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我的老家齐各庄位于顺平县城西25华里!

我国有好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顺平县齐各庄便是其中之一,她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带,村西、村北有山坡环护,曲逆河从村前流过,依山傍水、果树漫山遍野,是一个古老而美丽小山村。

全村三百四十余户,一千五百余人,齐姓居民占全村百分之九十五,是当地主要的齐姓聚落点。新中国成立后,因求学、参军、参加工作而在外地安家落户者遍及全国,有的甚至侨居海外,总人数达5000余人,已超过原籍总人口的三倍。村中至今长幼有序,辈分清楚,八旬老人称七岁顽童为太爷(曾祖父)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恪守孝道、讲究礼仪的纯朴民风一直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后,许多外地游子不忘根本,怀恋家乡故土,纷纷来信或亲自前来寻根问祖。尤其是一些常年在外的老年人,更是魂牵梦绕,思乡心切,过世之前总要叮嘱儿孙晚辈,说是要魂归故里,落叶归根。要将自己遗体送回老家埋葬。

齐各庄是当地齐姓子民的根

据考证,顺平县向明、大悲、富有、黄岩、大岭后、杨家台、源头、柏山、坛山、下叔、常北庄、贾各庄、贾西庄,南安全等村庄及唐县故城、齐家佐、南北洪城等地的齐姓居民其祖先都是是从齐各庄搬迁出去的,总人口达3万余人。其中不少老年人解放前曾到齐各庄上坟祭祖,吃过坟茬儿(上坆祭祖时在一起吃饭),还能和齐各庄人排上辈来,客观的说,齐各庄就是当地齐姓子民的根。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根据专家文物考证,在商周时期,这里已经有人类活动,村南现在还有被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商周战国文化遗址!

齐各庄在唐宋时期一直到明代以前都叫齐家庄。根据《完县志》、太子庵古庙碑及从齐各庄村出土的墓志铭记载,齐各庄明代以前叫齐家庄。清代叫齐哥庄,民国时才改名为齐各庄。至于齐家庄的“家”为何改成了哥哥的“哥”,此事的确和明代移民有关。

据说在明朝初年的移民活动中,曾有许多移民迁居顺平。尽管这些移民并不是同时迁来的,但人数众多,不可能聚居在一起。于是,他们按照当地官员的指令,有的选择在空旷无人之地,辟地筑屋,建立新村。有的则直接迁入当地原有的村庄,从而打破了当地村庄单一姓氏家族的格局,赵钱孙李、周武郑王,啥姓都有。由于新来乍到,他们尊称当地人为哥,如张哥、李哥、齐哥等。久而久之,这些村庄便由原来的家庄叫成了哥庄。

齐各庄附近的张各庄、李各庄、王各庄、侯各庄、康各庄、马各庄等村和齐各庄大体相同,原先亦都是由一个姓氏家族组成的村落,也叫家庄,如侯家庄、马家庄、康家庄等。明代移民加入后,这些村名中的“家”字亦都变成了哥哥的“哥”字了,民国时,这些“哥庄”才变成了讨在的“各庄”。

大批山西移民的迁入,打破了家族、姓氏单一的格局,提高了人口素质。由于当地人口的增加,使大量荒地得以开发和利用,同时他们还带来新的先进生产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齐各庄村一户王姓移民,在村北河滩上安装了一盘水磨,不但大大方便了群众,而且彻底改变了本村用石臼石杵加工米面的原始生产方式。如今齐各庄已经没有姓王的了,村北河滩里也早就没有了水,但他安装水磨的地方还在,至今仍被人叫作王家磨。

在齐各庄曾经有过一个苑姓,在山子坡下达到了50多户,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绝迹了!

齐各庄村的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欺负外来人口,现在齐各庄除了齐姓,石姓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并且还有了李,张,赵,杨,徐,袁等许多姓!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齐各庄村按居住的地方分为上台子和下台子。上台子又分为西上台子,东街,对臼街,涧沟,后门上,东门外。下台子又分北胡同,杨树园,东上岗儿,红眼儿地!

解放后村里分十个生产队,上台子有六个生产队,下台子有四个生产队。

一队到四队的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都是在下台子居住,六队到十队绝大部分在上台子居住!1980年后,村里放宅基地,下台子的人开始到上台子盖房,上台子的人开始到下台子居住!村中间变成了空心村!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齐各庄村的人谨记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的尧乡美德,见贤思齐,从善如流!齐各庄村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大地主叫齐老红,当年坛山的门连驹曾经给他放过牛,齐老红待门连驹很好。门连驹占山为王后,杀富济贫。有一次,门连驹的手下把齐老红也绑到了马耳山上,门连驹对齐老红很尊重,搀着齐老红上山。一边走还嘱咐齐老红慢点,别摔倒了!齐老红说门连驹,你不是怕摔着我了,是怕摔了我没人给你钱了!门连驹连连赔笑说:别人都是一万两万大洋,您就拿8000大洋就行了!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齐各庄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金皇统九年,齐縛进士及第(1149年)。齐颚,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进士,任齐东县知县。齐维祯,明弘治年中武进士,任守备参将之职。我村金朝的第一个进士齐溥,在金朝就居住在这个胡同的西边,三间北瓦房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明清村里还有不少举人拔贡!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区,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解放区。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齐各庄的革命先辈,不畏强敌,积极参军,英勇杀敌,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解放后,村里先后出现了部级干部齐金山,齐二木,厅局级更有齐建民,齐全科,齐镇青,齐同义,齐朝周,县团级干部更是数不清,乡科级的干部在村里根本提不起来!解放后村中又不少的人考上了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村里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更是数不胜数!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这个胡同里能看到的是五龙山的主峰五龙头,从这道小胡同往里走是村里保存最好的一片老屋老院,大瓦房,石头墙,小四合院!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这棵槐树旁边原来曾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枯井,每到雨季村北面的洪水都通过这个枯井流入地下暗河!村里人世代相传这个枯井直通的候各庄村东的曲逆河的梆梆儿汪,都说在这个枯井里丢了水桶,在候各庄村的梆梆儿汪里能找到!可惜近几年村里道路硬化把它填上了!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石墙土坯墙和石砌的小路!

齐各庄村有四大不解之谜。第一是五龙头的白石冈世代相传是一座帝陵,但是,是什么时代的陵,埋的是谁,都没有文献记载!不过整座山头的上半部分都是人为堆积而成,石头和土壤都与南北相邻的山头颜色迥异!第二是,村南的一个地方世代相传都叫城子,是什么城,什么时候的城,也没有人知道,城子的东边就是商周文化遗址!有人传说城子是守陵人建的!第三就是上台子和下台子交界的大坡子上,冬天不论下多大的雪,一会就化,从来没有存住过雪,人们传说下面是地下溶洞!第四就是齐海坡的房后面有一个没底儿枯井,村里的人说是三亩地的山药蔓子,连起来,绑上一只公鸡,听不见鸡叫了,赶紧往上拽,上来只剩下两只鸡腿!多深,从来没有测到底!

齐各庄,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村里像这种二层的阁楼原来有三处,现在也只能看到这一处了!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顺平县的古八景中的曲逆春风,西山晴雪,柿林红叶就在齐各庄村,龙泉五穴,马耳双峰就在齐各庄村周围!

到了现在,每到阳春四月,这里桃花盛开,美不胜收!从初夏开始一直到深秋,瓜果飘香!村里盛产鲜桃,苹果,柿子,核桃,杏,枣等各种水果,这里背风向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是沙壤土,水是无污染的深井水。生产的水果个大色艳,汁多味浓,含糖量高!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村东南的伊祁山是尧母居住的地方,公元前2297年的正月十五,尧母在山上的尧母洞中生下了尧帝!尧帝以山为姓,姓伊祁,名放勋!村北的五龙山的黑山头曾是花木兰的宿营地!

登伊祁赏美景桃花万顷映天红,

游曲逆瞻群山五龙三阿沐尧风!

我的老家顺平齐各庄

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苏青撰联赞美我们齐各庄:

上联:尧帝故里依太行饮曲逆山秀川美上下台子长幼有序民风朴实齐庄仁厚待百姓

下联:顺平新村览书卷从先贤地灵人杰前后睦邻尊卑无论家业兴旺农户喜欣歌万宁

美哉,我家乡!

壮哉,齐各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