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力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工作

我市有力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工作

黑恶势力猖獗,往往源于公权失守,只有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和“关系网”,才能从源头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引向深入。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和市委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扛起纪检监察机关政治责任,将深挖彻查、教育挽救、履职担当贯穿全过程,全市“打伞破网”工作阶段性成效显著,已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10月21日,全市累计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17人,已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7人,移送司法机关27人;立案查处县处级干部人数、查处“保护伞”人数等均位居全省前列。

统筹作战 精准深挖彻查

县域地方小、人头熟,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易受干扰、难以深入。针对这一情况,市纪委监委突出统筹作战理念,对案情复杂的“保护伞”案件依法提级管辖或指定管辖,同时全面落实联点包案制度,实行线索核查人才统筹调度调配等方式,全市形成市级牵头、市县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为一体推进、深挖彻查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市纪委监委从横向加强统筹,推动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协同作战,通过加大对涉黑恶头目的提审,调阅案件进行线索排查,重点案件逐一过筛,以“打伞”促“扫黑”,实现“打伞”与“扫黑”同向发力、同步推进。

市纪委监委统筹指导全市“打伞破网”工作,在全市树立“零容忍”“无禁区”的鲜明导向,不论涉及哪个层级,不论涉及哪个领域,一律将打伞破网进行到底,切实铲除滋生黑恶犯罪的土壤。目前,全市21名处级干部、139名科级干部因涉黑涉恶问题受到立案处理。

宣传感召 注重教育挽救

5月29日,市公安局分批次组织全市公安系统5000余名民警观看市纪委监委自制的警示教育片,之后仅三天时间,全市就有25名公安干警(职工)主动投案或向组织说明情况。

这只是市纪委监委把教育挽救贯穿于“打伞破网”全过程的一个缩影。市纪委监委既重拳出击、打伞破网,更强化宣传感召与警示教育、注重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多次旗帜鲜明宣传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有关政策,同时督促县(市、区)党委书记落实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密集发声,集中报道“打伞破网”取得的重大成果,在当地主流媒体发布公告,敦促涉黑涉恶人员限期向组织交代问题,不断释放政策感召力。截至目前,已有155名党员干部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市纪委监委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和尺度标准,对疑难案情逐一甄别认定,研究制定制度规范,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对情节较轻且认错态度较好的75人,给予第一种形态或进行相应组织处理,最大限度体现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和教育挽救。

履责担当 坚持标本兼治

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市纪委监委着眼于捍卫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精准治标的同时,注重追根溯源、建章立制。针对扫黑除恶专项督导反馈和“打伞破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委认真梳理分析行业监管、基层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对非法采砂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及时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职能部门积极整改、强化治理,摸排线索,不断挤压黑恶势力生存空间;对涉黑案件中暴露出的路霸、营商环境、学校周边安全等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出台《涉黑涉恶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制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传销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启动市区道路运输客运市场专项整治。

通过督促各级党委、行业部门边查边整边建,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既清“病灶”更除“病根”,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查处一起涉黑案件的同时净化一方环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效得以巩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我市有力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