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是歐美影響之和

如果天上有兩個太陽,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過去,美國曾是全球經濟太陽系中唯一的“太陽”,世界其他地方如行星一樣受到美國經濟“引力”的影響,並圍繞其運轉。

而今,美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似乎已不如前。Eurizon SLJ資產管理公司的Stephen Jen和Joana Freire發現,這種轉變其實在08年金融危機後就有所體現。1989-98年間,美國對全球平均GDP大約產生40%的影響,而到了08年,這一數字縮水了一半。

當今我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是歐美影響之和

如今,另一個太陽似乎正在升起,這就是中國。

Jen和Freire研究稱,現在中國經濟的體量不僅變得足夠大,而且其經濟生態系統的網絡也已經足夠強大。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太陽系中的第二個太陽,對行星系產生著巨大的引力。

Jen和Freire還通過量化計算發現,中國現在對世界的影響力已經有美國和歐盟加起來那麼大,過去十年中國以美元計的GDP總量增長了9萬億美元,差不多相當於美國(7萬億美元)和歐盟(2萬億美元)增量的總和。

中國市場的深刻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

就近期市場來看,美國公司頻頻暴雷的業績和歐洲經濟的意外疲軟應當算是最直接的兩方面體現。

一方面,本週剛剛公佈財報的英偉達、卡特彼勒、蘋果,無一不受到中國市場放緩的影響。

英偉達本週一將2019財年第四財季營收預期大幅下調18%至22億美元,稱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影響了當季消費者對英偉達遊戲類GPU的需求,“特別是中國的影響”。

被視為全球經濟晴雨表的卡特彼勒也在同日公佈了金融危機以來最大“MISS”的業績,實際2.55美元的EPS距離市場預期2.99美元的EPS距離較遠,並指中國地區銷量下滑和不利的匯率波動是影響業績的一大因素。

週二美股盤後蘋果四季度財報顯示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將近27%,在各主要市場中降幅最大。本月初蘋果下調營收指引時提及中國市場iPhone需求不佳。

另一方面,正如Jen和Freire在報告中指出,歐洲對中國的敞口遠大於美國或世界其他地區,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會成為短期內拖累該地區及歐元的因素之一。

當今我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是歐美影響之和

這一結論也體現在德拉吉本週的講話中。近期歐元區一系列經濟數據意外疲弱,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態經濟增長前景的風險已經“偏向下行”,並提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疲軟背後的一大根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德拉吉同時也表示,中國的刺激措施將緩解歐元區出口企業壓力,可能會“拯救歐元區經濟”。

華爾街見聞會員專享文章《特朗普,快醒醒,看看中國市場多重要!》指出,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重要的已經不僅僅是產業鏈上的供應能力,在需求端,中國市場一直是最近幾年最重要的增量。

包括零售額、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等多項最新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現出疲軟跡象,加劇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來自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國經濟增長了6.6%,為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