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滿滿丨零基礎教你基金理財,看這裡就對了

Qzone

乾貨滿滿丨零基礎學習基金理財,看這裡就對了

Cincococo 2019-05-27 10:32:29

總覺得理財是“別人的事”?總覺得自己還沒到理財的年齡?總想著手頭錢不多不用理財?這些想法都是錯的!理財和發財沒有關係。理財是未雨綢繆,幫助你實現財富安全、穩健增長。學習理財,是學習一種更成熟的生活態度。

一、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裡。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

一箇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乾貨滿滿丨零基礎教你基金理財,看這裡就對了

二、多少錢可以開始理財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

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

30歲存到60歲,是22萬;

40歲起存,7萬;

50歲,2萬。

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三、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閒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閒錢。

乾貨滿滿丨零基礎教你基金理財,看這裡就對了

四、理財什麼時候開始好

從自立開始就要開始理財。大四的學生就應該開始打工攢房租,成年人再向父母要錢是很丟人的事情,會被鄙視的。

五、理財的兩個好習慣

1、節儉:少打一次車,少做一次美容,吃飯少點一個菜,省下來的錢積攢起來去投資,讓錢生錢。富人錢生錢,窮人債養債。節省錢、尊重錢是很多富人的習慣。李嘉誠生活的節儉是盡人皆知的。我們常常說富人越有錢越摳,因為他們知道錢來之不易。而沒有錢的人往往“窮大方”。

2、記賬:每天記帳,不行的話三天記一次也可以。記賬會讓你清楚每一筆開銷去了哪裡,也有利於養成計劃花錢的習慣。

六、理財的七大誤區

1、理財是有錢人的事?——窮人、有錢人都能理財,養成良好的習慣,去投資,讓錢自己去辦些事。

2、忙,沒有時間理?——有時間打麻將沒時間理財?

3、理財就是買股票買保險?——所有錢都拿去買股票那是賭博不是理財。保險公司都說自己的產品既有保障又能儲蓄又能投資,那還要基金公司幹嗎?

4、錢少,理財沒什麼效果?——理財的秘密是“愛惜錢、節省錢、錢生錢,堅持不懈。”

5、我不懂理財?——不懂可以學,理財並不難,任何時候開始學都不晚。

6、理財就是發財?——理財和發財沒有關係。理財是未雨綢繆,幫助你的財富安全、穩健的增長,達到生活目標。

7、理財要從眾?——理財不能隨大流,一定是個性化的。

七、理財的“五個一工程”

1、一生恪守量入為出

拳王泰森從20歲開始打拳,到40歲時掙了將近4億美元,但他花錢無度,別墅有100多個房間,幾十輛跑車,養老虎當寵物,結果破產的時候還欠了國家稅務局1000萬美元。如果你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應該是40歲以後的事,年輕時必須付出、拼搏,老來窮才是最苦的事情。

2、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天上沒有餡餅。中國有句俗話“財不進急門”,無論是宣傳冊還是朋友介紹,一年40%-50%的機會不可信!聽起來過於完美的東西往往不是真的。

3、不要讓債務纏住一生

房奴、車奴、卡奴。中國的“負翁”大多28-35歲。改變生活要從小錢開始還,還卡——還車——還房——攢錢——投資。

4、一夫一妻,不輕易結婚離婚

你永遠算不過銀行,擺脫財務要還本而不是還息。結婚不是最大的財就是最大的債。所以不要輕易結婚與輕易離婚。

5、專心一項投資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一招鮮,吃遍天,一生做好一件投資你就會過上美滿和幸福的生活,不是去賭。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從眾。有些錢不是你的。

乾貨滿滿丨零基礎教你基金理財,看這裡就對了

八、看懂這些名詞再投資

1、固定收益與預期收益

固定收益,即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固定收益與到期實際收益率一致。即固定收益為9.6%,到期實際收益率就為9.6%。而“預期收益”並非理財產品到期的實際收益,而是金融機構在發行理財產品初期對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一個估值,實際收益不確定。

2、複利計息

複利計息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來計算下一次的利息。比如投入5000元,年利率為6%,一年下來就是5300元;第二年,就是5618元。值得注意的是,複利計息的產品,需要長期堅持投資才能享受到複利帶來的豐厚收益。

3、保本比例

即產品到期時,投資者可以獲得的本金保障比率。還不是很明白?且看下面的例子。比如,某銀行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說明書中詳細寫明產品的保本比例80%,意味著到期時本金可能虧損20%。所以要注意,在選購理財產品產品時要看清收益類型、保本比例,不要一味地聽從銷售人員對收益的宣傳。

4、清算期

這就是經常能看到的“T+0”、“T+1”、“T+2”等。“T”即產品到期日,“0、1”是投資者本金和收益到賬需要經過的時間,即清算期。要注意,資金在清算期是“零收益”,所以清算期越長,利息損失也會越大。

5、年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

年收益率指進行一筆投資,1年的實際收益率。然而,很多人都會把年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搞混。年化收益率是變動的,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舉個簡單的例子,某款9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10萬元投資,到期的實際收益為10萬*5%*90/365=1232.87元,絕對不是5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