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位於現北京市241號,屬市級。原為二十一代孫、雍正時權臣、兵部尚書嶽鍾琪的住宅。在這裡住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從11歲到39歲,和從48歲到82歲,前後共計62年。紀曉嵐於1805年去世後,因在珠巢街還有宅院,其子孫便將此宅“割半賃”與黃安濤,此後屢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在此開業,就再未有變遷。後晉陽飯莊搬出,2003年重修後改為紀念館,對外開放。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位於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見珠市口)。兩進四合院格局,佔地570平方米。民間內曾懸有“閱微草堂”匾額,後被直隸會館取走,改懸啟功書“閱微草堂舊址”匾額。院內原有海棠2株,現僅存1株。西側原有東西配房,以抄手遊廊與南北房相連,已改建。紀曉嵐去世後,其後人將宅子出售。20世紀20年代北洋政府議員劉少白曾居住該處,時稱“劉公館”。1930年劉公館成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與河北省委的秘密聯絡站。1931年梅蘭芳、餘叔巖、李石曾、張伯駒等在該處成立北京國劇學會,後又成為“富連成”京劇科班社址。1949年後曾為民主建國會、宣武黨校所在地。1958年改為晉陽飯莊。2003年故居重建後對外開放。內陳列有《景城紀氏家譜》、《評文心雕龍》、《傳世文集》、《閱微草堂筆記》及紀曉嵐六世孫女紀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故居是一所兩進,緊臨。故宅中舊物有前院的藤蘿,後院的海棠,均為紀曉嵐親手栽種的。據說海棠樹還記錄了主人公的一段戀愛史!走進,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在展櫃裡的那杆長長的旱菸袋鍋。人所共知,紀曉嵐吸菸成癖,煙癮奇大。他的旱菸袋鍋是特別訂做的,一次能裝三四兩菸絲,編纂《四庫全書》時,他從槐西老屋走到,只吸完一半,於是就落下了一個“紀大煙袋”的綽號。

故居為清式磚木結構,基本上屬於兩進的建築格局。其佈局為坐北朝南,臨街大門為硬山頂吉祥如意式門樓,位於整個住宅的東南角。與大門洞相連接的西側南房為四間開門的“倒座”。前院內有一架藤蘿,相傳為當年紀曉嵐親手所植。至今雖經兩百餘年,但仍枝蔓盤繞,綠葉遮天。老舍先生生前常坐在藤蘿下的餐桌前,欣賞美景品嚐佳味。前院正面為明三陪六的大廳,前山設一門二窗,圍以磚雕,後山有門通內院,廳後有廊。廳內橫樑上部均有木欞花窗。大廳內寬敞明亮,典雅華貴。廳後內院兩側,原有紀曉嵐所栽海棠兩株,今僅存東側一株,至今仍枝幹粗壯,花發似錦。後院正面即為“”。“草堂”平面呈倒“凸”字形,為前三後五、前出廊的硬山頂式建築。前三間中間為門廳,左右兩間各以隔扇相隔為“”。後五間為“草堂”,東西通間,進深兩間,共為十間。堂內北面正中設屏風,上懸“閱微草堂舊址”橫匾,為著名書法家先生所書。故居飽經兩百餘年的風雨滄桑,具有眾多的歷史烙印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故居內設有展室,陳列當年紀曉嵐曾用過的器物、詩文墨跡和閱微草堂中紀曉嵐的舊物等,並對紀曉嵐當年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和晚年所作的《閱微草堂筆記》有詳細介紹。據滄州王敏之先生考證,紀曉嵐在這所故宅居住的時間分為兩個階段,前期(11歲到39歲)約計29年,後期(48歲到82歲)約計35年,前後共長達60餘年。

《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熱播,讓紀曉嵐這個原本有些冷僻的名字頓時家喻戶曉。不僅如此,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的故居也隨之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各家旅行社老北京遊覽路線中重要甚至必要的一站。即便是在淡季,這裡仍然人頭攢動,熱鬧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