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本文2313個字,大概需要3分鐘。

01崛起的美國

美國藝術的獨特風格可謂是對現代人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發現美國是在1492年,真正被人所知則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歐洲人通過歐洲登陸的美國大兵帶來的許多令人著迷新奇的玩意兒瞭解到,大西洋彼岸的美洲新世界已經崛起,足矣與他們抗衡,但最令歐洲人大開眼界的是粗狂牛仔們帶來的一股藝術潮流。

這種賦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涵蓋了美國及其所有象徵物的歷史,畫面中描述著城市中離群索居的人、高大的建築,璀璨奪目的仿製珠寶等等還有很多其他畫面的呈現圖像,紛紛進入紐約和洛杉磯的博物館內。

這一繪畫流派的誕生,打破了巴黎文化中心老派藝術擁護者們小心翼翼加以守護的規則。就這樣美洲這些表達情緒與不同意見、不同品味的新流派從無序走向有序,並在未來深刻地改變著藝術世界。

對於古老的歐洲國家來說,美洲的這些變化不是驚喜,而是他們將要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即將超越他們的帝國,這一點使他們始料未及。

《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封面

02美國前衛的藝術風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藝術一直追隨著歐洲藝術的前衛步伐,直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帶有了屬於自己的藝術流派。他們開始投資屬於自己的藝術博物館,然後購入並展示出大量表現民眾日常生活場景的繪畫作品,這與19世紀美國畫家的浪漫主義風景和描繪神話的主題古典截然不同。

這種新派繪畫的畫面簡潔、人性化,也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藝術家們通過繪畫表達他們專注於描繪世界的本來面貌和平凡日常生活的渴望。比如《斯塔克的拳擊之夜》這個題材顯示了美國繪畫藝術發展的新理念,而在數年前,這種題材大概會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

《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前衛的美國

03自由的抽象派

抽象表先主義藝術家把畫布變成了拳擊手臺,描述著場上的一切畫面,在畫面中的情緒肆意飛揚著。展現給人們看的不再是一幅幅畫面,而是一樁樁事件,他們獨立創作並發展自己的風格,用藝術為我們展示著真實的事件畫面。

對於一些人來說,讓繪畫過程被人看到並以此來激勵自己,既是一種渴望,也是一種需要;而對另一種人來說,創作時似乎更加註重內心的感受,也更“深思熟慮”,他們界定出巨大的區域,這是他們在面對這個世界時的藝術表現。

傑克遜·波洛克曾說自己:“當我沉浸在繪畫中時,我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只有在具有某種“認識”之後,我才能看到自己剛才在做什麼。我並不害怕做出轉變,摧毀畫面等,因為繪畫作品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我會嘗試讓它自然的顯露出來。”

當你看到他的《深處》作品時,那幅整個畫面大部分是白色,只有一些窄窄凌亂的黑色的部分,這個畫面有一種神秘感,讓人對作品上黑漆漆的深處充滿了幻想,探索進去或是萬劫不復、或是自由幸福、又或是......更多的未知。

《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傑克遜·波洛克作品《深處》

04會折射的藝術品

馬克·羅斯科的繪畫作品讓人第一眼看上去似乎有些奇怪,他的作品是抽象的,但因為個人的感覺心境或性格不同,每個人從中看到的東西也不同,對於他的作品我們可以放飛想象力,說出對畫作的感受。他想通過自己的作品,讓人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侷限自己的潛能,以自由快樂的方式去感受去思考。

在這個人們越來越難以找到自己的座標世界裡,另一位藝術家羅伯特·勞申貝格創作的合成作品就像巨大的拼圖遊戲或一個碎片話世界的謎題,任由每個人去解讀和賦予意義。

在通過藝術為生活找到解讀座標時,還有人通過藝術記錄著社會現象。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人們常說是社會消費的一面鏡子,但是我們卻忘記了一面鏡子不但可以欣賞自己,還可以讓人檢視自己的缺陷。

《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波普藝術

04紐約街頭的1980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巴斯奎特和基思·哈林在紐約蘇豪區的街頭巷尾和地鐵過道里留下了自己的塗鴉作品,他們通常出現在公共看空間的扁平表面,這一性質決定了大部分作品都行消影散了,但作品給人們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巴斯奎特和基思·哈林是關係親密的鐵哥們兒,他們不僅分享紐約街頭饋贈的創作空間,而且對反主流文化和原住民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儘管如此他們對這些共同靈感源泉的借鑑方式還是各不相同。如果說巴基奎特的風格有多麼明顯的不連貫性和動作性,那麼基思哈林的風格就有多麼明顯的清晰性和精神性。

塗鴉這些一場簡潔的畫面,通常是藝術家在現場的即興發揮,有時還會與旁邊的廣告內容相呼應。

《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馬克羅思科作品

05總結

人們通過美國前衛的藝術瞭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生活質量明顯得到提高,以及看到美國真正的已經崛起。

藝術家們通過藝術表達著情緒和不同的政見、不同的品味,以及記錄著生活中的一切,讓人們通過藝術這面鏡子瞭解社會消費。

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在《藝術與文化》裡寫到:“前衛文化是一種高級的歷史意識,更確切地說,一種新的社會批判和歷史批判的出現,使得這一點成為可能。”

美國藝術家恰恰使用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給予人們充滿自由的想象空間,並找到生活的解讀座標,以不同的藝術風格呈現出真實的自己以及社會的發展。

藝術家們無拘無束的即興發揮,其中即運用了擴展思維,也運用了聚焦思維。他們通過擴展思維方式大膽而自由的創作著前所未有的獨特風格,讓作品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通過畫面的成像同時引領觀畫者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還有一部分的藝術家用聚焦思維方式完成作品,那一幅幅作品就想高清攝像機拍出的照片,以此展示給人們長久以來的生活狀態,能夠促進自我檢閱。

這本書讓人瞭解到美國的藝術作品,以及美國的崛起時代,關於人們真正認識美國的時間。前衛的藝術品不僅記錄了真實的生活,也讓人們在作品面前盡情的釋放自己的聯想,通過想象描述自己對藝術的感受。

抽象的畫風讓人們充滿自由的想象,根據性格來描述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美國這樣前衛的獨特藝術風格可謂是為藝術界帶來了不同的感觸,讓人們有了自我爆發式的創作空間。

通過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人們還可以通過藝術來盡情的表達,發表自己對社會中某些事物的看法。這本書同樣也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想象空間,擴展孩子對藝術思維的理解與認識。

《藝術之旅去美國》以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著美國的成功崛起

安迪沃霍爾《麗茲3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