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乌桥岛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说起乌桥岛,作为上年纪的汕头人都会知道,它位于老城区(金平区)的西北部,四面环水,为梅溪河两条支流所围合而成。追溯渊源,最初是一片海滩地,清光绪年间两广水师提督方耀在此修堤浚河,围海造田。随着历史的变迁,沧海变桑田,乌桥岛便逐渐成为依托小公园闹区的繁华地带。东与中山公园相向,南与市区隔河相望;西与牛田洋对岸相看,北与光华埠、厦岭港相邻,是一个具有旧城风貌的岛屿。解放前夕,乌桥岛的居民大多数都是住在简陋的板棚屋(用竹蓬、木板搭建而成),不小心就十分容易着火,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几次重大的火灾,被载入汕头的百年大事记。但这里却曾经是潮汕百载商埠交易闹市的中心,是城市历史文脉和商业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回澜、同济、解桥、光华四座桥,是岛上通向市区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有如乌龟的四只脚,也成了乌桥岛的独有特色。

记忆乌桥岛

1974年10月初,我自海南农场回城顶职,从一名下乡知青转变为城市国有企业的办事员,来到位于乌桥岛同济三直路111号的“食品腊味厂”报到,踏上新的起点。每天都必需过桥上下班或到市内联系业务,对于岛上的一街一巷,一路一厂都明了指掌。尽管岛上的面积仅有0.78平方公里,却星罗棋布设有各种类型的仓库,如盐仓、粮仓、土产陶瓷仓、糖果杂品仓;以及不同系统的工厂企业,如罐头厂、面粉厂、立德粉厂、酱油厂、电池厂、五金建材厂、毛巾厂、食品厂……鼎盛时期据说将近60家。单单我们外贸出口就有食品、果菜、陶瓷、土产等四个公司近10家,后来均因基础设施落后,场地窄小等原因相继搬离。

记忆乌桥岛

离开乌桥岛将近30年,偶尔也几趟回过旧地拜访老同事与他们拉家常。坑坑洼洼的石板路,窄而曲折的小巷依然历历在目,鳞次栉比的低矮平房照样存在,泛黄的外墙上已写上大红的“危房勿近”和“拆”字样,有的甚至还贴上封条钉上木板,严禁出入。目前乌桥岛尚居住着六千多户,约有两万多人,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他们都在这里守望着政府的改造方案实施得到改变。

记忆乌桥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