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太多跳槽的人,都跳進了新的坑

經常有讀者在後臺留言,和我傾訴自己對現有工作的不滿:加班多,事情雜,離家遠......

這些就算了,最鬧心的是,每天折騰成這樣,到手的工資還少得可憐;

想跳槽吧,今年行情又不太好,怕一不小心收入都沒了保障,搞得自己又焦慮、又迷茫。

是的,在今天這個時代,“跳槽”不僅是一種常態,還被很多職場人視為擺脫職業瓶頸、實現升職加薪願望的良機;

但往往理想越豐滿,現實越骨感。

因為我發現,90%的人對“跳槽”的理解,都太膚淺、太片面了,很多時候甚至錯得離譜——

看著是在跳槽,實際上是在把自己推進一個新的大坑,還一點意識都沒有。

所以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好好聊聊我對跳槽問題的思考。

1

“高頻重複”的工作是必須的,

也是有意義的

很多人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很無聊,每天就是重複那些低水平又瑣碎的事,學不到什麼東西,也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所以想跳槽,去做些“真正有意義的工作”。

這種想法當然合情合理,但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在於:無論你是初入職場,還是剛進階到一個新層次,這種高頻重複的狀態,是所有工作的必經之路。

具體點說就是,如果你只是想躲避這種乏味的狀態,而沒有踏實積累這個崗位所需要的技能,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效率。

你的跳槽,只是從一種低水平的重複,跳到另一種低水平重複裡而已。

表面上是漲了點工資,簡歷裡也多了行字,但你的競爭力和心智成熟度並沒有提高,很快就會回到那種乏味、無力的狀態中去了。

打個比方,我們最開始學車的時候,總是戰戰兢兢,謹小慎微,換個檔或者開個燈都不利索,手腳各種不協調,一不小心還會把車弄熄火;

但時間長了,練得久了,打燈、起停車、都幾乎是不用思考,下意識就能很順暢完成的動作,駕車心態也更放鬆自如了,這就是高頻重複帶來的成果。

任何一個能力,任何一種工作,在最開始打基礎的時候,一定會經歷最無聊、最看不到回報的階段,但這也是磨鍊你職場基本功和心智成熟度,最重要的階段。

遺憾的是,太多人沉不住氣,選擇用跳槽來回避現實。

他們的職業危機,壓根就不用等到中年以後,其實從第一份工作就開始了。

2

想清楚,你掙的是哪份錢?

有的人說自己想離職跳槽,倒不是因為工作的內容,而是覺得,圍繞工作展開的各種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和沒有上下班界限的壓力,更讓自己感到折磨,也就是職場上常說的“心累”。

我不是說這個理由不成立,而是想說很多人會把“心累”當煩惱,本質上是:

他們沒有認清自己的職責,沒有認識到,這不是多餘的負擔,而是從事這份工作本該包含的成本。

我一個在廣告公司做客戶經理的朋友說過,他這個工作,拿的就是“精神損失費”——

他要做公司和客戶對接的橋樑,客戶不滿意,他必須陪著笑臉,獨自承受客戶的各種責罵,然後平和地把修改意見轉達給文案和設計;

期間,要是文案和設計對客戶的意見有不滿,他也得第一時間當知心大哥,忍受他們的吐槽,然後撫慰他們,先按客戶的意思改一版出來再說。

他這個做夾心餅乾的情緒誰來照顧呢?沒有,只能自己消化。

營造和樂的氛圍,把項目推進下去,這是他核心的“生產力”,承擔的“情緒勞動”,沒什麼好心累的。

再比如,經常被大家調侃“悶騷”的程序員群體,他們的工作看似單純,不用應付複雜的人情往來,但是每當系統出現BUG的時候,那種24小時保持專注的“腦力勞動”的壓力,也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同理,很多大公司的CEO,每天看著也沒幹啥實事,但人家憑什麼拿那麼高工資?

原因在於,他必須時刻保持冷靜的深度思考,在不確定的世界裡做確定的決策,這種“風險勞動”,才是CEO價值的所在。

每一份工作的背後,都有外人看不到的“心累”,沒有高低對錯,只有選擇先後;

如果你在沒有認清自己的職責範圍,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掙哪份錢的情況下,就盲目跳槽,照樣擺脫不了“越跳越窮”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