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先生《傳習錄》10句:感受心學強大魅力

王陽明先生《傳習錄》10句:感受心學強大魅力

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是聖人

人人心中有仲尼,心之良知之謂聖,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孔子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心有良知都可以是潛在的聖人,歷史上聖人已經是浮光掠影,只有心中的良知才是我真正的老師。

不懼權威,敢於創新,才會提高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夫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

天下的學問道理是自然存在的,並非孔子、朱子先聖的私人物品。

孟子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對待學術權威,吸收消化後的基礎上要敢於創新,才會得到更高的發展。

陽明先生時代恰恰正是面臨的大儒朱熹理學的權威,正是陽明先生這種精神開創了別具一格的心學思想。

知識重要,做人更重要

縱格得草木來,如何反來誠得自家意?

即便是把天下一草一木的道理都掌握到,又怎麼能保證自己的意識行為沒有差錯呢?

在陽明先生看來,“格物”必須要有誠意,做學問與道德也不可分。

龍場悟道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聖人的道理都在我的心性中,一再向事物本身追求道理的做法是錯誤的。

此一句話,可以說是所謂龍場悟道最根本的內容,即一切的道理即是我的心,而不在於書本知識和外在事物的苛求。

心是理,理也是心

諸君要識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說個心即理是如何,只為世人分心與理為二,故便有許多病痛。故我說個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個,便來心上做工夫,不去襲義於義,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

各位要認識到我的言論宗旨,我今天說一說,心即理是什麼?,因為當今的人將心和理一分為二,因此現在的學術上有很多弊端,所以,我提出“心即理”,是要大家知道,心和理是合二為一的,應當在心上下功夫,不去為為格義而求義,這便是真正的王道,這就是我的立言的宗旨。

至善的道德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是一切行為的原則,而不在於外在的萬事萬物中。

王陽明先生《傳習錄》10句:感受心學強大魅力

有良知的本心自然通達天理

所謂汝心,卻是那能視聽言動的,這個便是性,便是天理。這心之本體,原只是個天理,原無非禮,這個便是汝之真己。這個真己是軀殼的主宰。若無真己,便無軀殼。真是有之即生,無之即死。

所謂你的心,卻是那能視聽言動的,這個就是性、就是天理。這個心之本體,原來只是天理,原來沒有不合禮儀的行為,這個便是你的真己。這個真己就是你軀體的主宰。如果沒有這個真己,也就沒有軀體。真正的具有這個真己之心便有生命,沒有了真己之心便意味著一死,形如枯木。

在陽明先生看來,心除了血肉之心外,還有一個本心,或者良心,就像人除了軀體之外,還有一個精神世界一樣。本心是有良知的,有良知的本心即是天理、道理,我本善良大概就是這樣意思。

良知是人心的本質

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

良知是一個人心的本體,有良知,心自然會知覺。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在動物界,知道如此,更何況人呢,這個不需要後天學習的,是天生的,有良知,自然知道怎麼去做了。

心敞亮則天光明

比如面前見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見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為許多房子牆壁遮蔽,便不見天之全體。若撤去房子牆壁,總是一個天矣。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

比如,你眼前看到的天光明的天,四周的天,也是光明的,只因為房屋遮擋,看不到整個天,如果去掉房屋,只是一個天,不能說是眼前的天是光明的,外面的不是。

天,不因為你看到的就不光明的,反之,你的心是黑暗的,你看到的天就是黑暗的。

天下所有的道理都在心裡

夫物理不外於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

天下事物的道理都在我的心內,天下沒有心外的道理,心外的事情,離開本心就不會有事物的道理存在。

理的存在不依賴於人的存在而存在,比如草木存在的道理是因為人心的思考而存在,不是存在在草木的本身,換句話說“每個人理解不同,你怎麼想的,道理就是什麼,前提要從本心出發”。

知行合一更重要

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的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知道是行動的主意方向,行動是知道的實踐,知道是行動的開始,行動是知道的結果,如果能領會到這層道理,那麼即便只說一個知,便已經自然在行動了,只說一個行,便已經知道了,都自然的包含在裡邊了。

從本心處發,憑藉自我良知,知行合一,不斷實踐,成就一個有良心的道德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