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文/歷史的溪流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方孝孺,斷江寧海人,濟寧知府方克勤之子。父親因受“空印案”牽連處死。師從宋濂,是為宋濂門下的大弟子。他一生對宋濂執弟子禮,每每見到老師手跡,或談及老師的事蹟,動輒涕淚滿襟。宋濂墳基在夔(kui,二聲)州,每次路過,必定前往掃基,痛哭一場才肯離去。

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道行和尚(姚廣孝)到北平郊外送行。臨別前,道衍突然跪下,向蒸王低聲密語:臣有一事相托。朱棣問:什麼事?

道衍說:南方有個方孝孺,素有學問操行,你打下南京,他一定不肯投降歸附,請不要殺他。如果殺了他,那麼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斷絕了。道衍皈依佛門,卻精通儒學,與文壇知名人士交往密切,說方孝孺是“讀書種子”,可謂確評。宋濂門下名士輩出,無人可以和他比肩,先輩胡翰、蘇伯衡也自嘆不如。他的學問好,卻對文藝不屑一顧,而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看來,“讀書種子”是名副其實的。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洪武十五年(1382)經林學士吳沉、揭樞推薦,受到皇帝召見,朱元璋問揭樞:你和方孝孺相比如何?掲樞回答很乾脆:十倍於臣。朱元璋很喜歡舉止端正的方孝孺,對皇太子說:此人應當歷練老成以後再來輔佐你。可借皇太子朱標早死,後來起用他的是皇太孫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剛繼位不久的建文帝,把他從漢中府教授的崗位上提拔為翰林院待講學士。所謂侍講,就是在皇帝身邊“備顧問”的機要秘書。皇帝讀書有疑問,請他講解;或者在上朝時臣僚奏請是否可行,由方孝孺在屏風前面“批答”。建文帝對方孝孺極為欣賞,採納他的建議,改革官制。

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兵南下,此時朝廷的軍事是由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二人處理。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建文三年四月,皇帝命方孝孺起草詔書,派大理寺少卿薛嵓(yan,二聲)前往北平,當面交給燕王朱棣。詔書洋洋數千言,大意是:赦免朱棣的罪狀,要他“罷兵歸藩”。

朱棣問薛嵓:皇上說了些什麼?

薛嵓答:皇上說,殿下早上罷兵,朝廷晚上就撤回討伐之師。朱棣根本不相信:這不是在哄騙三尺小兒吧?五月間,燕王軍隊進駐大名府,遭到守將盛庸的阻擊,斷絕糧餉通道。朱棣派軍官武勝前往南京,對建文帝說:朝廷已經允許罷兵,而盛庸等發兵斷絕我糧餉通道,顯然違背詔書所言,背後必有主使者。建文帝信以為真,竟然想撤回討伐之師。方孝孺極力勸阻:討伐之師一旦撤回,就不可能再次聚集,假如燕師長驅直入,進犯京師,怎麼抵禦呢?果然,朱棣派都指揮李遠率領六千輕騎直奔南京而來。

這時薛嵓回到南京,向皇帝報告:燕王語直而意誠,其將士同心同德,南軍雖然數量眾多,但驕做懶惰,缺乏謀路,決無勝算。建文帝聽了,躊躇不決,誠如薛嵓所說,難道朝廷理屈?難道齊泰、黃子澄誤我?方孝孺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薛嵓為燕王遊說,千萬不可上當。方孝的分析是對的,朱棣進入南京後薛嵓立即倒戈投降,即是明證。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方孝孺一介文人,不能指揮軍隊,只能在計謀上出力。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的軍隊從瓜洲渡過長江,逼近龍潭,京師震驚。朱允炆焦急地徘徊於殿廷問,向方孝孺問計。當時廷臣都勸皇上遷都浙江或湖廣,再圖光復。方孝孺力排眾議,說:城中尚有禁軍二十萬,完全可以堅守,以待援兵;即使事勢不濟,國君為社稷而死也是正道。

朱棣率軍攻陷南京,立即公佈“奸臣榜”,下令追捕建文舊臣,重金懸賞告發與扭送者。當然,建文舊臣並不是鐵板一塊,有一些人本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觀念紛紛“叩馬首迎附”,並且“上表勸進”。

方孝儒非等閒之輩,把士大夫氣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忠臣不事二主”是最起碼的一條,當然不肯屈服於“犯上作亂”的朱棣,披麻戴孝在午門外嚎啕大哭。錦衣衛官員把他關入監獄,他的學生廖鏞、廖銘奉朱棣之命前往遊說。方孝孺義正詞嚴地斥責道:小子跟隨我多年了,還不知道忠義是非?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朱棣把建文帝趕下臺,自已當皇帝,必須由知名人士起草“即位詔書",顯示名正言順,最佳人選自然是建文朝第一筆桿子——方孝孺。於是把他從監獄中放出來。方孝孺偏偏不識抬舉,為建文帝披麻戴孝,在宮殿中放聲嚎哭。朱棣為自己軍事政變護:我是仿效周公輔佐成王。言外之意,不是反叛而是來輔佐侄兒當好皇帝。

方孝儒知道他說的是假話,追問:你要輔佐的“成王”在哪裡?

朱棣回答:他自楚而死了。

方孝儒追問:既然你是來輔佐“成王”的,現在“成王”已死,為什麼不擁立“成王”的兒子,而自己當皇帝?

朱棣地說:國家仰賴年長的君主。

方孝孺緊追不捨:為什麼不擁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無話可說,從寶座上下來,軟硬兼施地說道:這是我們家的事,先生不必過於操心。我的即位詔書,非先生起草不可!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方孝孺絕非為了身家性命而瞻前顧後的人,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把筆狠狠地摔到地上,一面哭一面罵:死就死,詔書決不起草!

朱棣喝聲問:你難道想快點死?難道不怕株連九族嗎?方孝孺滿毫不猶地回答:即使株連十族,也奈何我不得!朱終於失去耐心,命武士把他的嘴巴割破,傷口直至耳朵,再度關入監獄然後四處逮捕方孝的親屬、親友、門生,每逮捕一人,就讓他過目,來考驗他的毅力。方孝儒根本不為所動。朱棣無計可施,把逮捕來的人當著他的面一一處死。他開創了一個新記錄,把“誅九族”擴大為“誅十族”。歷史上的“誅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調“誅十族”,是在九族之外加上朋友門生“一族”。

面對令人膽戰心驚的大殺,方孝孺坦然處之,當他親眼目睹弟弟方孝友被處死,禁不住淚如雨下。堅貞不屈的方孝最終被押往南京聚寶門外,凌遲處死,他慷慨就義,時年四十六歲。他的妻子鄭氏與兩個兒子(方中憲、方中愈)自縊而死,兩個女兒在押解途中,聯袂投秦準河而死,可謂一門忠烈。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他的長子朱高熾即位(明仁宗),當即為慘遭屠戮的建文舊臣平反昭雪,他對大臣們說:“建文諸臣已蒙顯戮,然方孝孺輩皆忠臣也。”"第二天就下達詔書:建文諸臣家屬發配到教坊司錦衣衛、院衣局以及功臣家充當奴僕的,全部釋放成為良民,歸還家產田地。

兒子代老子象徵性地還了一筆債,雖然無補於屈死的冤魂,也已經難能可貴了。

方孝孺是死了,可他的忠烈的精神沒有死亡!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兩句話好像是自古以來所有要跳槽的人士勸誡自己的名言,可有些人就是不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始終而一是他們恪守的人生信念,還比如唐朝的單雄信。我覺得可能他們的內心深處就是想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從一而終!

為氣節而死的讀書種子——方孝孺


其他歷史類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