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故物、故人

故鄉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

多年前有一位中國的文化人,離開了祖國,認為自己從此將成為一棵沒有根的樹。幾個月之後,他走進國外的一家圖書館,在館藏的典籍中看到了《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在那個昏黃的充滿舊書氣息的空間裡他號啕痛哭。他突然感到安全了,自由了。這不就是中國嗎?自己沒有離開它呀。

因此,哪怕我們失去家園或遠離故土,依然會在藝術家的作品裡知道,這就是中國。

雖身處他鄉,但依然能夠通過蘊含中華文化的偉大作品中感受故鄉的溫情;

雖身處他鄉,但依然能夠通過詩詞歌賦來表達內心對於故鄉的深切思念;

故鄉,永遠都在那兒。

鄉愁 | 故鄉、故物、故人

故物

現在的收藏大家馬未都當初與我們一樣,也是個碼字的媒體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帶上當時最流行的電鍍摺疊椅子,在北京西四等地信託商店或傢俱門市外面,等那些拿紅木或更珍貴老傢俱來的主兒。上前商量著用電鍍椅子換老傢俱,十有八九樂呵呵地同意。轉眼二三十年過去,電鍍椅子都鏽了扔了,而換來的老傢俱則進了馬未都自己建好的博物館,展覽著,拿啥都不換。

對故鄉的思念,往往都會藉助於一定的物體。闊別多年,回到自己曾經居住的老房子,偶然間捯飭出年幼時的玩物,想必一定會感慨良多,這就是故物的力量。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因此常常喜新厭舊,對於舊事物的接受度非常低。這也是現代人同老一代之間差別最為明顯的地方,有好的地方,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現代社會當然倡導要追求創新,但是要始終記住的是:創新的基礎是繼承,決不能為了創新而拋棄了根本。快節奏的生活呼喚我們應該適當的時侯慢一慢,好讓自己的身體有調整的空閒。中國高鐵曾經一味地追求高速度,但隨著動車事故的發生也慢下來了。

我們在追逐新生事物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故物的價值。因為,新生事物往往只能滿足我們的物質需求,而故物往往能夠在某一瞬間觸動你的神經。

鄉愁 | 故鄉、故物、故人

故人

在這個沒有故鄉也少了故居的時代裡,如果再沒了記憶,未來還有什麼意義?也許將來都會像二十多年前,北島流浪時所說:“我對著鏡子說中文。”隔了一會兒,北島又說:“祖國是一種鄉音。”

賀知章曾在《回鄉偶書》中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如果說故物能夠在某一瞬間觸動你的神經的話,那麼故人則會撥動你的心絃。

生而為人,情感是最為寶貴的存在;

藉助故鄉、故物和故人,

讓鄉愁發揮得淋漓盡致。

鄉愁 | 故鄉、故物、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