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他會殺掉李世民嗎?還會有“貞觀之治”嗎?

歷史一書生


這是個悖論。

從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尚書令的那一刻開始,兄弟倆之間已經走到了對立面。無論誰想要上位,首先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除掉對方,否則不可能坐到皇帝的位置上的。

如果李建成能夠當上皇帝,那說明李世民已經成為了他的刀下亡魂,天策府諸人皆被剷除,這個事情還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倘若沒有被李世民先手的話。

權力的爭奪不是溫情脈脈的請客吃飯,談不攏大不了一拍兩散,在皇權的支配下,這是一場你死我活,趕盡殺絕的鬥爭,李世民在軍中的權威,以及基本獨立於朝堂外運作的天策府小朝廷,這些都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李建成的法統很正,但他不可能像個傻瓜一樣任憑應該屬於自己的權力繼承一點一點流失到李世民手中,等到李淵壽終正寢,他上位的時候,怕是已經指揮不動李世民集團了。

到了那個時候,別說是來場類似“貞觀之治”的盛世,怕是帝國不走向分裂就阿彌陀佛了。李世民也未嘗沒有一點覬覦帝位的野心,到了他那個位置,即便他想要跟李建成兄弟和睦,盡心輔佐,但他手下的人也會逼著他上位,畢竟大家跟著你就是奔著榮華富貴去的,天天呆在天策府這個不倫不類的小朝廷也不是件好事呀。

所以,李建成的皇帝之路,首先要解決李世民,不幹掉李世民,他是成為不了皇帝的。那麼,沒有了李世民,還會有“貞觀之治”麼?

“貞觀”這個年號,大概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畢竟這個年號,其實首倡者是魏徵,而魏徵在李建成身死之前一直是太子陣營,當然取這個年號,也有一些特定的歷史含義,比如當時玄武門之變後,很多太子齊王的部曲流亡,天下難免人心惶惶,“貞觀”的意思是“以正視人”,也有點跟天下和解,不再搞大肆追捕前太子齊王部署的意思。

至於“治”,大概還是有的,這是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李建成雖然不善於軍事,戰略上面也稍遜李世民,但並不能說他就是個草包。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均田,府兵制度在隋末長期動亂人口銳減的情形下,只需要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帝國經濟走上正軌,蒸蒸日上都是會發生的。

而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在於戰略,比如對突厥西域的戰略,顯然趨於保守的李建成,不太可能擁有一戰而定突厥的勇氣和決斷,也不太可能出現“萬國來朝”,諸國奉為“天可汗”的局面。

但唐朝出自關隴軍事集團,這種基因又決定了旗必然會又不斷的對外擴張戰爭,縱觀貞觀時帶兵出征的大將,唯有侯君集出自天策府,李世民後來說的“唐初三大名將”,一個薛萬徹是太子的心腹,一個李道宗雖然跟李世民親近,但在玄武門之時,保持中立,而李勣這個老狐狸,同樣是保持中立,大唐軍神李靖,亦然是中立派。

如此看來,大唐軍方能打的幾個人,其實都能在李建成幹掉李世民之後為其所用,由此一來,在對外戰爭中,以唐代軍制而言,不會出現很大的變數,只在於成果可能沒有李世民搞得那麼大而已。


坍塌的歷史觀


會有李建成當皇帝會放過李世民,是因為李建成給人比較懦弱的感覺。像李世民為什麼立李治,原因也是立李治,別的兒子可以活,立別人,李治就活不成了。

《新唐書·李泰列傳》:【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則副君可詭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無它。”】

那這種事情適不適用李建成跟李世民呢?其實不適用。

因為在爭太子時,李建成就已經疑似殺過兩回了。

一次是打獵 。

李淵親自率領兒子們出城,來到城南的一處獵場,李淵下令讓三個兒子一起馳射較量騎術。

看來,李淵準備組織這樣的家庭郊遊會來增進一下兄弟的感情。

很多年前,李淵就曾經這樣領著三個兒子放鷹逐兔。那時,沒有這偌大的江山,但同樣也沒有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

也許回到獵場能夠重新喚起他們兄弟之間的溫情。

李淵的苦心似乎起到了一些效果。李建成牽著一匹十分肥壯的馬來到二弟李世民的面前,告訴對方,這是一匹俊馬,能夠跳過數丈寬的溪澗,兄弟你善騎,可以試一下。

李建成雖然人比較仁厚,但要指望他突然愛心大發,將自己的俊馬送給死對手二弟騎那是不現實的,事實上,李建成這回有些不厚道,他牽出的這匹雖然膘肥體壯,卻有一個毛病,喜歡尥蹶子。大概李建成想趁機踢李世民一個下半生生活不能自理。

李世民欣然上馬,開始追逐獵場上的一頭鹿,剛跑起來,這馬前腿一撲,就往地上栽。眼見要將李世民摔個四腳朝天,幸虧弟弟有練過,一躍從馬上跳了下來。

等馬站起來,李世民又翻身上馬,沒跑二步,這馬不吸取前蹄的教訓,又要往地上蹶,當然,李世民又一個漂亮的躍身,在倒地之前,從馬上跳將出來。

顯然,李建成的計劃落空了,李元吉在旁邊也氣得大叫可惜,可李建成卻朝李元吉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馬踢不死你,但你自己找死就怪不得大哥我了。

數次躍馬,李世民毫髮未傷,得意之下,他朝身邊的宇文士及說道:

“他們想借此殺我,但生死有命,豈是這些人可以傷得了的。”

李世民說這一句話但不是純粹的顯擺,他選擇宇文士及做為吐槽對象是有深意的。

宇文士及曾經跟隨李世民徵洛陽,戰竇建德,早已經被李世民拉擾為自己人,但宇文士及除了是李世民的人之外,還是李淵的老朋友。

顯然,李世民說這一句話,並不僅僅顯擺自己命硬,他更希望宇文士及將李建成欲借馬殺他的事情用小報告的形式告訴李淵。

對於李世民的用心,宇文士及是明白。可正因為明白,他卻沒有找小報告。人家的家事,自己當馬前卒衝到前面,說不定最後受傷的是自己。

宇文士及不打小報告,李建成的小報告卻已經打到了李淵那裡。

回到宮後,就有妃子向李淵報告了一個新情況。

“秦王自言自語,說自己有天命,以後是天下之主,是不會浪死的。”

李淵徹底憤怒了。

我搞一次家庭聚會,讓你們聯絡感情,可你們竟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搞鬥爭。這個世界有天命的是我,其他人,就算是我的兒子,也不行!

這是一次,還有一次夜宴事件。

有一天李世民跟跟李建成喝酒,突然發病,症狀為心病,吐血。最後,被人扶了回來。

很顯然這不是普通的吃壞肚子,倒像中了毒。

聽到消息後,李淵親自跑到李世民的住所,看探了躺在床上,大難不死的兒子,詢問了當時的情況,然後,轉頭告訴隨從,給東宮發個敕令,告訴太子,秦王素來不能喝酒,以後不準再夜飲!

完了?這個事情這樣就算處理完了?

李世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差點被毒死,而李淵竟然表現得像一個宿舍管理員,只是禁止吃宵夜。

怎麼著,也該給一個交待吧。

李淵長嘆了一口氣,他覺得是該給一個交待了。

李淵想起了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情。

不久後,有人舉報秦府車騎將軍張亮在洛陽陰結山東豪傑,收買人心,意圖不軌。

當然,這個舉報人自然是東宮的人。

在經過審問後,這位張亮很有點骨氣,打死也不說,在套不出口供之後,張亮又被放出來。

雖然查無實證,但誰都知道,李世民你是在洛陽搞基地組織吧。

李淵坐了下來,望著還躺著的李世民,說出了他最後的解決方案。

“首建大謀,削平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我要立你為嗣,你又堅決推辭,而且建成年紀比你大,居東宮的時間又長,我不忍心奪去他的位子。現在你們兄弟水火不相容,還一起住在長安,一定會有紛爭。我讓你返回行臺,留居洛陽,陝州以東由你主持,你還可以建天子的旌旗。”

因為李世民有篡改史書的不良記錄,以上這段話通常被認為不是原話,這其中經過了相當的潤色。而後面這一句,被改動的可能性極少。

聽到父親讓他去洛陽後,李世民表示自己不願意離開父親,並當場流下了眼睛。李淵揮了揮手:

“天下都是一家,東都跟西都又很近,我要是想念你,隨時都可以去看你,你就放心去吧。”

說完,李淵起身離開。

這一年李淵六十歲,從這幾年他連續生二十個兒子的事蹟來看,李淵並不服老,身體也倍棒,眼不發,耳不聾,骨質未疏鬆,腰未垮。 但在轉身離開的這一刻。李淵突然感到莫名的疲憊,將一切掌控於手心的他第一次覺得力不從心。

這便是老的感覺吧。

如果李建成要放過李世民,可能這就是一個選擇,但是李建成又絕不允許李世民出走。

李淵的處置方案傳到東宮,李建成徹底慌了。

現在李世民在長安,都有點搞不惦,要是讓他到洛陽搞割據,到時,誰能製得住他?誰能保證這位二弟以後不興兵殺回長安。

於是,李建成趕緊叫來了自己的死黨四弟李元吉商議對策。最後,這哥倆得出結論,絕不能讓李世民到洛陽去。

決定之後,李元吉拔腳就走,準備聯絡後宮嬪妃,刮一次枕頭風,將李淵改變主意。

但李建成攔住了他。

“你要用什麼理由來阻止李世民去洛陽?”

李元吉倒沒想到這一點,但事情緊急,路上再想,好的理由想不出來,莫須有的總可以編一些吧。

李建成笑了,然後告訴對方。只有一個理由可以阻止父親讓李世民去洛陽。

“告訴父皇,秦王府的人聽說要去洛陽,無不歡喜雀躍,看樣子,只怕一去不復還了。”

這句話傳到李淵耳裡,李淵徹底憤怒了,自己骨肉分離,你們秦王府的人還敲鑼打鼓歡天喜地,這實在太過分了。

李世民到洛陽的事情就此終結。

兩人已經形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另外,不要忘了,這不只是李建成跟李世民的事,還有一個李元吉呢。

武德九年(626)的六月,邊關的狼煙又一次沖天而起。

這一次入侵的不是東突厥的大當家頡利可汗,也不是剛跟李世民正式拜了把子的突利可汗,而是那位因為長相欠佳而失去大可汗之位的鬱射設。

這位兄弟來得太巧,正趕上李世民舉步維艱的時刻,不少史學家懷疑這可能是李世民故意引來以圖再次掌控軍權。當然,這個可能性是有的,但必須得說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位鬱射設雖然跟唐朝有過一些軍事交流,但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前些年因為被唐軍趕出了河套地區,本就脆弱的感情早就破裂了。這次殺出來,也沒有到長安圍觀李唐內鬥的意思,僅僅是奪回自己的舊地。

況且,更重要的一條。李世民已經一年多沒當過主帥,李淵也正在擺脫唐朝對這位秦王的軍事依賴。所以,突厥人的進攻並不一定對李世民有利。

事情的發展證實了這一點,突厥的進犯並沒有讓時局朝對李世民有利的方向發展,反而將秦王府引入到一個更危險的時刻。

在李建成的推薦下,李淵任命李元吉統帥諸軍北上。

李元吉是一個瘋狂的人。

曾經有一次,李元吉在家裡埋伏了殺手,準備刺殺到自己家裡竄門的李世民。最後被李建成勸阻。

從這件事情上,大抵可以看出相比懦弱的大哥,李元吉心更狠,手更辣。但不容易看了來的是,李元吉的野心比李世民更大,用計更毒。

李世民不是一個人來的,他是陪李淵來的,而耐人尋味的是李建成也在。家裡人都齊了,而李元吉竟然要當著父親兄長的面殺掉李世民。

試想一下,殺了李世民,怎麼向李淵交待,亂刀之下,李淵會不會順便被砍翻?而殺了李世民,李淵,這個大哥李建成還留著幹什麼?

根據所有的線索演譯一下,可能會得出一個讓人不寒而粟的結論,李元吉極有可能不只是要伏殺李世民,他是準備一鍋端。

這是一個可怕的結論,但並非沒有先兆,在前面的楊文幹事件中,大家或許還記得那位莫名其妙的司農聊宇文穎,本來李淵勸他去將楊文幹忽悠來,這位仁兄卻一五一十倒豆子般將所有的真相告訴了楊文幹,最後成功將楊文幹送上梁山。

我們沒有說的是,這位宇文穎是李元吉的親信,同時,必須提醒一點,李元吉的親信不一定代表著就是李建成的親信。

又據齊王府的線人舉報,李元吉曾經說過一句話:

“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在李元吉看來,李世民是蟬,李建成是螳螂,而他才是真正在後的雀。

對於這樣的局面,我只能說,陷身於政治鬥爭的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李元吉很快展現了他的手腕,利用統率諸軍的機會,李統帥將秦王府的大將尉遲敬德、程咬金及秦叔寶等人調到了自己的部下。

以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拉擾不來的人才,現在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包帶走。

李元吉還特地要求要閱秦王府的兵,好從中挑選精銳充實大軍。

而這,還不是李元吉計劃的全部。

在東宮齊王府費盡心機挖角秦王府時,李世民也同樣在撬東宮齊王府的牆角,跟李建成們老盯著秦王府一線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沒有去打魏徵們的主意,他把目標瞄準了一些不起眼的人物。

這些人可能不是力拔山兮的將軍,也不是足智多謀的參謀,但他們同樣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東宮三寺之太子率更寺的率更丞王晊被李世民策反了,品階只有七品,主要掌控漏刻,說白了,就是打更中的霸主,當然,打更中的霸主依然是打更的。在長安這樣掉下一根電線杆就有可能砸死一個大官的長安,實在是一個低微的官吏,其品階只有從七品,屬七品芝麻官一級。可芝麻雖小,也能影響一張大餅的風味,芝麻官雖少,也同樣能決定一件大事的成敗。

因為身處東宮,這位王晊探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沒有猶豫,他馬上將這個消息密報給了李世民。

說實話,李世民雖然早知道跟自己的兄弟有火併的一天但聽到這個密報後,還是嚇了一跳。

這是一個計劃,細節如下:

在李元吉出征之日,李建成拉著李世民到西郊的昆明池設宴送中,在酒宴上埋伏大漢將李世民拖下,當場斬殺,然後寫個秦王暴病而亡的報告。最後李建成進宮逼迫李淵讓位,李元吉在昆明池繼續坑殺尉遲敬德。

至此,大功告成!


腦洞歷史觀



別說李建成當了皇帝會不會殺李世民,就是當太子的時候,李建成做夢都想殺了李世民,只不過玄武門兵變讓李世民下了先手。

玄武門之變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予盾白熱化的結果,也是李建成始料未及的事,如果李世民不能及時剷除太子黨,李建成反過來肯定會殺了李世民及其黨羽。

當時的朝廷格局是太子李建成協助皇帝李淵處理政務,形成以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其成員包括齊王李元吉(李淵第三嫡子)及其部下宇文寶、謝叔方,太子府幕僚魏徵、王珪、馮立、薛萬仞等人。秦王李世民常年領兵在外,形成了以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黨,其成員主要有外戚長孫無忌,秦王府幕僚房玄齡、杜如晦,將領尉遲恭、秦瓊、候君集、程咬金等人。


齊王李元吉獻計給李建成,讓李建成召李世民議事,自己的部將宇文寶會帶刀斧手埋伏於帳內,只要一聲號令,立馬將李世民斬首。李建成雖然想除掉李世民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可能認為時機不成熟而沒有采納。李元吉對李建成道:枉費我一片苦心,此計如若棄之不用,恐將悔之晚矣。

李世民的部將大多在外帶兵,京城長安太子黨羽甚多,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李世民唯恐遭遇不測,向李淵提出前去洛陽,實則避禍。李建成和李元吉怕李世民去了洛陽以後難以監控,到時候與他們公開化分庭抗禮,於是讓李淵把李世民的提議壓了下來。李淵作為皇帝和父親,其實是偏向太子的一方。


歷史上真正的李建成不象許多小說和文藝作品中那麼不堪,因為這些假象都是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抹黑李建成的結果。真正的李建成從李淵太原起兵開始,就和李世民一同為大唐初建立了大功,那時候人人都知道李淵有兩個了不起的兒子。只是後來攻下了長安,李淵知道李建成辦事老成幹練,就有意留下來協助處理朝政,畢競太子是他的接班人。外邊打仗的事就交給了秦王李世民,這時的李世民如魚得水,接連打了幾場大勝仗,威望也是越來越高,外邊很多將軍只聽命於李世民調遣,這給太子造成威脅。所以李建成不敢再放李世民出京,只要李世民乖乖呆在京城,他李建成相信自已有足夠的手段對付李世民。至於什麼時間讓他死,還不是看自己的心情。

確實,李建成的勝算此時應該大一些。可是李建成太過自信,有時候自信的過頭了應該不是什麼好事。常言說得好,叫做困獸猶鬥,何況他面臨的是李世民這個對手。

李世民沒有走脫,秦王黨認真的分析了當時的情況,房玄齡認為李世民應該快刀斬亂麻,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尉遲恭和長孫無忌也認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終於,李世民做出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決定,提前發動兵變。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來說,他們的生與死往往就在一剎那間決定了。話說回來,如果李建成殺了李世民,“貞觀之治”肯定不會有了,類似於“貞觀之治”的其它盛世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實現了。你說呢!

本人頭條號《走著聊著》,歷史領域創作者,歡迎點擊加關注!


走著聊著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但李建成當了皇帝會發生什麼,會不會出現“建成之治",李建成、李世民這哥倆的關係將會是什麼走向,經過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李建成是唐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長子,唐朝的當朝太子,能文能武,社會聲望很高。李建成早期主要在戰場上拼殺,後期留守長安協助父親李淵處理政務。李世民是李淵次子,封秦王,通過封號就可看出,李世民英武,能打仗,能打勝仗。他的主要任務是在外率領將士東征西討。由於這個特殊原因,秦王府將星雲集,謀士如雲。這批人就一個心願,讓李世民當上皇帝,自己享受榮華富貴。

當時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爭鬥已公開化,白熱化。兩虎相爭,你死我活。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李世民搞突然襲擊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逼李淵退位,自己當了皇帝。至此,手握兵權、兵多將廣的李世民完勝。當然李世民的勝利與謀略,與突然襲擊的戰術有關。李世民在後來的皇帝生涯中事業輝煌,創造了“貞觀之治"。被稱為“唐宗",千古一帝。

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可能會順利繼位。李建成繼位後會出現什麼呢?第一他要幹掉李世民,至少要削去爵位,剝奪兵權,將其軟禁,或者投進監獄。總之不將其弄死,也得玩殘。這是李建成的既定方針,玄武門之變的起因就是李建成、李元吉在李淵面前鼓譟調秦王府的兵馬、大將,削弱秦王府力量引起的。可以說刀已架在李世民的脖子上了。

李建成也是文武雙全,與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伯仲之間。在文治方面的經驗還長於李世民,軍事要稍差一些,至少戰功少於李世民。李建成當了皇帝,治國理政不會比李世民差多少,甚至會更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唐朝盛世,貞觀之治的出現不是偶然的,是歷史的大趨勢、大規律,不可阻擋。

大唐和大漢極相似。大漢之前的大秦之前戰國兼併,大唐之前的大隋之前五胡亂華,大秦、大隋均二世而亡,代之的大漢朝如大唐朝。唐朝神一樣的存在是歷史發展規律的結果。無論李世民、李建成、甚至李元吉等,誰做了皇帝都會有"之治"的局面。皇帝沒有三頭六臂,盛世與皇帝有關,但有時還真的關係不大。


書華36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李建成當了大唐皇帝,他百分之百會殺了他二弟秦王李世民。為什麼這麼說呢?要知道李建成本來就是大唐的太子,於情於理,他都是大唐帝國的繼承人。但是別忘了李世民的身份。

李世民不就是一個秦王嗎?捅破天,也只是一個王爵罷了,再往上,也頂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不過這是要在王朝的中後期,可能會出現這種事情,但別忘了,李世民與李建成之爭是發生在唐初,那時候大唐帝國剛初建,他們的父親李淵建國才不到十年,即使有了太子,也不見得太子就能順利登基,歷史上不是沒有過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是這跟李世民身份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李世民可不單單隻有一個秦王的身份,在軍中他還有一個天策上將的封號,不僅如此,還有自己的天策府,和太子府平等。在朝中,他的勢力也和太子府不相上下,尚書令就是李世民在朝中的官職。

這麼說來,其實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地位和勢力幾乎是平等的,只是李建成掛著一個太子的名頭。所以說,如果李建成在這場帝位之爭勝利了,李世民是沒有好下場,雙方都是一清二楚的。皇位的爭奪,本來就是你死我活,沒有放你一馬的說法。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自古皆如此。

換成誰贏,失敗的一方都是沒有好結果的。李世民輸了,那就是滿門處死,沒有任何商量,帝王就是這樣的。

所以說,在這場沒有銷煙的戰爭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成敗。別以為李建成會是個仁德君子,面對威脅自己太子之位的人,無論是誰,他都會剷除的。之所以會敗在李世民手裡,那是因為他技不如人,其失敗的結果只能自己嚐了。


青史回聲



肯定會啊!

因為政治無親情,兄弟兩個為了爭奪皇位拼個你死我活的,就只能有一個活著。

畢竟當時兩兄弟已經鬧的是你死我活了,根本沒有調解的可能,不然李世民也不會孤注一擲的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了。

同理換成李建成當上了皇帝,擁有了優勢,絕對要殺李世民,以絕後患的。

至於有沒有“貞觀之治”,應該是有的。

因為李建成這個人,雖然在唐朝的官方記載中是一無是處,說得他如果繼位成為皇帝,唐朝馬上就會亡國一般。

但很明顯這是出於政治需要對於他的抹黑。

歷史上李建成的能力雖然不及李世民,但是能力也不差的。

以他的能力成為皇帝,並且吸取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訓。身為二代皇帝,他只要不像隋煬帝那般,好好治理國家的話,哪怕是不會造就“貞觀之治”那般的大好局面,但肯定會出現一個治世的局面。


宋安之


歷史不容假設,也不需要歷史虛無主義。這根本是個無趣之談,也不值得學歷史的人來討論,歷史滾滾向前,沒人可以阻擋歷史前進的步伐。

但你竟然提了,我就簡單回答一下。首先的問題是,關於李建成,大家瞭解多少?太子之位穩坐十餘年,且太子屬官皆服於太子,建成的實力弱嗎?不。秦王坐擁瓦崗部眾,且征戰多年,兩者之間的具體恩怨大家可以去看看史書,瞭解一下秦王在玄武門之變前的狀態或許你就明白了。為啥要說這些,很簡單,秦王政變是李淵默許的結果,但李淵不知道李世民那樣乾淨利落的殺了太子,真的以為李淵沒兵可用?

我認為:建成是守成之君,而世民是開拓之君,在那個時期,開拓比守成好了太多。匈奴大患未除,守成之君能否有雄心攻擊匈奴甚至於抵抗匈奴入侵都很難說,而世民證明了他的能力,故貞觀四年,李靖北出敗匈奴。所以,我認為,除太宗世民外,無人可以達成“貞觀之治”,那是萬國來朝的盛景,五千年不多見。而建成是不可能的,度量不足決定了他的失敗。


日月同行948


如果李建成當了皇帝,肯定會殺掉李世民,“貞觀之治”也會隨著而來!這兩者本來就不矛盾,當然也不存在因果關係。

皇帝的性格決定了經濟、社會、民生。縱觀歷代帝王,開國皇帝治下無不國泰民安,民生富庶,當然,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李建成當皇帝,可能沒有李世民做的出色,但是“貞觀之治”一定會出現。

李建成是李淵起兵造反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他的性格和李世民不相上下,聰明、寬厚、德行兼備

我們說,一個皇帝的性格決定了本國經濟、社會和民生,那李建成呢?

據史料記載,李建成的性格和李世民差不多,不同的是,李世民是次子,在封建社會,因為有“嫡長子繼承製”,皇帝之位一般都是讓嫡子來做,太子也是首先考慮嫡長子的。

那問題來了,李建成既然性格如此的寬厚,二弟李世民為何要發動玄武門之變?

據史料記載,魏徵曾經讓李建成謀害自己的親弟弟李世民,而李建成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兄弟之情怎能割捨?而李世民卻早已經有多嫡逼宮的野心,結果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黃袍加身,成為唐太宗。

在此,不對這件事做評論,因為自古以來,皇權爭鬥司空見慣,兄弟之情又能怎麼樣?在皇位的垂涎之下,都變得一文不值。

李建成的優柔寡斷再一次證明,他失去了先機。如果李建成當上皇帝,勢必會趕盡殺絕,殺掉李世民。而他身邊也有很多的謀士大臣,“貞觀之治”亦會如期而至

我們站在歷史的維度說,李建成是失敗者,李世民是勝利者,然而,反過來呢,沒有誰輸誰贏,他們都是因為隋朝的暴政起兵造反的,揭竿而起的初衷,都是讓百姓過的好一點,“治世”自然不會和李世民相比差太多。

在《隋唐英雄傳》中,李世民有主角光環,自然而然,他是一個正面人物,如果放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就沒有誰對誰錯,孰是孰非了。

當然,李淵還有李元吉、李元霸兄弟兩個,就沒有為了皇位爭得頭破血流。如果歷史能夠重演,我還是比較喜歡李建成。

文/小小雪說歷史,本文原創,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小雪說歷史


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他的本意一定會剷除李世民。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皇位兄弟相殘的,唐代的李家不是第一個。

歷史上當上皇帝以後,把兄弟手足殘害致死的太多了。比如,秦二世胡亥登上帝王寶座以後,首先在杜縣(陝西咸陽東)殺害了自己的六個哥哥。《史記》中記載到:“六公子戮死於杜。”之後,“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情況下,宣佈其他三個兄長:“不盡臣子之道,應當處死。”三個兄弟被逼自刎,後又在咸陽集市斬殺十二個兄弟,《史記》中同樣描寫到“公子十二人戮死咸陽”。這是何等的殘酷,可想而知,為了皇位的穩固,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


人性都是一樣的,如果李建成在登上皇位之後,環顧四周,必定把李世民當成最大的威脅。秦王李世民驍勇善戰,猶如猛虎一般,有誰願意,自己身邊臥著一隻猛虎呢?倘若有一日不能降服,那不是養虎為患?

二. 如果說以上第一點是通過歷史上相同的人性例子,加以推理而得出的結論。那麼以下三件事情,就是李建成還是太子的時候對李世民起了殺心的佐證。

1.在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正月李建成平定劉黑闥之後,他和四弟李元吉結成同盟,把矛頭對準李世民。不僅如此,他還在凱旋之後私自秘密招兵買馬,擴充武裝力量,增強左、右長林兵的實力。同時,他還從舊部中抽調300名突擊騎兵,駐守在太子的東宮附近。這麼多準備,不難看出,他知道有一天與李世民要兵戎相見,不論是登上皇位之前還是登上皇位之後。

2. 李淵曾帶著三個兒子去城南打獵。李建成送給李世民一匹良駒,它“肥壯而喜蹶”,就是說這匹馬喜歡撂蹶子,踢人。所以在打獵過程中,這匹馬三次想要把李世民踢死,但是都被身手敏捷的李世民化解了。打獵結束後,李世民對旁邊的人說:“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看來李建成此時就對李世民欲除之而後快。




3. 李建成邀請李世民去東宮飲酒,結果“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就是說李世民差點中毒吐血而亡。李淵還去秦王府探望,但是並沒有追究。

綜上所述,就是李建成有意加害李世民的一些事例。

但是,還有學者認為,李世民有篡改歷史的可能,比如說他既然中毒,口吐鮮血,為何沒有生命危險,最後還活了下來。最有可能的就是他說謊了,李建成並沒有下毒。這也僅是推理,證據卻不足。

三. 李元吉也是李世民的一大威脅。

假如李建成成功登上皇位之後,退一萬步講,即使他還顧念手足之情,不想除掉李世民,但是另外一個人絕對不會放過李世民。這個人就是他們的四弟,李元吉。李元吉生性殘暴,史書記載他最喜歡在王府中玩“打仗”的遊戲,就是讓奴僕和士兵互相打架,而且是真刀真槍的,以此取樂。這樣的兇殘冷酷之人會顧念手足之情嗎?他和李建成結成同盟,如果李建成成為皇帝,李元吉也不會對李世民手軟。

四. 如果李世民被加害,那還會有“貞觀之治”嗎?深以為,不會有“貞觀之治”。

唐朝的初期的很多制度都是來源於隋朝,其中不乏一些落後的制度。而李世民在貞觀年間有效的實行改革和創新,成功的奠定了唐朝後來近三百年來的基業。



比如說,科舉制度,後來被歷朝歷代沿用。這項改革從根本上打破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的壟斷情形,使朝廷的大門能向寒門子弟開放。據記載,在一次新科進士魚貫而出的盛況之下,李世民感慨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可見李世民實行的科舉制度,挑選出大批人才,這也為貞觀盛世打下堅實基礎。如果換成李建成或者別人當皇帝,會實行同樣利國利民選拔人才的制度嗎?恐怕不會。

再比如,李世明實行三省治和集體相權治。還比如,他深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和“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些道理,善待百姓,關心百姓的生計問題。一次,他在鬧蝗蟲的時候去視察災區,看著被蝗蟲毀壞的糧食,痛心疾首,說到:“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這句話的意思是: 你這蝗蟲,吃我百姓的莊稼,你還不如來吃我肺腑。)之後,就要把抓住的一隻蝗蟲喂到嘴裡。如此,籠絡了百姓和大臣。

所以,不得不承認的是,李世民是史上公認的明君。他開創的貞觀盛世,使得萬國來朝,恐怕沒幾個皇帝能做到。



華彩之榮


方圓論壇觀點!

自古以來皇權的爭奪都伴隨著殺戮。如果李世民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失敗,李建成如願當上皇帝,那麼李世民必死無疑。甚至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李建成即使沒有當上皇帝都可以整死李世民。李建成的優勢太大了。而且還有李淵的支持。以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的情況看來,不論是哪一方,只要有機會都會毫不留情的致對方於死地。



實際上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恩怨由來已久了。在最早到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但是當李淵入主長安之後一切都變了。本身做為李淵造反的最大功臣李世民是李淵內定的太子人選。李淵親口承認過他如果當上皇帝一定會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入主長安之後卻背信棄義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就是赤裸裸的被李淵給涮了。也在這個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關係因為太子之位而緊張起來。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之後就不在掌握軍權,而李世民依舊在統帥大軍東征西討。大唐的天下可以說一大半都是由李世民打下來的。打隨著李世民功勞越來越高,李建成和他的關係也越發的惡劣。因為李建成發現李世民對他的儲君地位的威脅性十足。所以這個時候李建成開始有目的的針對李世民。而李淵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也暗中幫助李建成對付李世民。甚至李建成曾下毒要毒殺李世民。但最後李世民卻一次次的堪堪躲過必殺之局。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了。李世民一方面不滿自己被李建成奪了儲君位置,另一方面也被李建成逼迫的無可奈何之下決定殺掉李建成逼李淵下位。而後,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成功殺掉李建成並且確立了自己大唐主人的身份。


而“貞觀之治”和李世民是互依共存的關係。因為有了李世民才會有了“貞觀之治”。所謂的“貞觀之治”指的就是在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是政治,復甦的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局面。而造就這一切的就是李世民。李世民繼位之後繼承了李淵打下的基礎,在原有的政治體系上李世民廣開言路知人善用。並且重視農業以及經濟的發展,開始休養生息。在邊疆地區大力平定邊患,使得中原不在受異族侵擾。通過種種的努力才開創了天下大治的景象。也就是我們說的“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的出現是各個條件以及機遇下促成的。換成其他任何一個皇帝或者換一個時間段都不太可能出現“貞觀盛世”。所以沒有李世民“貞觀之治”也就不會出現。李建成在綜合能力上差李世民太多太多了。如果李建成真有帝王之姿的話,李世民根本就沒可能活到他發動政變的時候。殺伐不夠果斷也是帝王大忌。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