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遺憾的教育結果,可能就是學生拿磚砸了老師的頭

世上最遺憾的教育結果,可能就是學生拿磚砸了老師的頭

當單純的洩憤變成不顧及後果的犯罪,我們大多數人都盼著法律能匡扶公平正義。

可是,假如傷害與被傷害者的雙方,有了因果和身份屬性的標誌,如學生和老師,就難免讓輿論又陷入到對與錯,因與果的爭議中。

那個公眾等待的調查結果,那個學生砸老師的動機,還沒有出來,可是即便出來了,它能讓公眾心平氣和的接受老師被砸九下的震驚嗎?

貌似這次不能。

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結果,這教育以學校、家庭為主,兼有社會和自我教育。

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後,我們很多人會去分析剖析問題根源,但是無論有沒有最終的調查結果,這樣的事件本身,就給無數的教師 壓上了一座五指山,不是緊箍咒,不是枷鎖,是一座恐怖又沉重的大山。

先是自我質疑:

我教給孩子的東西到底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

我對孩子究竟該嚴格還是放鬆?

我教的孩子裡有沒有記恨我的?

我還安全嗎?

然後是家長的質疑:

教師對我的孩子做了什麼?

我的孩子在學校到底經歷了什麼?

學校你把我孩子教成這個樣子要不要負責?

然後是社會外界的質疑:

現在的學生都成什麼樣子了?

學校和教師你們是怎麼教孩子的?

如何拯救孩子,拯救中國的未來?

這些質疑,不是我杞人憂天,未來將都會出現在各種媒體評論和輿論漩渦中,最終變成倒向教師壓在他們身上的大山。

以前寫文章說過,當學生敢出手打老師的時候,就是教師尊嚴喪失的時候,而如果一個學生從小敢打老師,那他未來敢打任何人。現在極端案例出現了,學生敢對老師下死手,他未來就敢傷害任何人。

敬畏父母是天性,牲畜也自然地懂,遵循這個生物學規律,而老師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人類文明建立的第一道底線,第一層敬畏啊。

一塊磚頭突破了,就已經有無數磚頭擺在了學生們面前。

不是危言聳聽。這幾天13歲少年shahai 11歲小女孩的新聞熱度不減,而13少年免於刑責。

近幾年來,這樣的師生衝突已經發了不止一次了,被損害最嚴重的一直都是教師。

有強勢的家長,有總想著息事寧人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還有落實過度的兩大保護法,教師群體成了忍氣吞聲,默默流淚的弱者,這個自古至今聞所未聞。

清朝的道光皇帝有個兒子叫緯奕,因為受不了老師的管教,發火說:我當上皇帝第一個殺的就是你。道光知道後,一腳踢死了這個兒子。

這並不是美談,這是悲劇。

換做以前,無論什麼衝突,教師們還能有一樣堅守:我對得起良心就好。

現在,良心和生命之間,要讓他們做抉擇嗎?

做為一個外行者,我無法想象,面對這樣的事件和慘劇,已經成為弱勢的教師們,如何去僅憑良心去教書育人。

在公眾的輿論裡,我們一直在等,等什麼?

等有保障的法律法規出現。

對已經滯後的法規 ,大多數人是恨鐵不成鋼的,因為很多案件已經是在鑽空子了,違背了本來的意志,造成也無法彌補的傷害和操作,可是修補與重建都很漫長。

等深層改革精確打擊的實施。

學生的問題有學校的因素,也有家庭的因素,還有社會的因素。如何打造更良性成長的教育教學環境、家庭教育風氣和社會關注、保護教育的氛圍,還得快速適應每代孩子的成長變化,這樣的改革我們也等好久了。

等父母素養的提升意識的轉變。

某種程度上將孩子與學校或教師對立起來的,恰恰是父母。父母們對教育的過度理解或誤解,是影響孩子正常心態的主要因素。試想一個整天怨教師罵教師的父母,孩子怎麼會愛學校愛老師。

這些等待,本質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啊。

如果我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跑不贏矛盾的出現,極端事件就會越來越多的發生。

近幾年的二胎潮,在未來五年後,將會給學校帶來極大的壓力,學位和教師都缺,且缺口極大。而就今年發生的一系列學生和教師的衝突所帶來的影響來看,有不少想投身教育事業的年輕人,望而止步了。那個時候生命安全還沒在擔心的範圍內。

巧合的是,最近的兩起由未成年人引發的慘劇,正發生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提交審議的前夕。

願這一切都是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