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李三萬

摘要:二戰期間,法國在與德國接壤的邊境修築了一條著名的馬奇諾防線。但在德軍的閃擊戰進攻下,基本沒有發揮作用,那麼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二戰期間,法國在與德國接壤的邊境修築了一條著名的馬奇諾防線。但在德軍的閃擊戰進攻下,基本沒有發揮作用,那麼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單以軍事論,馬奇諾防線非常有用,起碼它迫使德國人放棄了正面進攻,不得不繞道北方的低地國家進攻,這一點就很值。馬奇諾防線的問題,在於它本身並沒能完全封閉法國邊界,北段沒能像南段直接面對德國的邊界那樣修成,荷蘭人就不太願意,比利時人直接反對,一直扯皮到開戰,北段都沒修。

但是法國人也並沒有就此放棄北段,而是把從南段節省下來的兵力,用來加強北段,倒也非常不錯,所以法國戰敗跟馬奇諾防線本身沒太大關係。

戰前法國人也不是傻子,南段已完成的防線基本上就不用操心,精力都集中在北邊沒修築防線的地段,也做好在這裡打仗的準備,比利時方向是不利於大兵力集結進攻的山地,也就是阿登高地,如果德國人從這個方向走,炮兵是個大麻煩,以當時炮兵的機動能力。所以即使這裡出現德軍,法國也有足夠的時間反應,並調兵過來。所以法國人與盟友英國的聯軍主力,都集中在最適合德國進攻的荷蘭。

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結果等開戰了,德軍就是從阿登打過來,不過根本沒帶炮兵,而是利用新的裝甲突擊戰術,用坦克衝出阿登地區,直接突擊通過了馬斯河。更丟人的是,部署在荷蘭的英法聯軍,也沒能頂住德國人的進攻,一退再退,一路敗到了敦刻爾克……

如果法國人在戰前,可以在整條東部邊境完成完整的馬奇諾防線,以戰爭之初,靠I號、II號坦克當家的德國,對法國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

馬奇諾防線堪稱法國版“長城”,法國設想有了這樣的鋼筋混凝土防線能夠節省國防開支、威懾德軍、防止德軍發動突然襲擊、為法軍提供數週的動員時間、迫使德軍繞道比利時或瑞士,從而讓法國本土避免戰禍。而在實戰中,大批機械化德軍閃擊比利時,翻過阿登山區後,繞過了阿奇諾防線直取巴黎。

戰爭是你是我活的殘酷鬥爭,法國人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無非想借助堅固工事保存有生力量。君不見2003年伊拉克戰爭,在各方面均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落地後的首要任務便是挖築工事,很多戰壕又高又大。但工事僅僅是基礎,還有更重要的軍事應變能力。

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馬奇諾防線得名於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安德烈·馬奇諾,從1929年開始建造,到1940年才逐步完工,在當時的造價就高達50億法郎。主要由混凝土堡壘、障礙和防禦武器構成。整個防禦主體部分綿延數百公里,整個工程耗費甚巨,當時僅修建了法德邊境。法國人設想馬奇諾防線能夠承受多種武器的轟炸,而其內部則設置多種武器、發電設備、戰地醫院、廚房等。

正當法國人料想馬奇諾防線能夠承受德軍正面攻擊時,德軍反其道行之,其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而主力部隊則偷襲阿登高地,他們穿越馬士河後直接將英法軍隊逼至敦刻爾克。如果不是最後大撤退取得成功,可以想象諾曼底登陸的力量會弱很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法國參戰人員傷亡很大,馬奇諾防線就是為了在戰略上防禦對手而修建的,法國主要是為了虛線戰場的防禦,所以必須加強防禦力量,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就提出了在法國東北邊境修建防疫公司,最後他的建議得到了批准,而且以他的名字進行命名。

從1929年12月份馬奇諾提出修建防線,一直到1936年完全完工,後來又在1937年開始,在馬奇諾防線的最北邊,沿著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修建了達拉第防線,這條防線一直延伸到北海邊緣,並且後續也對馬奇諾防線進行了加固,一直到德軍進攻法國的時候,整個工程都還在修建。

長達390公里的馬其諾防線,連接了從梅斯堡壘,薩爾地域一直到貝爾福堡壘的5個地方,馬奇諾防線由縱深6~8公里的防禦地帶,還有4-14公里的保障地帶組成。並且。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結合的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結合的防禦工事,還有裝甲和鋼筋混凝土組成的機槍和火炮防禦工事。

二戰中法國的馬奇諾防線真的一無用處,完全是個擺設嗎?

而且在地下還有指揮、休息、儲藏彈藥、救護、通風等等設備設施和房間,另外還挖了防坦克再好,埋了大量的地雷,還拉起了通電的鐵絲網。為了防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所遇到的毒氣攻擊,還設置了通風過濾設備。

如此強大的馬奇諾防線,如果德軍當時不是繞過這條防線,還有就是比利時和英吉利海峽之間的那一段防線沒有修建好,另外最重要的是,馬奇諾防線在法國和德國的邊界只修了150多公里,從龍骨用到比利時邊界地帶沒有修建,而這一段沒有修建的地方和馬奇諾防線都差不多長度了。

其實事實證明,馬奇諾防線並不是沒有作用,至少說從正面,要想在馬奇諾防線攻破是不容易的,有火炮情還有機槍火力的掩護,德國的車輛和士兵很難進入射程範圍,一旦進入,只會被消滅,事實證明,後來德國人果然是繞過馬奇諾防線,展開進攻的。

事實上,當初還是有人提出意見,覺得馬奇諾防線應該一直往前修,穿過比利時,但是由於當時比利時人想保持中立,所以就沒有同意,再加上法國也沒有那麼多錢,去支撐修建馬奇諾防線的延長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