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固原,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固原市是寧夏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寧夏傳統文化遺存最集中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都說固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城市。這裡清爽舒適,景色優美,醫療條件好,氣候溫潤,人也溫溫和和,生活節奏很舒適,吃喝玩樂樣樣都能滿足,絕對是中老年人旅居養老的好地方。

風景名勝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固原市涇源縣涇河源鎮境內,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也是歷代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年平均氣溫5.8℃,年降水量676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60-70%,是我國西部黃土高原上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和風景名勝區,是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這裡的氣候以及溫度非常適宜中老年朋友來旅居遊玩。

須彌山石窟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須彌山石窟,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是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整個景區分為博物館和石窟兩個部分,兩處相隔比較遠,可以乘坐景區內的觀光車前往這兩處。中老年遊客進入景區,可以先到博物館遊覽,在這裡你可以瞭解到絲綢之路上各處的佛窟、藏品以及和佛教有關的典故。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參觀完博物館後,可以根據指示牌下山,穿過河谷到達對岸的須彌山遊覽石窟。須彌山石窟原有100多個窟,洞窟的精美程度與莫高窟等不相上下,但很多已經被人為的破壞,至今造像保存較完整的僅剩20多個窟。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須彌山石窟下雪和雨天都不太適合遊覽,一般來說夏季最佳,春秋也可。

老龍潭景區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老龍潭是黃土高原上的 “天然水塔”。景區內山高峽深,山青水秀。潭邊松徑幽雅,竹林蕭蕭,流水潺潺,兩側懸崖怪石嶙峋,石縫間泉水滲出。高大挺拔的松柏、花木俏立於岩石峭壁之上,山雀啼鳴於萬紫千紅之中,山谷蜿蜒於高山峻嶺之間,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霧氣飄逸,景色瑰麗迷人。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谷內由四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潭呈“之”字形排列。主要景點有頭潭、二潭、三潭、四潭、涇水八渡、一線天、風神臺、雨神臺、雷神峰、老龍頭等,四個潭紛呈“險、深、奇、秀”之勢。

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佔地100平方千米,規模宏大、造型奇特、雄渾壯觀、氣勢磅礴。遠看紅的是山崖,綠的是樹,藍的是天空,黃的是梯田,紅綠藍黃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幅色彩絢麗的天然畫卷。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景區方圓百里之內,分佈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奇山、異石、茂樹、巖洞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觀,還有石寨、石窟、石洞、石巷等人文景觀。

六盤天池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六盤天池,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被譽為古“隆德八景”之一。天池三面環山,九峰團繞,巖崢峰疊,巍峨峻拔。池狀如葫蘆,水光瀲灩,澄澈明淨,峰巒倒影,幻若仙境。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池南曾有伏羲帝君祠。池北岸有惠澤大王祠,是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隴幹人嚴輝因戰功,敕封惠澤大王而建祠供奉於此,後為歷代祭祀地。現舊宇不存,山門左右各立一石獅,廟院置六角形大石香爐,院內還供祀黑水龍王、送子觀音等多位神祗。每年六月初六,六盤天池廟會,四方香客雲集,人數逾萬。

固原博物館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固原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1998年確定的全國70個重點博物館之一,以收藏曆史文物為主。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固原博物館館藏文物20000餘件(組),上起新石器時期,下至1942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三萬年之久。

震湖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震湖,流域面積達80平方千米。這裡四周青山環抱,湖面碧波盪漾,一幅山水交融的美景。1920年“海原大地震”山體滑坡,堵截山澗、深谷、窪地,在西吉形成了40多處地震湖。

蕭關遺址文化園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蕭關遺址文化園,地處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文化園一期工程恢復了蕭關城牆,建成了漢闕門、碑亭、望夫亭、秦樓等。寧夏知名書法家題寫的漢代以來描寫蕭關的18首詩詞和巨型浮雕構成了一幅文化長廊,成為蕭關文化標誌性景觀。

固原民俗

口弦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口弦通稱“口口”,是一種以吹奏口弦並伴以即興表情動作的民間娛樂形式。口弦分兩種:竹製長三寸,扯線發音;鐵製長一寸半,撥鉤發音。口弦兩端亦可繫上絲穗、珠子等墜飾。“口弦”主要流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海固一帶的回族婦女中間。

踏腳舞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源於漢唐時期的“踏腳舞”最初屬於“彈腿”,曾在陝西渭南、西安等地回族群眾中流傳。當時純屬武術項目,有完整的套路,回族男性青年在沐浴禮拜之前,先練習一套“彈腿”,然後再去做禮拜。

方棋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固原方言叫“下方”。勞作的農民,在田間地頭,叉開手指,橫豎四次各七道,便可劃出“方棋”盤來,一方用小石頭,土塊,另一方則用小樹枝作棋子。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棋盤以15條線縱橫交錯構成56個交叉點,對弈雙方各執28枚棋子。行棋過程中,一方的棋子每走成一個小方塊就可以吃掉對方一個棋子,誰成方的速度快、數量多,獲勝的機會就大。

社火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社火被譽為“民間藝術活化石”,包涵了表演、造型、語言、彩繪、手工製作等多種藝術類型,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德縣社火享譽六盤山區,主要有高臺、馬社火、高蹺、旱船、舞獅、秧歌等多種表現形式。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獨特的藝術造型和絕技,融入了六盤山區人民的智慧和藝術創造力。每年春節各鄉鎮、村組都要走村串戶用社火拜年,祈求來年吉祥如意。元宵節在縣城舉辦社火大賽,各單位、鄉鎮社火隊集中展示、評比、獎勵,既豐富了民俗文化,又傳承了文化遺產,這項民俗非常受來此地遊玩的中老年朋友喜愛。

固原美食

饊子

饊子,是我國一種古老的食品。以糯米粉或是麵粉搓成細繩,輓曲如環,入油鍋炸成金黃色,香酥無比,為南北之通食。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羊羔頭

羊羔頭是固原地區非常有名的回族風味特色小吃。五香羊羔頭嫩而不羶,相當美味,被稱作“小人參”,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固原拉皮

固原拉皮,採用優質土豆粉製成,薄、光、筋道口感爽滑,佐以特色秘製的汁料,口味獨特,酸辣可口。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蕎麵油圈

蕎麵油圈,光澤閃亮,香甜可口,不但是回民群眾的佳品,也是漢族群眾的美食。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攪團

攪團,為西北一特色吃食,陝甘寧三地的攪團尤為好吃,主要包括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攪團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水圍城,一種是漂魚兒。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漿水面

漿水面,可稱一絕。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漿水可以直接作為一種飲料,在夏季代替茶喝。原因是漿水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幫助消化,清腸利尿,有益於身體健康。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燕面糅糅

燕面糅糅,即莜麥面,吃時配以韭菜、蒜苗絲、辣椒油、蒜泥、醋汁等,固原地區彭陽民間製作的燕面糅糅最為正宗,口感極佳。

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這就是寧夏固原,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