

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為什麼多數家長反而都在焦慮“孩子的未來”?

某教育機構曾調查了7000多個家庭,對這些家長進行了走訪,最終的結果顯示,有超過6500個家庭,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焦慮,不但焦慮他們的學習成績,甚至在衣食住行、興趣特長各個方面都充滿焦慮。“孩子的未來”更是每一個家長都極為擔憂的問題。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①行業的調整和變動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今,每一個小的調整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行業的變動讓人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變革的巨大壓力。

放在家庭中,父母的工作環境不同,對孩子的教育環境也不同,在哪裡工作、工作待遇如何,都影響到了培養孩子的方式。

家庭條件好的,可能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但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是讓家長焦慮的原因。家庭條件不算好的,對於孩子的擔憂就成了對於家族未來的擔憂,這樣的焦慮更是讓人窒息。

②教育的起點越來越早也越來越高

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生活的壓力夾雜著教育的壓力,讓家長的焦慮越來越重。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在香港,這樣的現狀更為突出。

TVB曾經拍攝過一部記錄片《贏在起跑線》,出生在香港的孩子,從子宮裡就開始競爭,不僅僅是胎教,連孩子能不能入學,能進入哪個學校,都是從出生那一刻就決定的。有一位媽媽分享自己的經歷,她表示:在香港,一些特別出名的學校,招生規則更加奇葩,一年只招收10個孩子,而且還都得是1月份出生的。

很多家庭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甚至連生孩子的時間都要算好。

不光是香港,現在整個社會對於教育環境都更為苛刻了,教育的起點在惡性的競爭中,越來越早也越來越高,成為了教育焦慮的主要原因。

③“物競天擇”的經驗結果

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理論,放到當下再合適不過了。

當環境發生改變之後,只有能順應環境做出改變的生物,才能夠生存下去,也就是“適者生存”。

在當下,教育的環境發生了改變,每一位家長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未來,只能不斷地適應、和他人競爭。一些家庭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好學校,變賣了自己的房子,用翻倍的價格買來了學區房,只為了能讓孩子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這樣的教育焦慮已經越來越病態了。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02▬

父母的教育焦慮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

在去年,新浪教育網發佈了一項調查報告,報告顯示,90後家長中,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已經開始為孩子未來的教育做好了規劃,為孩子的未來“未雨綢繆”。在所有的家長中,有68%的家長都在焦慮教育問題,其中幼兒時期和小學時期最為焦慮。但父母的教育焦慮,最終導致的,卻是不好的結果。

①低齡化兒童智力被過早開發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贏在起跑線”就意味著未來的道路會越來越通暢,其實不然,過早地讓孩子接受高強度的教育,導致低齡化的兒童,智力被過早地開發。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的社會學家就曾發表了一系列研究結果,社會學家認為:“人為的干預可以在短期內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當這種認為干預消失之後,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都會降下來。”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德國的教育體系中,甚至沒有學前教育,德國的憲法明令禁止讓孩子過早地開發智力,讓低齡的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

而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由德國人所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就接近全球獲獎總數的一半。

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無異於將他們的成長空間提前扼殺。

②兒童素質能力缺失

在一項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的調查報告中顯示,中國青少年中,有70%的孩子生活懶散、不愛整理自己的物品;

58%的孩子有明顯的拖延症;53%的孩子自控力極差,喜歡玩手機、玩電腦等等。

兒童素質能力的缺失,其實也是教育焦慮帶來的影響。

在這項調查中,在孩子4-6歲的階段,在家長最焦慮的10個問題中,就有4項是關於學習的,而對於孩子生活方面的關心,甚至還沒有學習方面來得強烈。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③“鍍金”教育

國內的教育競爭壓力太大,於是很多父母就想辦法,讓孩子出國留學,去國外“鍍金”,近年來也有很多影視劇展示了這一現狀,比如《陪讀媽媽》、《帶著爸爸去留學》等等,這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成材,無所不用其極,但最終都會明白一個道理: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國外的教育有它的好處,是因為不會強調孩子之間的互相攀比、競爭,而是真正從興趣出發,讓孩子主動吸收知識,這一點其實父母也能夠做到,只要多陪陪孩子,耐心培養孩子的興趣,學習成績就不會差。


▬03▬

相比焦慮,父母更應該做的是什麼?

①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有著極強的好勝心,由於自我意識的逐漸形成,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不比別人差,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抗挫能力”就是所謂的“逆商”,是面對挫折、擺脫困境的能力。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新東方教育機構的創始人俞敏洪曾經就說過:父母給孩子傳遞逆商,比要求他考上一個好大學要重要的多。

因為“抗挫能力”會讓孩子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而不是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失去鬥志。

在孩子表現好時,不要說:你真聰明、你真棒。而要說:這次很努力嘛!那麼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他就會知道,是自己不夠努力造成的。而不是誤以為自己其實很笨,做什麼都做不好,從而喪失信心。

②培養孩子應對變數的能力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面對挑戰.

當他所面對的困難越來越大時,最多在一旁給他出出點子,但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這樣,當發生變數的時候,孩子也會第一時間考慮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過度依賴父母、老師。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對他未來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③拓寬孩子的見識遠比知識更重要

在很多家長的眼中,知識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如何讓孩子接受各方面的知識是很多家長面臨的難題,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過早地吸收知識,讓他的腦袋成為了一個“硬盤”,是對他極為不利的。

拓寬孩子的見識遠比知識更重要。經常帶孩子出去遊玩,參加各類社交活動,讓孩子見識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有膽量、有遠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開拓孩子的視野,有助於將他塑造成一個更加完整的人。

愛因斯坦曾說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對於父母而言同樣如此,與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倍感焦慮,不如先教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中國父母“教育焦慮”根源: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很現實的問題

今日互動話題:你在育兒的過程a中,是否經常焦慮“孩子的未來”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

育兒喇叭花,做您育兒路上最貼心的解語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