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作者,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人,

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三國滅吳統一戰爭的關健統帥之一。

為唐朝詩聖“杜甫”的先祖;

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杜預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的功績,

與其“柔弱處上,剛強處下,”的踐行分不開。

不言而喻,守弱學是一門極具實用性的大學問。

卷一 敬強篇

世之強弱,天之常焉

世人自有強弱之分,這是天下的常態

強者為尊,不敬則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面對強者,要尊重其身份,

否則一失敬便會遭殃,

生存強大的第一法則,是要有自知之明

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

君子不會怕死亡的威脅,只會怕減少自己的道德修養,

小人卻是可以欺天瞞地,只為阻止一切懲罰的發生。

非敬,愛己矣。智不代力,賢者不顯其智。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

尊重強者,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在智慧不能代替力量之前,聰明的人是不會暴露自己意圖,弱者變強也是需要時間的,聰明的人只會外示弱相,以麻痺對手,減少阻礙。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人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知道了也很幸運,不知道了也沒什麼大錯。

智以智取,智不及則乖;愚以愚勝,愚有餘則逮

聰明者用其智計作為取勝之道,智計達不到的地方,就會變得很乖(老實)。

愚魯者用其笨法作為取勝之道,也可達目的,只不過有快慢之分而已。

智或難為,餘則克之,得無人者皆愚乎?上不忌愚,忌異志也

智計難以做到的事,愚笨方法或可以做得好

能明白這一點的話,世上就不會再有愚人了。

上位者不忌憚愚人,卻忌憚不忠誠的聰明人 。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卷三 安貧篇

貧無所依,不爭惟大,困有心賊,抑之無恙

在貧窮沒有依靠之時,切忌爭強鬥勇是關健,因為你輸不起。

困境會催生邪念,只有遏止它才沒有禍患,不然會破罐子破摔。

不惡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貧,羞也。廉以不富,榮也。蹇(jiǎn)以無貨,嗟也

窮不叫苦,難不作聲,便離識破天道規律不遠了

因懶惰而不發家,這是羞恥的 ,

因廉潔而不發家,這是榮耀的,

因命運多難而窮,這是可嘆的。

貴生敗兒,賤出公卿;達無直友,難存管鮑

富貴之家,多有不屑子孫,

貧寒之家,常出達官貴人。

發達時少有真正的朋友,

落難時才能識別出,誰是真正的知已好友。

勿失仁者終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終盛,人敬矣

不失仁心的人,終將會得天道的補償。

不叫苦喊難者,終將贏得別人的敬重。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卷四 抑尊篇

尊者未必強,名實弗契也。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

地位高的人未必是強者,名聲和實力不契合的緣故。

再厲害的人也有其弱點,所以勝敗的規律就在這裡。

弱不稱尊,稱必害。強勿逾禮,逾則寇

弱者自稱尊貴,禍害就便不遠了,

強者不越禮法,越過就變名聲了。

(曹操總攬漢朝大權多年,卻並未篡位,還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大英雄耳。)

不罪於下,禍寡也,目無貴賤,君子也。心繫名利,小人也

不要輕易得罪身份低微的人,禍患就會減少。

對一切人平等禮遇,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一心只想著利益的,一定是小人。

君子尊而澤人,小人貴而害眾

君子身處高位就會造福於世人,

小人位高就會傳播邪惡於眾人。

至善無跡,然惠存也。至尊無威,然心懾耳

最大的善行,做到了無痕跡,

就像自然而然發生的一樣。

最大的尊崇,並不是靠威勢,

而是靠人們發自內心的認同。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卷五 守卑篇

人卑莫僭,贏馬勿馳。草木同衰,威存其榮

人弱小時也不要用名不符其實的策略,

瘦弱的病馬也不要用拼命奔跑的方法。

這是因為,事實與名義都是一體兩面,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君不正臣譎(jué),君之過也。上無私下讜(dǎng),上之功也

上位的人,如身行正派,

不用命令大家都會跟著做,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功過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權,輕焉。 寵不樹敵,絕焉。陋不論道,暴焉

功過是由人們來評說的,

尊卑是靠位置來決定的。

謙卑而又不弄權,可以受人尊重。

得寵而又不樹敵,可以永絕後患。

少識而不論高見,可以保全自己。

堪親者非貴,遠之不辱也。毋失者乃節,恃之者必成矣

可以親近的人不是達官貴人,遠離他們能免遭羞辱,因為身份不對等。

低下的人,最不能失去的就是氣節,依靠它一定會有所成就。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卷六 示缺篇

天非盡善,人無盡美

缺陷是世界的本相,

每個人也並不完美。

不理之璞,其真乃存。求人休言吾能

沒有雕刻的玉石,保持著最真實的美,有求於人切忌趾高氣揚。

悅上故彰己丑

使上司高興要故意顯示自己的不足。

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君子以本色面目出現,缺陷便會被人容忍,

小人處處顯示自己聰明,裝作強大的樣子。

這兩種人的結局,可以預見的。

處世奇書《守弱學》: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國學文化精讀

卷七 忍辱篇

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諒也

最大的恥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因此導致自我沉淪。(

打擊

最大的忍讓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諒自己沒有做好。(放縱

君子不怨小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罰也

君子不會怨恨小人,

只會說天道世不公。

小人不怕君子之義,

只怕有實際的懲罰。

強而無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

強者沒有仁愛之心,上天會侮辱懲罰他;

弱者放縱自己沉淪,人們會侮辱懲罰他。

辱不滅人,滅於縱怒

恥辱並不能毀滅人,

毀滅人的是因恥辱而引起的

1、放縱自己(破罐子破摔)。

2、個人無法控制的憤怒情緒。

大辱加於智者,寡焉。大難止於忍者,息焉

大辱來臨之時,於智者也會慢慢變小。

大難來臨之時,於忍者也會慢慢止息。

縱觀《守弱學》,以弱、愚、忍、抑、卑、恕,敬為主基調,通過抑己示弱恕人而終勝人達己,屬於道家智慧的人際應用之道,如水,利萬物而不爭,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江海之所以為百谷王者,善處下,因善處下,所以能匯聚百川,從而成百谷王。《守弱學》正是順著《道德經》的思路傾瀉而出,是道家思想應用的一朵奇葩,當然,裡面有小部分內容會更適合於封建社會體制下的人際處理,不一定適合於現今社會。但總體呈現出的理念與頻出的至理箴言,卻值得我們深刻銘記!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