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附中90週年校慶,展出吳大羽與吳冠中等師生書信

中國美院附中90週年校慶,展出吳大羽與吳冠中等師生書信

中國美院附中90週年校慶特展現場。本文圖均為 中國美院附中 供圖

創辦於1929年的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原國立杭州藝專高中部)迎來90週年生日。10月28日,“九秩芳華——中國美術學院附中90週年特展”在中國美院美術館開幕,共展出700餘作品,其中包括林風眠、吳冠中、朱德群和趙無極等多位師生畫作,還有吳大羽與吳冠中、朱德群等學生的往來信件等重要展品。

10月28日,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1929年,蔡元培先生從國立杭州藝專(中國美院前身)離職,藝術教育備受輕視,藝術學院改制三年。林風眠等認為藝術教育3年年限太短,且普通高中畢業生一般藝術修養較差,於是創設專門培養後備生的藝術高中部、學制三年,畢業後升入專科學習,此即美院附中的肇始。“雖是迫於形勢創建,卻為中國藝術教育的長路開啟了附中人才培養的先河。”

中國美院附中是中國現代美術的苗圃,也是中國最早創辦的基礎美術教學基地,是中國最具聲望的中等美術學府之一。其後經歷2次停辦和重建,辦學地點也幾經遷轉,在90年間共培養4600餘名學生。在其校友錄中,閃亮著一個個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油畫鉅作《開國大典》作者董希文,為《毛澤東選集》封面創作浮雕《毛澤東像》的王朝聞,學貫中西的大家吳冠中,大名鼎鼎的畫家趙無極、朱德群,主持多套人民幣設計的羅工柳,創作油畫《血衣》的王式廓……

中国美院附中90周年校庆,展出吴大羽与吴冠中等师生书信

吳大羽寫給學生吳冠中和朱德群的書信。

據介紹,該次特展以“九秩芳華”為主題,通過“先河-鑄基”、“名師-成長”、“孤山-象山”三個板塊。通過700餘件師生畫作、書信、照片等作品,梳理附中的學術脈絡和精神光譜,彰顯學校在不同歷史時期人才培養、藝術創作、社會美育等方面的重要貢獻。

上世紀30年代,國立杭州藝專的教師同時在高中部與大學部任教,高中部與大學部也保持著專業的流通與學制的連貫。當時,林風眠提出“嚴格的基礎、自由的創造”創作理念,強調學生基礎繪畫能力,突出繪畫者的主體特質。此次展覽中,創作時間最早的是一張1932級學生邵景濂的素描作品,這讓人們能由此窺探林風眠時代的附中教學風貌。

吳冠中曾回憶,1935年,他16歲時在浙江大學附設工業學校讀書,暑期軍訓時認識了國立杭州藝專的朱德群,改變了他的命運。朱德群陪他參觀了藝專,那些老師、同學的作品陳列出來,油畫、水墨、素描讓他大吃一驚。“可以說我有一種盲目的愛,不顧一切,一定要學美術。”

當時的吳冠中沒有美術基礎,他進入藝專高中部後,與朱德群、趙無極成為同學,並在此與老師吳大羽相遇。吳冠中說:“吳師善於言辭,言語中具有詩意,導人思路步步入勝。”

他曾四次撰文紀念老師吳大羽,呼籲研究“吳大羽現象”,“國立杭州藝專中,威望最高的是吳大羽,他是杭州藝專的旗幟,杭州藝專則是介紹西方藝術的旗幟,在現代中國美術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朱德群曾說:“吳大羽先生是我的恩師,我萬分幸運地是我在藝專遇到了幾位非常好的老師,大羽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也是我受益最多的老師,所以飲水思源說他是我的恩師並沒有一點言過其實。”

在此次展覽中,“名師-成長”展出了吳大羽和吳冠中、朱德群等學生的通信。據瞭解,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多位學生畢業後,吳大羽仍與他們保持著頻繁的書信來往,吳大羽在這些書信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藝術觀點,對學生的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外,該板塊還展出了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