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讀感


《阿Q正傳》讀感


內容:七

整理:紫岸

這個月的讀的書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這次就不說是分享了,談一下自己看這書的一些感悟吧。

上學的時候學習魯迅的文章是最頭疼的一件事,魯迅寫的文章,學習起來難度很大,沒有註解基本都看不通,雖然也是白話文寫的文章。當時有說法,上學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

先說兩句題外話,近來,聽說小學的課本里面魯迅的文章不再作為課文,甚至有高中語文老師公開跟學生說:我不提倡你們欣賞魯迅,他根本不值得推崇,整天像個鬥雞一樣。在知乎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裡看到一段回答非常喜歡,分享給大家。

答者先採用的海子的詩: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然後打了個比方:

“我們剛剛擺脫了颶風和暴雨,迷途和走失,就開始仇恨燈塔,恨他古舊,恨他老朽,而更重要的是恨他這樣老朽和古舊,自己仍需要他來領航。於是羞恥,主張拆掉燈塔了。

對於這種人,我只想說:颶風是否過去,還說不定。”

說說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吧,我一直從事建築施工工作,作為項目管理人員,每天接觸作為社會最底層的民工。在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性的善、真,也感受到人的愚、蠢。不免覺得有些人真的可憐,可是就應了那句古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來說去,就想起了人的劣根性,說人的劣根性這方面,還是最佩服魯迅先生,下筆如刀,把這些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問題,剜出來最醜惡的人性,擺在大家面前。現在看來,這些文章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人還是一樣的人,毛病還是一樣的毛病。

這本書裡一共有十七篇小說,其中《故鄉》上學的時候學過。著重說說裡面幾個比較感觸的。

《一件小事》講的是一個關於碰瓷的故事:“我”僱傭的人力車遇到一個碰瓷的老太太,“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眼識破後對車伕說沒什麼事情,你繼續拉你的車。可是車伕對“我”的話毫不理會,過去攙扶了碰瓷的老太太,“卻毫不躊躇”向警察局走去。瞬間“我”感覺一個普通的人力車伕,形象高大起來,這對“我”的心理產生很大沖擊,也讓“我”的冷漠態度對比於車伕的形象變得渺小。這件事情的對“我”的改變,遠勝於從小讀的子曰詩云。這是一個不一樣的碰瓷故事,作者通過這件事情,正視自己心裡的可卑、私心,揭露自己的醜惡。現在看來這個故事很一般,就像是小學作文裡寫的扶老奶奶過馬路一般,可是仔細想想一百年前,寫出這樣的文章,也是作者不一樣的地方。再者,前些年的碰瓷時間愈演愈烈,反向印證文章,感覺世事都是諷刺。

《阿Q正傳》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精神勝利法也是由這篇小說而來。阿Q有著自己的尊嚴的,雖然作為社會地位最底層的人,卻依然覺得自己會高過王胡一等,對於力氣小的尼姑,還要欺負。阿Q被人打了,對自己心裡安慰說是兒子打老子。阿Q得到眾人的尊敬的原因是趙老爺打了他,也是這個原因,反向印證了村眾的愚蠢。自己的錢被別人搶了,自己打自己,心理告訴自己這如同打了別人一樣。自己頭上的癩瘡疤被別人取笑,他會說“你還不配…”,彷彿把別人嘲笑他的點當做是光榮。參加革命的原因是因為舉人老爺面對革命黨,也要逃避,所以宣稱自己是革命黨。就是這樣一個卑劣的人,其實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縮影,生活中工作中不斷遇到這樣的人,都能看到阿Q的影子。

引用學者林興宅曾經在《論阿Q的性格系統》一文中概括了阿Q性格的十大方面:質樸愚昧又圓滑無賴;率真任性又正統衛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狹隘保守又盲目趨時;排斥異端又嚮往革命;憎惡權勢又趨炎附勢;蠻橫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滿現狀又安於現狀。

初看阿Q正傳,覺得生活中到處都是阿Q。網絡盛行的時代,那些躲在電腦後面的鍵盤俠,噴子不都是這樣的阿Q嗎。有太多人靠著精神勝利、“兒子打老子”這樣自我欺騙作為盾牌,支撐他們活著。

再看阿Q,卻看到的都是自己。

關於《狂人日記》、《藥》、《頭髮的故事》這幾篇不知道怎麼寫,不知道怎麼表達。就先到這吧。

最後,分享一下魯迅先生死前的遺囑:

一、不能因為喪事受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