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研究生放弃百万年薪,决心皈依佛门后,如今生活得怎样了?

30名研究生放弃百万年薪,决心皈依佛门后,如今生活得怎样了?

看到问题里集体皈依佛门,有书君跟大家一样已经非常好奇了,而且30名里有研究生,有的放弃百万年薪,更是令人感觉不可思议了。

丰子恺先生对自己老师李叔同成为弘一大师认为是要追求人生最高的层次。

第一层,物质层面为的是丰衣足食,家庭和睦。

第二层是为扬名立万,这种人多成为艺术大师。第三层就是宗教,追求精神升华。

有书君觉得这些高学历高收入者也可能是追求自己的精神升华。那么他们出家之后,如今生活得怎么样呢?

1、"研究僧"皈依佛门

事情得从仁卿法师说起。最早来的四位师傅之一释仁卿,湘潭大学硕士毕业,湘潭大学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出家前,曾在蒙古一所大学当教师。

他靠机缘指引,来到云海寺。发现这里青山环绕,云海松涛,修竹茂林,环境静谧清幽,犹如世外桃源,是个难得的清修、光大佛法的好地方,因此决心留下来重建云海寺,复兴古刹。

不久,他的师兄中一位四川大学硕士毕业的觉华法师和另外两名本科毕业的法师也留下了。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僧侣慕名而来,而且都是年轻人。

2017年3月成都商报报道时,僧团已扩大至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半以上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还有西南交大的博士、川大研究生等"学霸"。

他们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著名医院里的主任医师、有的是银行高管,还有的是外企高管,有好几位年薪都超过百万。

他们和我们一样正常上下班,但是在上班之后都渐渐发现,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他们在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工作中找不到自己内心的安宁,感受不到想要的宁静与祥和。

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上的需求,在机缘巧合下与佛学结缘了。皈依佛门,成为他们所追求的精神最高境界。在清净的寺庙里感受佛门的清净和安静,是他们内心所希望追求的。

人生就几十载,如果和普通人一样每天混迹于闹市之中,他们觉得非常不值得,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修为。

他们希望在学习佛学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心安宁祥和。

这30名"研究僧"志趣相投,钻研佛学,为找到心中的净土,放弃工作和高薪。在自己喜欢的前提下,选择皈依佛门,或许这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作为佛家弟子,他们完成了学习、生活中的高要求,需要精神上问自己,向内求,更加安宁,更加无害,更加和谐的环境。

30名研究生放弃百万年薪,决心皈依佛门后,如今生活得怎样了?

人类痛苦的根源,是欲望太多。

只有灭除欲望,才能感受生之喜悦。若不苦修,恐把持不住,难成正果。必先要避世而居,远离世俗名利场,远离亲情友情、爱情的羁绊,方能静心向佛。

他们聚集在一起完成自己所爱的事业,有成就感,有归属感,有心灵深处得到的平静,这不是哗众取宠。

与其精神上痛苦无法排解走向绝路,不如置身佛学,寻求精神上的超脱和心灵的慰藉。

佛学博大精深,也需要继承发扬。如果这30位研究生真能潜心向佛,在佛教领域深入研究,为佛学事业贡献一己之力,也算是功德圆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只是他们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道路。

2、从修建云海寺开始

云海寺在四川的仙女山,他们选择了在这寺里修行。开始云海寺里只有一座破旧的大殿和一间柴房。

他们肩挑手抬,修路筑墙,进行人工修建。因为他们的到来,云海寺有了水电,也有了通往外界的路。

他们之所以能从繁华的都市中抽身而出,放下世间的灯红酒绿,来到如此简陋的清苦之地,绝不是图享乐,也不是为了避世,而是要追求佛法,钻研佛法,唯愿众生脱离人生苦海。

寺庙修复完成后,他们专心修炼佛学。

从当初的不懂到略懂,再到如今心如止水般清净修行。这是他们个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应该给予尊重。

他们也心怀不舍,他们说,出家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必须要抛弃人世间所有复杂的感情。

从他们的言语当中,能感觉到他们对父母的不舍,但他们又于不忍中继续修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佛法研究的坚定信念。

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愿望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皈依佛门,教人向上向善,想求得内心清净,度己度人。与人为善,弘扬佛法,本身就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

每天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静心打坐参禅,潜心修炼佛法,对他们来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不能用世俗功利的观念,去评判他们这么做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说他们自私也好,说他们心狠也罢,我们就默默祝福吧。

人活着,崇尚一种精神,敢于放下杂念做自己喜欢的事,值得敬佩。

30名研究生放弃百万年薪,决心皈依佛门后,如今生活得怎样了?

3、修建后的云海寺

他们说:未来,寺庙未来不卖门票,不收香火钱,不从事商业、旅游活动。

现在他们每天都过得非常的充实。最不舍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把他们养育长大培育他们成才,他们觉得自己实在是不孝,但是对于自己出家的行为仍然不后悔。

为了能满足更多的信徒学习佛法,于2018年4月启建云海寺念佛中心,总面积400多平方米,与信众朝拜区隔离,适合信徒清修。

还设计了35间住房,两人间,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工程总造价350万元。建成后可供信徒在此理佛念经,荡涤心灵。

另外,寺院还建有生活区,方便寺内僧侣的父母暂住,供僧侣们给父母尽孝。

年轻的僧侣们,过着清灯古佛陪伴的清静生活,远离俗世的利益纷争,与佛法相伴,研究并光大佛法。

心里更多的是对佛的向往,在进入寺庙修行以后,他们做到了自己以前做不到的,领会了以前不能领会的,也追求到了自己想追求的。

就如云海寺的云卿法师所言,他只有钻研佛学文化,才能找到人生无限的乐趣,越钻研越放不下,除了佛法对其他东西都提不起兴趣。

云海寺的研究僧们依旧过着每天念经打扫,种蔬菜、修佛学的日子。他们还建了生活区供孝顺父母,这是不同于传统僧人的新创举。

坚持三年五载容易,而如果他们能坚持三五十年的话,那就不说容易了,人们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尊敬和崇拜。

至于他们最后的生活,或一心向佛,或还俗回归,唯愿给予尊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正如这30名研究僧皈依佛门这事,他们的举动不被世人所理解而引发争论。

有人说他们为了修行,也有人说他们为了逃避。到底他们是为了修行,还是为了逃避?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有书君觉得应该像有的网友评论的一样,我们就"各安天命"吧。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