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的反書送至北京,朱允炆祭告太廟,將朱棣廢為庶人,靖難之役正式開始。在朝廷這一方面來說,削藩也反,不削藩也反;在燕王這一方面來說,服從也反,不服從也反。決定明朝命運歸屬的這一戰是不可避免了。

其實,燕王起兵的時候,還是很艱苦的。其一是他名不正言不順,其二他是以一隅敵全國,其三藩王作亂,大一統的王朝中尚沒有成功的先例。然而,他敢於與天子叫板,一來確實是走投無路,二來也是仗著一個優勢。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這個優勢就是將領素質的高低,朱元璋大殺功臣,能征善戰的將領都已經凋零,建文帝看似兵力佔優,手上能打的牌卻很少。相反,朱棣因為常年鎮守北方,得到了充分的演練機會,軍隊戰鬥力要比南軍強悍很多。

當然,最強的將領就是朱棣本人,而他手下的第一大將張玉也是王牌。張玉成名很早,在元朝的時候就是官至樞密院知院。這可不是一個小官,樞密使是虛職,一般由皇太子擔任,知院是正二品高官,直接掌握軍權的。

然而,在大勢已定時,張玉並做不了什麼,眼看著徐達、常遇春的部隊如狼似虎,他只能跟隨元順帝逃到漠北。直到洪武十八年時,他才帶兵歸順了明朝。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這十多年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史書不曾記載。估計也是心灰意冷,對北元極其失望,才棄暗投明。不過,這時候明朝大封功臣已經結束,此時的張玉,並沒有引起朱元璋的重視。

不過,他還是跟隨藍玉參加了洪武二十三年的那次遠征。就是這一次遠征,爆發了捕魚兒海戰役,直接摧毀了蒙元朝廷。但是,這個彪炳千秋的功勞,是屬於藍玉的,張玉卻只能在那個高大身影之下,獲得了千戶的晉封。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這對於同樣雄心萬丈的張玉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於是,在後來被劃歸朱棣統轄後,他盡心竭力輔佐,捨生忘死作戰,在燕軍之中贏得了“張玉善謀,朱能善戰”。

燕王之所以要謀反,不僅是他個人的選擇,也是如張玉這樣手下將領慫恿。他們亟需建功立業,超越前輩的野心,一點也不亞於燕王想要稱帝的宏偉願望。因此,當朱棣一聲令下時,張玉便毫不猶豫攻下北平九門,並在短短三日之內拿下了整個北平。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剛開始造反,大家都很生疏,更害怕南軍的實力。然而張玉卻力主要毫不猶豫迎頭痛擊。他認為南軍都是以新兵為主,沒有燕軍戰鬥經驗豐富。這個正確的判斷,讓朱棣非常賞識,張玉也迅速在真定大敗耿炳文,並俘獲了左右副將軍李堅、寧忠,斬首三萬級。這一戰,最重要的是鼓舞了全軍的信心。

建文帝換帥,更不中用的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結果,張玉在鄭村壩、白溝河兩次擊敗李景隆,中間還抽空陪同朱棣去參加了襲取大寧的戰鬥,收編了寧王的朵顏三衛,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然而,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卻沒有能夠看到靖難之役的最後勝利。在東昌之戰中,朱棣輕敵冒進,不料卻中了盛庸的包圍。張玉和朱能得知消息後,奮不顧身衝入敵陣營救燕王。朱棣與朱能會合,殺出了重圍,張玉卻不知道消息,仍然傻傻向敵人最多的地方拼殺。

張玉雖然勇猛,親手殺死了數十人,但還是因為寡不敵眾,最終力竭戰死。這算不得報國,但卻是地地道道的忠心報主。靖難之役從開始打到東昌之戰,歷時兩年多,北軍傷亡很小,高級將領更是沒有什麼損傷,但沒想到第一個戰死的竟然就是燕軍中軍主將。

朱棣的第一猛將,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卻意外戰死

張玉戰死之後,朱棣一度心灰意冷,認為前途渺茫無望。他痛哭說:“只可惜在艱難之際,失去張玉這樣的良輔!”他流淚,部將也跟著哭泣。幸好姚廣孝的及時勸阻,讓朱棣厚葬張玉,鼓舞人心,這才有後來更為輝煌的勝利。事後論功,朱棣對中途亡故的張玉念念不忘:

張玉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