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弱水三千,一瓢足矣”,這是張磊反覆強調的哲學。張磊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在投資界幾乎是無人不曉。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如果我說,騰訊、滴滴,京東、美團;美的、格力、藍月亮;江小白、孩子王,這些品牌的話,很多人就知道了,而恰恰他就是他們背後的投資人。

張磊,1972年出生在河南駐馬店,以全省高考第一的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專業是金融專業。那時的他,還沒有什麼大理想,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了美國客戶,有了去美國繼續學習的想法。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1998年,張磊去了美國耶魯大學學習金融。在這之前,他去領結婚證,路上一輛寶馬開過,像電影裡的橋段,他對老婆說,我將來一定給你買輛寶馬。話音未落,全車人轉頭看他,分明在說,這恐怕是個騙子。當時大家還不知道馬雲有那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啊,萬一實現了呢?

耶魯畢業後,他開始在華盛頓的一家全球新興市場投資機構做研究員,主要負責非洲和東南亞的投資。之後,他去了紐交所,以首任中國代表的身份,創建了紐交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

所以,這兩段工作經歷讓他可以有一個新興市場連接者的視角看投資。在李彥宏、張朝陽最早把美國互聯網模式複製到中國時,張磊等人則擔當了早期美國資本在中國市場的代言人和溝通橋樑。

2005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誕生了很多後來影響互聯網格局的大公司,像58、360、去哪兒、汽車之家。這些公司啟動時都不太被關注,因為互聯網的視線都投向當年上市的百度。百度是當年8月5日上市的,股價從27美元跳到120美元,

也就是在這一年,張磊說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交給他2000萬美元用於投資中國新興公司。他的老師叫史文森幫助,他創辦高瓴資本公司,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元。

他把大部分的啟動資金,用來購買了當時市值只有20億美金的騰訊股票,而今天,大家都知道,騰訊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收益率還是很高的。

那麼,他還因抄底聞名股市。最經典的是2014年,因反腐、塑化劑事件,洋河股份股價大跌,高瓴資本在Q1買入10億,第二年牛市末期清倉,大賺一筆。股災後,張磊重倉格力與美的20億,成為這兩家公司前十大股東。

雖然他在二級市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但在互聯網行業和一級市場上,高瓴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項目。

直到2010年,他在一個會上遇到了劉強東,師兄弟兩人“一見鍾情”,在辦公室聊了很久。當時不被看好的劉強東向張磊提出,要7500萬美元的投資,張磊卻給了他3億美元。這是當時國內早期互聯網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交易之一,當時很多人笑高瓴“錢多人傻”。不過張磊看到了京東背後的強大發展潛力。2014年5月,京東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上升至260億美元,他的投資當然也水漲船高,一下子收穫39億美元。

錢賺了,張磊自己也沒閒著,他折騰出一件“招人恨”的合併案。作為京東和騰訊的股東,張磊提出京東收購騰訊系電商,京東和騰訊的團隊都非常反對,其中騰訊一方最為激烈,張磊開玩笑說:騰訊有人恨不得拿刀找他,因為他把很多人的工作攪黃了。

但他卻一直沒有放棄這個想法。最終他把劉強東和馬化騰拉到了一起。他告訴馬化騰,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賺錢,而是減少不該花的時間和精力,終於馬化騰被打動了,騰訊獲得京東約15%的股份,並在京東IPO時以招股價認購額外5%的股份。根據這個協議,京東IPO後,騰訊的賬面回報達數十億美元。

2017年,高瓴資本最引人注目的投資就是,豪擲531億港元控股“一代鞋王”百麗,那麼幾十人的一個公司,去管理12萬人的公司,這是很少見的,特別是投資公司涉足實體經營,應該講,對高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高瓴資本張磊:重倉中國,從2000萬美元到600億美元


那不管怎麼樣,他如今已經帶領高瓴資本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規模達到600億美金,他本人也成為耶魯大學歷史上第一位華人校董。

所以,如果再有人問起“張磊是誰?”時,你千萬不要說,你不知道他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