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清朝初年,蒙古分裂為漠北、漠南和漠西三個部分,其中漠北、漠南早已歸附。漠西蒙古離清朝本土較遠,所以清政府也並不十分關心。康熙年間,漠西蒙古中的準噶爾部逐漸強大起來。其首領噶爾丹野心勃勃,在吞併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後,又東進侵佔漠北蒙古的地盤。

漠北蒙古不得已只得向清政府求助。康熙令噶爾丹退兵。噶爾丹非但不聽,反而藉口繼續南下,侵入了今天內蒙古境內。


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面對這樣的情況,康熙無法再坐視不理,決定御駕親征。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身上依然保持打天下時尚武的精神。他曾修建多處行宮,組織圍獵,便是效仿先祖在關外的做法。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清朝大軍分為三路。一路由裕親王福全率領,從古北口出發,一路由恭親王常寧率領,從喜峰口出發,自己則坐鎮中軍。不料才出徵二天,康熙就得了感冒。隨著病情加重,康熙只能在停留在博格和屯(今內蒙古正藍旗南上都河東黑城子村)指揮作戰。最後,清軍在烏蘭布通大敗噶爾丹,康熙第一次親征結束。


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第二次親征在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四年,噶爾丹又領兵南下。康熙再次決定御駕親征,依舊是三路大軍。一路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領,從東北出發迎擊噶爾丹,一路由大將軍費揚古率領,從寧夏出發向噶爾丹後方運動,阻其歸路,自己依舊坐鎮中軍,從河北獨石口出長城。三路大軍約定在外蒙古克魯倫河會師。

這一次,康熙的中軍進展最為迅速,另外二路因為道路原因進軍滯後,造成了中軍突前。此時,有情報傳來,稱俄國已經出兵幫助噶爾丹,大軍即將抵達。手下大臣建議康熙回師以免吃虧。


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康熙不聽,決定繼續進軍。很快,康熙就進軍到了克魯倫河畔,與噶爾丹隔河對峙。噶爾丹見清軍軍容嚴整,實力強大,暗忖沒有必勝的實力,便連夜拔營西撤。等康熙渡過克魯倫河,到達拖諾山附近時,噶爾丹已不見蹤影。

薩布素、費揚古在康熙的命令下對噶爾丹實施了追擊。噶爾丹且戰且退,於五日後到達昭莫多。此時,噶爾丹人馬折損大半,僅剩一萬餘人。還沒等他站穩腳跟,費揚古就殺了過來。


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費揚古將部分兵力置於山上,騎兵主力則隱藏於樹林之中,另派出400綠營兵與噶爾丹接戰。戰鬥打響之後,綠營兵且戰且退,企圖將噶爾丹主力引入預設陣地聚而殲之。噶爾丹雖然兇悍,但謀略方面的確差了點。他見綠營兵實力羸弱,一時間便殺得興奮起來,不知不覺便進入了清軍的埋伏圈。

噶爾丹率主力向清軍陣地猛撲。清軍依山防守,以拒馬抵抗噶爾丹騎兵的衝擊,同時山上火器、弓弩齊發。一時間,噶爾丹部死傷無數。


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但噶爾丹騎兵實在強悍,依舊死戰不退。費揚古看準時機,令騎兵向噶爾丹側後方迂迴攻擊。在清軍的前後夾擊下,強弩之末的噶爾丹部終於大亂,噶爾丹僅帶了幾十名親兵突出重圍,敗逃而去。康熙第二次親征結束。

第三次親征在康熙三十六年,即公元1697年經過二次大戰,噶爾丹實力消耗殆盡。康熙遣使令其歸降。噶爾丹不從,但此時他的地盤已經被其侄兒策妄阿布坦所佔據,噶爾丹居無定所,竄至阿爾泰山東麓繼續活動。為徹底消滅噶爾丹,在昭莫多大戰的第二年,康熙第三次御駕親征。康熙大軍抵達寧夏時,便傳來噶爾丹服毒自殺的消息。至此,第三次親征結束。


康熙親征三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在的哪裡?


縱觀三次親征,第一次清軍最遠達到了內蒙古的烏蘭布通,而康熙本人是在內蒙古境內的博格和屯;第二次清軍達到了外蒙古的昭莫多(現蒙古國烏蘭巴托附近的宗德市),康熙本人在外蒙古的託諾山,與烏蘭巴托相距不遠;第三次,康熙大軍抵達了寧夏。

從直線距離來看,康熙第二次親征路途最為遙遠,深入到了今天蒙古國境內的託諾山,在其首都烏蘭巴托的東南方向。而康熙的三次親征,也為後來清朝平定準噶爾汗打下重要基礎。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