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研究在上海全市範圍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在10月27日舉行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外匯局副局長陸磊表示,近年來,在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全球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的背景下,上海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配置作用正在持續優化。

陸磊稱,作為國家金融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局面對新形勢,將更好地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自貿實驗區的先行先試,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陆磊:研究在上海全市范围实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

首先,外匯局將與各監管部門一道,配合上海市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業的高水平開放,在監管部門已經設定的相關改革事項如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外資金融機構和大型銀行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的基礎上,進一步支持外資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在上海的率先落地;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集團在上海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其次,外匯局將進一步提高匯兌的便利化水平,推進開展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便利化試點,研究在上海全市範圍內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

同時,進一步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設,繼續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整合債券市場投資渠道。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建設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此外,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金融機構跨區域經營、提升金融配套服務水平、支持科創企業上市融資和建立完善長三角區域金融政策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方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業態外,陸磊還提到需特別關注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在匯兌市場的迅速發展。近期天秤幣(Libra)引發了各方對未來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全球貨幣體系的濃厚興趣,外匯局正在推動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在跨境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中的應用場景。

陸磊稱,“當我們不太清楚某一種業態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時,必須注意風險管控。”而風險管控的基礎是真正有效的金融基礎設施,所以建議上海要真正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應該進一步面向未來,抓住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核心環節,進一步加強面向數字金融時代的支付清算,存管結算、交易報告庫和中央對手方(也就是CCP)建設,以實現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低的系統性風險概率。

此外,陸磊還對外匯管理如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進行了論述。他稱,外匯管理未來政策取向主要在於持續促進跨境投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和外匯市場建設;完善外匯市場的“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

在陸磊看來,當前我國直接投資已基本實現可兌換。證券投資項下已經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制度(QDII、QFII)、互聯互通制度(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為主的跨境投資制度,跨境債務融資則由市場主體在全口徑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框架下自主進行。下一步外匯局將統籌交易環節和匯兌環節,以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有序推動不可兌換項目的開放,適度增加外匯市場參與主體,豐富外匯交易品種,支持科創版的建設發展,鼓勵境外投資者參與科創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