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办喜事最怕有一种人进村,谁知道是哪一种?

三农小管家


我们这边,最怕偷鸡摸狗的人进村。等全村的人都被请去吃酒席时,然后挨家挨户的进屋偷钱财,甚至各种饲养的家禽等。



以前我们农村办酒席,基本都是在家里摆坝坝宴。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所以我们现在这边,很少还有人在家里摆宴席,基本都是去农家乐或者酒店摆宴席。

这个时候,我们就比较怕偷东西的人进村。因为大家都去吃酒席了,所以村里基本上没有人在家。



而且我们村,目前还不是集中居住,户与户之间相隔还是比较远,哪怕有人没有去吃酒席,也不可能将整个村照顾到。

以前我们这里,就发生过一次集体被偷的情况。不过还好,因为是附近村的惯偷,所以东西还没有被卖出去。

自那以后,村里很多家庭都安装了监控,毕竟以后出去吃酒席的情况还是会发生。



一般农村本村办酒席请客,很多情况下,都会将本村的人全部请上。所以这个时候,村子里基本空无一人,给小偷留下了下手的机会。

田园轩月


在湖北农村地区有一种人叫职业赶酒人,我也是今年才知道还有这种人的存在,在当地农村办喜事时,最怕的就是这种人进村。


我是今年1月份结婚的,在我家办了一场酒席,在老婆家那边也办了一场酒席。老婆家在湖北江汉平原上,摆酒席的当天,我正在屋子里面和别人聊天,突然听见门外有鞭炮声响,就走出门去看。

门外有三个人,一男一女加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他们放完鞭炮后站在门口大声唱到:“拜天地,拜地堂,一对新人入洞房。入洞房就是好,来年生个胖宝宝。生宝宝放鞭炮,鞭炮一点啪啪响,未来宝宝当省长。” 

我看唱的有趣,还以为这是他们这里的一种风俗习惯,觉得挺好玩,喜庆又吉祥。但我看了看周围几个亲戚的脸色好像都不是特别好,我一时迷糊了,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接着我就看到岳父大人出来了,给了这三个人一人100块钱。

然而这三个人拿了钱之后站在原地不动,也不说谢谢,把刚才的词又唱了一遍。我问老婆这是什么情况,老婆说这三个人是职业赶酒人,就是谁家办酒席,就去谁家说几句好听话,然后要红包,他们现在不走,是觉得红包给的少了。果然岳父大人又给了一人100块钱后,他们才打了个躬后走了。


他们走后老婆告诉我说,在他们这里一直就有职业赶酒人,但以前的赶酒人,只是要一包烟或者十几二十块钱就可以了,这两年越来越过分,一个人100块钱已经打发不了了,你不给钱,他们现在唱的是吉祥话,一会儿就该唱讽刺的话了,大喜的日子,你赶他们也不是,不赶也不是,所以我们这里现在办喜事,最怕的就是遇到这种人。

正说着话,刚刚走掉那三个人中的女的带着小女孩儿又回来了,到了门口又放了一串鞭炮,然后又开始唱了,岳父走出门口又给了一人100块钱,看得出来岳父已经很不高兴了,但是碍着大喜的日子,又当着我这个新女婿的面,他又不好发作。我也觉得这过分了,刚刚三个人都已经给了600块了,就是抢钱也没这么抢的呀。

谁知道这还不算完,我在门口转了一会后,看到那三个人中的男的带着小女孩儿又来了,手里还抱着一个烟花,看样子是想放烟花要钱的。我这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在我们那里办喜事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在这里这几个人几次三番这么搞,是把别人都当傻子吗?

我上前一脚就将他的烟花踢到水沟里面去了,然后给他说我不用你说吉祥话,你给我滚,不滚信不信我捶你,可能那男的很少见到有人在大喜的日子会发这么大的火,一下子蒙了,啥也没说,带着小女孩走了。



这种人大家说讨厌不讨厌,办喜事的时候,怕不怕见到这种人?职业赶酒人,你们那里有吗?


搬砖的农村娃


结婚办喜事是农村最热闹的一件大事,在这样的日子里,不仅仅是农村的亲戚邻居喜欢赶来捧场,还有一些人也喜欢前来凑热闹。这种人就是农村里的讨米的,或者叫叫花子。在我们当地的方言中一般称之为讨米的。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里,就有一个讨米的。以前家里也是人丁兴旺,但是在特殊年代,都饿死掉了,最后只剩光棍一个。不知道是受了刺激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有一点浑浑噩噩,傻傻呆呆,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所以他一年四季背着一一些破衣服,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在乡下走街串巷讨口饭吃。

我们都非常怕他,一方面是因为穿的很脏,头发很长很乱,身上散发着一股难言的臭味。更关键的是,他还喜欢欺负小孩子,见到小孩子就张牙舞爪都要扑过来。小时候家里如果孩子哭闹的话,父母就会拿他来吓唬小孩,等同于山里说被狼给叼去一样,恐吓效果非常明显。

在乡下办喜事的时候,他最喜欢去凑热闹。因为办喜事的时候,他能够混到一顿好吃的。这跟平时不一样,平时上门讨饭,最多人家给他一点残羹的饭。但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为了讨吉利一般不会去驱赶他,但是办喜事的人家却又不愿意让他来。

因为一方面会引起客人的反感,而且乡下还传说这个人自带晦气,谁家沾上他都会走霉运。所以村子里面一旦有人结婚,会专门派人到村口去看的,防止他进入村子里来。但是有时候防不胜防,他总会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出现,等到办酒席的人家开饭的时候,就坐在桌子上大吃大喝。

到这个时候,一般主人是不愿意也不好撕破脸去赶他的,一般会专门给他准备一些好菜,好饭让他到一边吃完,然后赶紧让他走人。所以在我们当地农村,只要办酒席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讨米的。不知道这和您当地的风俗习惯是否一样,如果你有所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想法,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以前农村结婚都特别的简单但是也有很多的风俗,记得我二叔他结婚的时候年龄是26岁,最早结婚都是用“八仙桌”把新娘抬过了的,后来就是坐花轿,但是在我二叔结婚的时候就是用我们老家常说的“面包车”接过来的,当时面包车里必须要做一个6岁以下的小男孩,这个男孩会随着婚车一块去接新娘,到了新娘家以后新娘的家人要给车上的小男孩一个红包就可以下车了。


但是在准备返程的路上不能走来时的路,主要是我们那里认为既然结婚了就不能反悔了,不过有的时候在路上走着走着会遇到一些人拦婚车张口就是要喜钱,在当时一般都是给1元或者2元钱,一路走下来发的喜钱将近20元。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20元还是非常多的,因此在我那里把这种拦车要喜钱的唤做“赖喜人”,也就是说这种人看到婚车以后拦着如果如果不给喜钱就赖着在婚车前面不走,因此这种人也是结婚的时候让人最怕的。

等到婚车到家以后新娘下车的时候手里会抓一把喜钱,这把喜钱是根据年龄而定的,也就是说如果新娘的年龄是26岁,那么就要准备26个一角的硬币,但是在新郎新娘准备拜堂的时候就会来一种人,这种人也是结婚的时候最怕来的想必大家应该也都见过这种人。


他们手上会拿着很多自己用剪刀剪的喜字在主家的墙壁上贴来贴去的,等他们贴完以后就会去找主家讨喜钱,一般都是要100元,要知道在当时还是现在100元还是非常多的,如果不给他们就在新郎新娘拜堂的时候唱一些不吉利的话,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直接跪在那里让主家左右为难,因此有的主家为了省事就直接给钱打发他们走了。

想这种事情到现在也有因此在结婚的时候主家会安排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在门口看着,防止这种“贴喜人”,最后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遇到这种人不能给他们钱,因为这样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纪录乡土


现在农村办喜事,进村的都是很久不见的“城里人”,虽然他们在城里买了房,但农村老家也是修了小楼,只不过没有住而已。如果农村有什么人办事他们都会开车回来送礼吃饭。以前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过他们在城里生活久了,进村吃饭的人品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五花八门的人都有什么人,流芳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农村去吃酒席还是令人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亲戚朋友一桌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吃着本地家乡最熟悉的美食说着家乡的话谈着高兴的事,心里别提多自在了。当然了农村谁家里办个喜事我们去吃酒席,不免也认为是“高价饭”,朋友们可要知道就算在现在的农村一百二百也不是个小数目哦。

随着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部分农村的“随礼钱”也被许多农民诟病,在如今的大形势驱使下,农民要是送的少了不仅没有面子,而且主家还会心里不舒服,觉得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够好。不过呢,除了礼金之外,农村酒席上还出现了一些人一些事同样也让我们农民觉得头疼。

首先就是那种热菜还没有端到桌子上就开始动筷子的人,端菜的刚走到身旁拿起筷子夹着就吃,当然这种行为属于农村小孩居多,旁边的大人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假装没有看见。再者就是在菜里随便挑拣的人,这种人小孩和大人都有,有的大人还带头这样做,有些菜我们还没怎么吃就开始使劲挑肥拣瘦,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特别自私让人厌恶。

其次,我们很多在农村办酒席都是按照农村传统的规矩办的,不像城市里面大的盘子只装一点菜,我们农民做出来的都很实惠。一桌十来个人吃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真的是剩下了避免浪费,打包带走无可厚非。不过呢,有些讨厌的人在酒席上,不管别人尝了没只要新菜端上来,马上就端起盘子倒进塑料袋打包了。而其他农民出于礼貌,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坐着面面相觑。和送礼一样,这也是一股歪风,部分农村已经呈现了愈演愈烈的情况,着实让人“害怕”。

甚至在农村办酒席,我们不怕客人吃也不怕客人喝,就怕客人闹事儿。基本上在农村每次有酒席,就会有个别的人吃了喝了还不过瘾,还得耍酒疯,说这个对不住他那个对不住他,或者主家这里办的不对,那里招呼不周的。对于这种人我怕是谁遇到了都会“胆战心惊”吧。

农村还存在一种人同样也让人“脑袋疼”。这种人可能是觉得现在的礼金都比较贵,为了吃顿饭走个人情自己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因而格外的会享受,用我们这的老话儿说就是“装大爷”。低于五十的烟不要,酒太便宜也不喝,吃菜喝饮料也是极其的浪费,临走的时候还不忘顺走人家几瓶白酒几包烟。

流芳现在认为农村现在送礼的风气确实有待转变,农民为此也确实付出了很大的随礼成本,参加酒席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遵守基本的礼貌,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人家都说只有在农村吃过酒席后,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百态是什么意思,也只有在农村的酒席上,你才有机会见到各种“奇葩”的事儿。

现在农村人已经渐渐变的越来越少,本来办个喜事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呀,和好久不见的朋友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为啥总是感觉那里都是怪怪的?


农人顾流芳


在以前农村喜事都是在村子里自家的门口举办的,主要因为以前农村地方大,想摆几桌就是几桌。喜事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自然会吸引很多人过来凑热闹。那么村里办喜事的时候会有两种人,一种是主人家邀请来的亲朋好友,还有种就是不请自来的人。那么主人家最怕办喜事的时候出现哪种人呢?

说说我这边十多年前比较恶劣的习俗。就是我们本地的一个隔壁镇,他们结婚接新娘子都要大晚上偷偷的接的,一般人肯定没有听说过。拦婚车要点喜烟或者红包沾点喜气热闹下这种习俗相信很多农村都有的,也是比较正常的,新郎多少也会意思下给点,拦婚车的人差不多就行了,也会让婚车过去,基本上也都是隔壁邻居认识的人拦着。但是如果要求很过分,不知道知足的就会闹大事情了。他们会到村口把婚车拦住要求非常过分,不但每人要一条烟,还要每人要很大的红包,而且拦的人很多,也都不认识,要满足他们就要花很多钱,经常听说他们镇因为拦婚车打架受伤。这种人是非常讨厌的。

这种拦婚车恶习那是在当地非常的恶劣,经常出现有人受伤,后来村里人法律意识也高了,只要有这种情况就会报警,后面才慢慢就没有人故意去拦了,拦的也都是认识的人增加点气氛拦下给点意思下就好了。现在农村发展的也不错,住房改建了,婚嫁喜事大多数都是在酒店办理了,新娘是直接接到酒店的也没有进村,这种事情也没有再出现了。

以上是个人所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村里的男青年


在农村来说办喜事是一件大事,所以在这天讲究是非常多的,记得小时候农村一般办喜事是比较简单的,就拿结婚这种喜事来说,现在讲究非常多,在我们江西地区目前可以说是全国彩礼数一数二的地方,去一个媳妇没有30万你是搞不定的,还得有房有车,讲究是非常多的。

在以前那个年代只要男女方自己同意,在得到双方父母人口,随便随几样东西买几套衣服就算是订婚了,以前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好,所以要求不高。在八十年代初,男女结婚讲究几大件,这几大件当然是必须要有的。第一件是缝纫机,第二件事自行车,第三件是黑白电视机,这几样不可以少,彩礼一般都很少,意思一下就好。

那么在农村地区,如果办喜事,最害怕哪一种人进村呢?

在我们当地老家,一般办喜事讲究很多,比如说今天你家里要办喜事,如果你家是嫁女儿,那么今天应该是一个好日子,可能别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嫁女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一般父母回去打听清楚别人是几点接出门,如果是9点,那么你就得8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接亲的碰到,否则就会冲散喜气,是不吉利的。

还有一种就是更不好的,就是接亲的车队如果在半路遇到别人办丧事,那么这种情况就是更加不好,非常的晦气。有一种说法叫死者为大,如果遇上了,接亲的队伍就必须就地停下来,只有等到办丧的队伍过去了你才能走。所以办喜事当然最害怕的就是遇到死人进村啦,如果你在接亲的半路上遇到死人办丧事路过,那不是很晦气。

之所以再办喜事的时候最害怕遇到这种事情,就是因为喜事本来是开心的事情,如果半路遇到这样的事情,那么难免会扫兴,谁都不愿碰到,大家说对吧?


少三番


全國那麽大,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家鄉並不存在這說法,一般來的都是親戚朋友,兄弟叔伯,有請才來,沒請而來的有但少,最起碼也會有點佔親帶故,既然來了,主人還會迎上去說句客套話說一時忘了叫或說,我不大操辦某某表叔我也不叫,您來真有心了。無限歡迎!再有就是有時會有個把二個叫化子來,主人也會打發他食物的,但不會讓他佔位子。


老玩童54121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哈哈!看来阁下深有体会啊!农村办喜事最怕遇到的就是“赶喜人”。所谓的赶喜就是一些看上去是弱势群体的人,带着自制的小炮仗,在新郎家“砰砰”的燃放,活跃气氛,再说一些恭喜吉利的顺口溜,就可以从喜主家里获得一些报酬:两包烟、喜糖、现金红包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赶喜的队伍也不断的再进化,一些烟或者着吃的食物已经满足不了赶喜的需求了,只有给钱。赶喜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难纠缠,所以谁家有喜事,都会派专人应对赶喜的,负责讨价还价。这个人的任务是:打发赶喜的。

小时候赶喜的还比较讲究,没有今天这么商业化,而且那时候的赶喜的还是要练好嘴皮子,说一些朗朗上口的吉祥话,博人一笑,增添热闹。现在赶喜的成群结队,拉帮结派,很多都已经变味了。他们聚集在婚礼现场,表面上是祝贺,其实就是纯粹来要钱的,在个别地区结婚,30多人的赶喜队伍只能说是婚礼标配。

人少还好些,人一多一个人给个二三十块钱加起来数目不菲。这时候负责打发赶喜的人就上场了,比如说新郎接新娘下车进入饭店举行仪式,门口放完鞭炮的赶喜队伍就开始骚动了,赶喜的几个说的算的去跟负责赶喜的交涉,也就是讨价还价。

主家先提出一人一盒烟算了,赶喜的就会提出人这么多放了这么多鞭炮总得给钱意思意思。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给的,必须僵持。因为你一旦给他了,一会过后还会有人过来跟你要,理由是没有拿到钱或者跟拿到钱那些不是一起的,很是麻烦。拖下去的好处就是结婚日子大,赶喜的往往赶场,从一家赶往另一家。你稍微一耽误,他们就真着急了,不会再过分纠缠,拿到钱抓紧赶往下一个喜事现场。

主板一打乐呵呵,亲朋好友听我说:

东家是个小康户,人缘好来光景福。

全家和睦喜盈盈,财源滚滚数不清。

逢吉日,到良辰,高搭彩棚迎新人。

远亲近邻都来到,小孩欢喜大人笑。

放了礼花点鞭炮,门里门外好热闹。

走大街,--好!

串小巷,--好!

来到喜主大门上,--好!

贵府今日喝喜酒,--好!

家主一片好瓦房,--好!

很快就要盖楼房,--好!

盖上北楼寄北斗,--好!

盖上南楼迎太阳,--好!

盖上东楼金仓库,--好!

盖上西楼玉米仓,--好!

中间显出玉宝地,--好!

又盖文武双学堂,--好!

文学堂里把书念,--好!

武学堂里练刀枪,--好!

念完诗书练刀枪,--好!

一举成名天下扬,--好!

我在门前站一站,--好!

就能迎来金凤凰,--好!

金凤凰,--好!

入洞房,--好!

一年一个小儿郎,--好!

儿郎长到七八岁,--好!

送到南学念文章,--好!






蚁族小张


在农村办喜事本来就是特别高兴的事,什么事大家都会让着点,主人家也不想有什么麻烦,那天也特别好说话,也希望一切顺顺利利的。正因为这样有些无赖看到了商机,知道主人家怕出什么麻烦事,所以这些人专门去敲诈主人家,说是挣点辛苦钱还来道喜。


农村人办喜事最怕有一种人进村,谁知道是哪一种?

【职业婚礼人】

这群人一般都是一个团队4-6个人为主,反正那里有喜事,他们就会出现在那。

他们分工明确。

男的负责站村口引路和烧鞭炮,女的就到处去说些好听的话,反正都忙前忙后的,特别的热情。由于婚礼人太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谁的亲戚,反正还是很能说能干的,所以也没人在意。最后等婚车过完了,男的通常都会上前要烟吃,都是一条一条的要。现在大家才知道出现问题了,这是什么人啊?他们还不单要烟,而且还要钱,一般都是给100-200一个人,给少了还不走,就赖着。开始还是很多人给的,免的出什么事,就不好了。


现在这些职业婚礼人在我们本地都消失了。听说有次把新郎官惹急了,带人把他们给打了一顿,最后还全部推进鱼塘去了。还有次也是因为讹钱给人打了,饭吃饱了.烟又拿了.红包也给了,最后还是嫌红包少了,继续在那里闹,最后还是给那些长辈们打了。职业婚礼人风险还是很高的,好在现在消失了。

农村人特别看重这些大喜日子,谁也不想有事发生。但这些人真的特别不受欢迎,看到主人家不想闹事,就去讹钱,遇上特别凶的真的砍你就麻烦了,希望以后也不会有这些人的出现。


我是农夫分享农村身边事,

关注食品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