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多情似故人

我最喜歡明代于謙的《觀書》了: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書是人類最寶貴的東西,讀好它能陶冶情操,給人於智慧。書:對於我來說有一種難解情緣。兒時因對它的痴迷不知受了父母多少罵,捱了多少餓。那年代小學的課本就是語文和算術,課外的書就像奇珍異寶一樣稀缺。到了暑假,早上碗筷一歇,叫上幾個同伴就趕到溪灘畈撿鳴蟲殼,那時的鳴蟲殼非常多,草叢裡樹枝上到處都是,猶如掛著的小燈籠。和鄰家小國倆人赤著腳只穿一條褲衩,一個拿袋子,另一個爬樹鑽灌木叢到處撿,手臂上腳丫子劃得血印子一條條的,宛如被竹梢揪過一般,汗流過痛得直鑽心,倆人累得氣喘吁吁的。小袋子撿到一半,迫不及待地拿到供銷社收購站去賣。又是你們倆!營業員邊說邊拿起小盤稱,不慌不忙地稱鉈撥來撥去,一陣算盤響過,幾個伍分頭往櫃檯一扔,倆人接過錢後,數了數走岀大門,馬上將錢分掉,高興得翻跟斗般去書攤。

那時候整個老街只有幾戶書攤,有的攤主用木板擱著當書架。有些人將家裡的竹床搬來放在街沿上,面上擺著小人書一排排的,有"小兵張嘎”、“林海雪源”、"戰上海”、"上甘嶺”等,有新有舊。攤邊上寫著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或看書損壞照價賠償。

講起租書小夥伴中算小國最精了,他跟大人買菜一樣會講價錢,幾個角子捏在手上就是遲遲不肯岀手。面善的攤主,會讓他東瞧瞧,西翻翻。有些精明的眼瞪得牛卵子般,拋岀一句,沒錢別亂動,翻破了賠不起。小國馬上眉毛一揚“哼”的一聲,接著掏岀銀角子,捏在手上搖著,那神態宛如財大氣粗般。

(二)

到了星期天書攤四周的沿街,坐滿了看書的人。各看各的,那種如飢似渴的神態,猶如品嚐山珍海味一般,捨不得放手。攤底下有“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小說,用東西遮擋著,有厚有薄。小說常年累月被人們翻得脫落了卷頁,書面用牛皮紙包著,漿糊粘得皺巴巴的,邊用洋線縫補著,書角如稻田卷著的禾葉,整本書就像年代久遠發黃的田契,只有小說的字是黑的。租看時不能大聲嚷嚷,只能偷偷摸摸,猶如見不得人似的。如果讓工作組看見了,書要破四舊沒收。租回家要特別小心。就像一件失而復得的寶貝一樣,不能損壞一丁點。書攤的老伯說了,外面是買不到的,他的書是託人從內部花了大價錢來的。

兒時最喜歡"三國”,"七俠五義”和"岳飛、包青天”的小說了。有時遇到父親在家,只得將書藏在背上,躲在茅廁裡,看到精彩的地方,隨著故事的起伏,為文中主人公講義氣,仗義疏財,情不自禁地讀岀聲來。聽到父親咳嗽一聲,心裡咯噔一下,嚇得不敢出聲,馬上穿好褲子,將小說順手往豬圈裡面一塞,用稻草遮擋著,生怕父親發現了。等到半夜父母睡熟了,才偷偷摸摸將書拿岀來,然後小心翼翼地擦了又擦,聞了又聞,直到沒有臊味才放下心來。

那年代的孩子嗜書,就像一棵久旱的禾苗盼甘露一樣。只要有一點零錢,就往書攤跑。到了星期天和小國倆人在書攤轉來轉去,只要聞到書墨香,頓時心曠神怡。那時候他家是地主身份,他父親在西山觀高中部教物理,大家都叫他盛老師。那時的教材十分匱乏,有些東西都是教師自行解決的。上課的時候,盛老師用紙殼做了一個收音機模型,給學生講解結構原理,不巧被學校的紅衛兵看見了,在那個顛倒黑白的年代,硬說他和敵臺聯絡,被打成反革命。將他房間搜出的書,堆在校門口付之一炬。一米八幾的個子,被折磨得弓著背只剩一副皮包骨。後來盛老師被下放到老家教初中。小國的父親膽小怕事,一怒之下將老家爺輩遺留下來的古書,用二隻大木箱裝著,掛上大鐵鎖搬到樓閣上,發誓不讓兒子翻動。

(三)

那時候因小國身份不好,一些同學去煤山挑煤不願和他結伴,暑假爬樹掏鳥窩,溪坎邊捉蟋蟀,河裡洗澡打水仗大家都不和他玩。平時玩耍只有我倆人。我們倆人氣味相投都愛看書,特別是小國家裡二大箱線裝書吸鐵般吸著我,有時不給書看就不和他玩,他只得瞞著他父親,時不時的偷出幾本給我。

小國常年流著鼻涕,只要翻開書本,習慣地用手擤鼻,看一頁書手往鼻孔挖幾下,倆人交換書時,我瞧了瞧他髒兮兮的手,別把書弄髒了賠不起的。小國總是嘴巴翹著翻著白眼,不好意思地手朝腰上擦幾下,呢喃著小心翼翼地把書包好。

那個年代書相當匱乏,沒有良莠之分,只要看到哪位同學有書,千方百計親近討好他。用當早餐的烤紅薯向別人換書看。換回來的書就像做賊一樣,不能露出一點蛛絲馬跡。在大人的眼裡除了學校發的課本,其他都是野書不能看。父親說:飯都吃不飽,還看書,它又不能當飯吃,你們幾兄弟有那麼多精力,還不如給我去煤山挑煤賣。小說讓父親發現了輕則捱餓,重則撕書。母親善良,心腸軟有時看到孩子為了看小說,站在門口捱餓,心疼地對父親說,孩子沒有岀去闖禍,在家看看書也是好的,別像你斗大的字一個不識,一輩子吃虧。父親將廳堂的門“嘭”的一聲關上,臉一沉,不識字同樣掙飯吃。那聲音似打雷一般。母親只得默不作聲,第二天趁父親不在家,將書還給我們。

(四)

為了看書每次借來的書,都偷偷地藏在腰處,用布條挷著,到了夜深人靜,父母打著呼嚕才敢拿出來。然後偷點煤油,將小燈盞點上,用舊被單將微弱的亮光遮擋得嚴嚴實實,只留一點看書的空隙。然後像過年吃大餐一樣,有滋有味地品賞著。第二天上課沒精打彩的。兒時我最喜歡看三國的十七回"三顧茅廬”和九十五回“撫琴退敵”了,前者胸有大志,惜才如命。後者大將風度臨危不懼。

整個少年時代從未光明正大地被書眷顧,在那知識被歪曲是臭老九的年代,在我的記憶裡,家裡,學校、甚至街上沒見過書架,更別說有書店了。即使你要買書,也不知到何處可以購到。

有時哥哥們偶爾帶回一、二本小說,就像貓兒聞到了魚腥味,圍著團團轉。替哥哥們掃地洗碗,連母親給的心愛地瓜幹捨不得吃,給哥哥們。著了魔一般,心裡只有一個目的,能得到書看。

隨著年歲的增加,對生活慢慢地懂得了接納,也學會了寬容,這些大概都得益於書的緣故吧!

人的一生或許會被沿途芬芳所吸引,而忘記了前行,或許站在人生的路口迷茫,而忘記了選擇。生命中的塵埃如同歲月的流年,有些總得放棄,有些有所收穫。當你為未來而奔波勞累,沿途的綠葉也就茁壯成長。人生奮鬥的路需要知識來裝點。人生中需要書來啟迪和點亮。

現在想起那些經歷太珍貴了。書對於人生來說是一種不可缺的財富,當一個人精神很富有的時候,他書一定比常人讀得多。

在那個考試交白卷,大學靠推薦的年代,命運最會捉弄人。和小國分了手後。他去五府山學箍桶手藝,我也隨之外出做民工。

後來聽說小國還是那麼嗜書,學徒那麼艱苦還是書不離手。再後來恢復高考那年小國考上了醫學院,當上了醫生,吃上了皇糧,書改變了他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