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現在的孩子都怎麼啦?怎麼這麼難管!”,相信這是不少家長的共同感受。孩子難管,必然會影響到方方面面,遠的不說,就說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習慣養成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孩子難管,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家長自身的原因,也和當下的教育大環境和社會因素等都有一定的關聯。作為個體的我們當然是無從去改變大社會環境,但我們完全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這個“小環境”,達到從根本上去化解孩子難管問題的目的。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解決孩子難管問題的突破口在哪?

其實歸納起來就六個字:和孩子做朋友!

01

“和孩子做朋友”這六個字看似很簡單,卻在教育研究和實踐中已被證明是很有效的。在這裡,我們先從孩子的叛逆期說起。

在孩子的人生中大約有三次叛逆期,這三次叛逆期分別為:

  • 2~3歲的時候,是孩子第一次進入叛逆期,稱之為“寶寶叛逆期”。
  • 7~9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名為“兒童叛逆期”。
  • 12~18歲,是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是我們最常見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不同的叛逆期,有著不同的叛逆表現,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同叛逆期時,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在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家長與孩子之間常常是“管”和“被管”的關係,也有人說是“貓和老鼠”的關係,在這種不對等的關係下,孩子總是處於“服從”的地位,顯得十分被動,這怎麼可能讓孩子對家長暢所欲言?在過去,這或許算不上什麼大問題,但問題是,現在已經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從四面八方、從各種渠道衝擊著孩子的思想觀念,孩子變得愈加有個性、有想法,開始不再對家長的話百依百順,這已然埋下了一個教育危機。

如果我們家長再不去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還在“啃老本”的話,親子教育關係上的衝突將在所難免,這就是“孩子難管”的重要內因之一。

但我們會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孩子對關係親密的朋友卻是言聽計從,朋友的一句話往往比家長說十句還管用,這裡面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他們之間所建立的高度信任的關係。

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但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作為家長,恐怕很少會主動自己當作孩子的朋友,這裡面還是因為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夠轉變我們身份,不在孩子面前以權威家長自居,而是化身為孩子的忘年交朋友,相信能把孩子拉到同一條“戰線”,也許用不了多久,“孩子難管”就變成過去式了。

02

我們和孩子的代溝,並不單純是因為年齡和閱歷上的差距造成的,而是我們作為父母秉持怎麼樣的教育觀念所造成的的。認同他們的想法,認同他們的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做事情,和孩子交朋友。

這道觀念上的鴻溝若能跨越過去,家長與孩子之間才有可能談得上交朋友。

作為家長,我們不可能坐等孩子上門主動“添加好友”,而是我們主動出擊,主動溝通,掌握主動權,走進孩子的世界,融進孩子的生活圈子,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才能有機會成為孩子的朋友。

當家長成為孩子的朋友之後,其實已經淡化了家長的身份,在身份上獲得了孩子的認同感。

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作為孩子的朋友,家長在以下幾點需要加以注意:

● 家長和孩子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當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等等,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這是建立正常朋友關係的重要前提。

● 家長如果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必須讓孩子在家庭中也享有同等的發言權,孩子也享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的自由和權益。

● 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建立起一種經常溝通的機制,這是讓朋友關係長久“保鮮”的秘密之一。

當我們一旦成為孩子的朋友之後,就會發現在面對孩子身上的不足和問題時,自己的教育思維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再也不是過去的的責罵和咆哮,而是像朋友一般,給出好建議,或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目的都是幫他去改正自己的錯誤。顯而易見的是,孩子在這種情況下的心理壓力最小,反而更容易聽從父母的意見,去努力糾正自己的毛病。

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03

如何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決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稱兄道弟”,而是要著眼於“尊重”和“理解”這兩個關鍵因素。

和孩子交朋友,最重要的是相互間的尊重和理解,你不尊重和理解孩子,反過來孩子也不會尊重和理解你們。

1、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平等尊重的關係

在家庭中,不只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同時也要求父母尊重孩子。

孩子在重新構建的親子關係中,可以享有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的權利。此外,在親子關係間更多的是平等溝通的關係。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經常交流每天發生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學校的所見所聞所感等等。

2、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變“管教”為“引導”

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變“管教”為“引導”,這意味著家長要擺脫慣有的管教思維,以朋友的身份來引導孩子,以達到讓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目的。

孩子難管的問題讓父母頭疼,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哪?其實就六個字

3、敞開心扉走進孩子內心深處

家長如果能對孩子敞開心扉,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必然會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孩子同樣也會對家長敞開心扉,走進家長的內心深處。

4、消除代溝,在言行上取得孩子的認同感

家長在言行上取得孩子的認同感,消除年齡等方面的代溝,孩子們自然也會對家長產生認同感,也就願意把自己喜怒哀樂等小秘密告訴家長,自然就對家長的要求和建議不會有那麼大的牴觸情緒了。

5、讓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充分的發言權

家長要讓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充分的發言權,改變原先以家長談話為主的模式,這有助於家長更全面更細緻地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大量事實證明,家長若能成為孩子的真正朋友,建立高度信任的朋友關係,將能有效地避免和改善“孩子難管”的教育大難題,家長朋友們不妨試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