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唐 曦 李英姿

大潮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近年来,衡阳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放大既有优势,顺应发展大势,奋勇争做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领头雁,全市经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依托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9月29日,粤港澳大湾区衡阳科技产业试验区项目正式动工,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项目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这是衡阳市与深圳科技园合作以来启动的第一个实质性项目,短短5个月即实现从签约到开工,再次刷新了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发展的“衡阳速度”。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彭斌 摄

华育昌互联网平台项目布子衡阳高新区,将构建“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智慧交通”的互联网平台体系;G7无车承运南方运营总部项目落户衡山科学城,计划引进全球最大的物流车队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与深圳横岗150余家眼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级眼镜产业基地……

金秋时节,众多客商从沿海地区前来衡阳考察项目、洽谈合作,处处都是欣欣向荣之景。

众多项目战略布局,为何独青睐衡阳?衡阳市发改委负责人如此解答:“衡阳历来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它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区位交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对许多东部转移企业而言,我们还具备政策扶持优厚、人力资源丰富和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凌帕新能源项目在衡开工奠基。罗盟 摄

衡阳市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全国45个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更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鱼米之乡”“油茶之乡”的美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让衡阳在新一轮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浪潮中抢占潮头。去年,李克强总理来衡阳考察,殷切嘱托衡阳要当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不负嘱托,勇挑重担。衡阳市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将“优势效应”放大。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建滔化工集团投资建设的年产10万吨烧碱项目、年产5万吨的环氧氯丙烷项目均已建成达产。 罗盟 摄

深化改革,广施良策。衡阳市出台了《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推动衡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配套推出招商引资“黄金三十条”等系列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还优化配置人才、用工、土地、能源、信贷等生产要素和资源,打造优质政务环境,吸引企业集群入驻。

自2011年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衡阳市先后承接沿海转移企业682家。今年上半年,衡阳市新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4个,签订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个。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预计到2025年,衡阳市将引进“三类500强”企业40家以上、产业承接各项指标均居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列。

聚焦重点 培育千亿集群

香港建滔化工集团继2018年在衡投资30亿元,启动年产20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年产2400万张覆铜面板项目后,又与衡阳市松木经开区签订总投资额达15亿元的年产4.3万吨电子级铜箔项目;特变电工拟在衡新增南方智能电网科技产业园项目,解决现有产能瓶颈,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转型,打造高端设备智能化研发、制造基地;常宁市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迎来第一批16家入园企业,该基地业务涵盖牛仔服饰生产全产业链,将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牛仔服饰产业集群……今年来,衡阳市产业项目喜讯连连。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正在崛起的湘南纺织基地。 成俊峰 摄

要演奏激昂雄壮的发展进行曲,既要蓄势待发、全身而动,又要主次分明,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业。

今年7月,衡阳市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以有色冶炼循环经济产业、盐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的循环产业,以比亚迪轨道交通智能产业园、特变电工南方智能电网科技产业园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整车制造产业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是衡阳着力打造的“千亿”集群产业之一。年产值180亿元、可满足3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配套需求的凌帕新能源项目开工奠基,恒天新能源汽车南方总部基地项目全面推进,比亚迪40万辆新能源汽车车灯项目也即将完工投产……今年来,衡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比亚迪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于2017年落户衡阳。图为比亚迪“云轨”实车展示。 唐曦 摄

衡阳人的“新能源汽车梦”远不止于此。去年底,衡阳市在城市版图的西部画了一个“圈”,横跨蒸湘区、衡阳县,矢志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高地,建设一座产业发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衡阳汽车产业新城”。

工业产业如火如荼,绿色田野生机无限。衡阳是全国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漫山致富果,农民展笑颜。近年来,衡阳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出油茶这一强农富民的“千亿”品牌产业,并提出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总目标。

在各大强油、惠油政策下,衡阳市不断改良品种、突破种植难题,大批老油茶林通过低改垦复发出了新枝,新油茶林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截至今年10月15日,衡阳市已完成油茶新造24.79万亩。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常宁油茶深加工车间。 成俊峰 摄

衡阳还推动油茶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充分挖掘油茶功能,利用茶油及副产物加工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把油茶产业建设成链条完整、竞争能力较强的大产业。目前,衡阳市油茶种植面积达417.49万亩,预计茶油年产量和油茶综合产值将双双较去年增长15%以上。

“一亩茶山百斤油,家家户户不用愁。”2018年,衡阳市油料产量较1949年增长273倍。

目前,衡阳市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全域旅游、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雏形初现,成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创新开放 发挥头雁效应

10月10日,衡阳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衡阳5G材料与装备研究创新中心,后期还将配套带动“产业化公司+5G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该中心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5G柔性材料产学研中心。

5G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极强的“头雁”效应。此次衡阳市与上海交大的合作,就是抢抓5G产业风口迈出的重要一步。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衡阳市首个按照国家级标准打造的3.0版孵化器——科创智谷。该中心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成俊峰 摄

创新才有话语权,开放才有新活力。去年,随着衡阳市与菲律宾黎牙实比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借船出海”,与菲律宾黑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1200台、总订单额达1.4亿元的吉普尼巴士订单。前不久,该订单的首批吉普尼巴士已漂洋过海运往菲律宾。

近年来,衡阳市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战略,不断以创新、开放之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衡阳市共实现内联引资项目715个,实际到位资金408.5亿元,同比增长18.48%。其中,在今年4月举办的“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活动中,衡阳市共签约项目42个,引进资金达273.8亿元,其中包含绿地集团、丰树集团、苏宁集团等三类“500强”项目14个。

创新与开放,关键都在人。近年来,衡阳市在积极研究谋划人才工作方面频频推出创新之举: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六大吸引人才实施细则、推出人才新政“升级版”、组织高层次人才研修考察……从制度设计、资金保障、平台搭建、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实招、做实功,为衡阳创新发展积聚“智”力。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湖南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即将发往菲律宾的吉普尼汽车。 罗盟 摄

目前,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由2家增加到19家,签约院士21人,其中市蔬菜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评为企业创新服务成果十佳单位,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该市还有各类创业孵化平台40个、科技创新平台137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个,“高新”潜力不断激发。

今年1至6月,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18.3亿元,同比增长22.2%;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68.3亿元,同比增长5.7%。

同时,该市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引资入衡”“衡品出境”“衡企出海”3项工作为主抓手,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积极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特变电工、瑞达电源为代表的电力装备制造业,以华菱衡钢、水口山为代表的传统钢铁、有色产业,以得阳鞋业、南阳鞋业等为代表的制鞋及服饰产业等4大外贸支柱产业。衡阳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25.2亿元,同比增长39.0%。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⑤丨产业美:奋力争当领头雁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新湖南客户端读者热线:0731-84326002。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