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分相信黑暗力量的人,是什么心理?

嗜梦者321


啥叫黑暗力量!?

巫诅之术吗!?

如果迷信这些,心理足够阴暗…………

但如果是真正的神佛!

那叫信仰兄弟或者姐妹儿…………


微尘子3


社会在进步,几百年前的奢侈品,如今都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中。我们比古人更长寿、更健康、生活条件也更优越了,按理说,应该觉得够幸福了吧?事实却截然相反。

月入三四千的时候,不快乐;月入三四万的时候,还是不快乐。追求幸福似乎成了人类永恒的母题,人们永远在追逐,也永远追不到。正如爱默生所言:“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这些感受都源于我们内在秩序的缺失,它是一种生命没有意义、不值得继续的感觉。

实际上,幸福要靠个人的修持,事先充分准备、刻意培养与维护。只有学会掌控心灵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品质;具备了这种能力,也就相当于接近了幸福的境界了。

一个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和一个被生活压垮的人之间的差别,无非是外在因素的综合和个人对这些因素的阐释,也就是由他把挑战视为威胁或行动的契机所造成的。培养这样一个自我的规则很简单,直接源于心流的构成要素,可以简略地归纳成以下几点:

1.确立目标。要体验心流,先得有一个清楚的奋斗目标。

2.全神贯注。学会在行动的机会与本身具备的技能之间取得平衡。集中注意的能力越强,投入就越容易。

3.避免过于自我。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谋私利的人,自我或许觉得很安全,但是跟一个愿意为了互动而投入周遭活动的人相比,前者的自我显得非常贫瘠。

4.从当前体验中寻求乐趣。能控制心灵就能使周遭发生的事情成为乐趣的来源。

正如现代科学的进步,带来了如今繁荣的生活方式,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也让人人获得幸福成为可能。“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中徘徊”,当叔本华说出这句令人绝望的话时,不知他会否感到一丝得意?那时没有心流理论,也没有积极心理学,叔本华也许无法理解,那一丝得意就是人生的第三种可能——幸福。



叶半碗


这个黑暗力量,指的是什么?社会黑的那种,还是指诸如扎小人一类的?


唯一紫月


一个人内心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才会找一个渠道发泄自我的方式,过分相信的话。其一是他没有其它渠道感受世界,其二就是他周围的环境造就了他的一个生活方式。与其本质没有直接联系。


master丨深海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

——太宰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