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夜襲美軍,僅用6枚手雷6分鐘就全殲敵人,自身無一傷亡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軍和韓軍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起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進攻,舉世聞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上甘嶺防禦戰役就此拉開帷幕。經過為期一週殘酷而激烈的反覆爭奪戰,呈現出敵人白天攻佔我軍上述兩個高地表面陣地,我軍部隊轉入坑道內堅守,夜晚實施反擊的戰場態勢。

為了配合上甘嶺戰役,查明敵人的企圖,我軍決定以29師85團偵察排襲擊柏德里東北無名高地,全殲守敵,捕捉俘虜。該高地為美7師前沿陣地之要點,由17團2營5連1個排守備,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但是美軍工事及副防禦設施設置較為簡陋,僅有大地堡3個和一部分單兵掩體,以交通壕相連;外圍布有鐵絲網1道,高1.3米,長100餘米。美軍自恃地形有利,守備較為疏忽。

志願軍夜襲美軍,僅用6枚手雷6分鐘就全殲敵人,自身無一傷亡

85團偵察排受領任務之後,在團偵察參謀魏彥堂率領下,抵近美軍防禦前沿,反覆察看了地形,熟悉了進出敵人陣地的道路,查明瞭工事及副防禦設施;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了嚴密分工,明確區分了任務。全排共28人,分為4個小組(突擊組2個,火力組與支援組各1個)。突擊組負責消滅敵人,捕捉俘虜,擊毀敵之地堡;火力組以火力壓制敵人,掩護突擊組衝擊;支援組視情況支援及掩護撤出戰鬥,並規定了簡明聯絡信號和集合點。

根據敵情、地形及工事構築,偵察排決定採取夜襲手段殲滅該敵。並根據可能出現的情況擬定了各種處置預案。設想了中途與敵人遭遇或遭到敵人伏擊、夜襲不成等各種情況下的不同打法,從思想上、組織上、戰術、技術上,都作了充分準備。

志願軍夜襲美軍,僅用6枚手雷6分鐘就全殲敵人,自身無一傷亡

10月21日18時30分,正值狂風大雨的惡劣天氣,偵察排由宿峴陣地出發。途中風越刮越大,雨越下越密,偵察排的指戰員們迅速摸到敵人鐵絲網前。敵人因為天氣不好而麻痺大意,並沒有發現正在接近的偵察排。金志中小組發現敵人哨兵不見蹤影,便勇猛地直取敵人地堡,副班長宋安邦等人摸至地堡口準備伺機捕捉俘虜。

志願軍夜襲美軍,僅用6枚手雷6分鐘就全殲敵人,自身無一傷亡

就在這個時候,戰士範宗和、蔣志中不慎踩落了地堡口上的泥土,把睡在地堡裡的美軍驚醒了。有一個敵人打燃了打火機,範宗和發現裡面火光一閃,就把身邊戰友向後一推,順手向地堡投入2枚手雷,將地堡裡的敵人全部炸死。躲在另外一個掩蔽部裡的敵人哨兵企圖逃跑,正好和金志中碰了個照面。金志中抬手兩槍就把這個敵人打倒在地,戰士彭領江猛撲上去,抓住敵人衣服就拖了下去。

與此同時,吳志遠小組接近到距離敵人2個地堡5米處,為了先敵開火,戰士劉國友向地堡投去2枚手榴彈。可沒想到手榴彈像砸在了彈簧上,被彈開之後落在一邊爆炸了。原來是狡猾的敵人在地堡外面蒙上了一層鐵絲網。手榴彈的爆炸聲,驚動了地堡裡的敵人,敵人重機槍剛剛開始射擊,就被我投入地堡的手雷全部炸死。

志願軍夜襲美軍,僅用6枚手雷6分鐘就全殲敵人,自身無一傷亡

整個戰鬥僅僅用時6分鐘,偵察排以6枚手雷,將美軍1個加強排共38人全部殲滅(內俘敵1名,後因傷重死去) , 繳獲輕、重機槍各2挺,半自動步槍1支,彈藥一部,自身無一傷亡。當敵人打起照明彈,集中大量火炮射擊時,我軍早巳按照預定方案順利地撤出了戰鬥。

這次戰鬥,我軍經過周密的戰前準備,選擇不良天候,趁夜突然襲擊,並充分發揮手雷的威力,戰術運用靈活,武器使用得當。因而收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良好效果,無一傷亡即取得全殲美軍1個排的勝利,受到志願軍司令部的通報表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