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2019年10月21日,單鹼基編輯技術開創者,Broad研究所劉如謙(David R. Liu)教授在Nature雜誌發表題為:Search-and-replac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double-strand breaks or donor DNA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精準基因編輯工具——先導編輯(Prime Editor),無需依賴DNA模板便可有效實現所有12種單鹼基的自由轉換,而且還能有效實現多鹼基的精準插入與刪除(最多插入44個鹼基,或刪除80個鹼基)。

Nature 雜誌評論這一技術是“超精確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Science 雜誌評論它是“超越CRISPR”的重大突破,哈佛大學教授,CRISPR先驅

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說盛讚這一成果:“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先導編輯(Prime Editor),將Cas9酶(藍色)和逆轉錄酶(紅色)結合成複合物,在gRNA(綠色)的引導下,將該複合物帶到DNA雙螺旋(黃色和紫色)的特定位置,並保留在該位置插入新DNA序列。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在2012年被髮明的極其強大的基因組編輯工具,2013年2月,張鋒等人首次將CRISPR技術用於人類細胞的基因編輯,很快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果,目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開始用於人類遺傳病治療的臨床試驗。但是,

目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仍然顯得有些笨拙

CRISPR基因編輯有時會改變它不應該改變的基因,也就是所謂的脫靶效應,此外,CRISPR基因編輯依賴於DNA雙鏈斷裂,從而可能導致基因編輯後的細胞出現不可預期的混亂,這些缺陷的存在限制了其在基礎研究和農業中的使用,並在醫學上構成安全隱患。

2016年4月20日,劉如謙等人在 Nature 發表論文,首次可以通過可靠、可預測的方法,實現對改變活細胞基因組中的單個鹼基進行修改。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2017年10月25日,劉如謙等人進一步升級,開發出了單鹼基編輯器(Base Editor),將Cas9APOBEC(胞嘧啶脫氨酶)整合,能夠在不造成DNA雙鏈斷裂的情況下,將A-T鹼基對轉換為G-C鹼基對,實現對基因組點突變的定點矯正修復。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許多遺傳性疾病是由單個鹼基突變導致的,因此,單鹼基編輯器的出現,為治療許多單鹼基遺傳病提供了強大的方法,劉如謙也因此被 Nature 評為“2017年影響世界十大科學人物”。

但是,單鹼基編輯器有侷限性,並不能任意編輯所有鹼基,而且,2019年3月1日,中國科學家楊輝高彩霞各自在 Science 發表研究論文,正是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嚴重的意料之外的脫靶效應,這也為原本前景樂觀的單鹼基編輯技術蒙上了一層陰影。詳情:中國團隊證實單鹼基編輯存在嚴重脫靶效應

不能任意編輯所有鹼基

存在脫靶效應,這是單鹼基編輯技術面臨的兩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許多卓越的科學家在不懈努力,以期開發出效果更好、脫靶性更低的單鹼基編輯系統。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劉如謙團隊在Cas9酶gRNA兩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造:

一是改造gRNA,在其3’末端增加了一段RNA序列,形成所謂的pegRNA

二是改造Cas9酶,將Cas9酶的變體(H840A突變型,只切斷含PAM的靶點DNA鏈)與逆轉錄酶融合,形成融合蛋白複合體。

pegRNA的3’端序列有雙重角色,一段序列作為引物結合位點(PBS),與斷裂的靶DNA鏈3’末端互補以起始逆轉錄過程,另一端序列則是逆轉錄的模板(RT模板),其上攜帶有目標點突變或插入缺失突變以實現精準的基因編輯。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劉如謙團隊對 Prime Editor 在人類和小鼠細胞中進行了175種以上的基因編輯實驗,成功修復了導致鐮狀細胞性貧血症Tay-Sachs病的基因突變。

鐮狀細胞性貧血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編碼血紅蛋白的基因中發生了AT的單鹼基突變,導致血紅蛋白β-肽鏈第6位氨基酸穀氨酸變成纈氨酸,構成鐮狀血紅蛋白,取代了正常血紅蛋白。該疾病的純合子很難存活到成年。

Tay-Sachs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HEXA基因發生突變,多出4個鹼基,導致HEXA基因編碼的脂質分解酶失活,從而導致神經節苷脂在大腦中聚集至中毒水平,通常患者只能存活至兩三歲,該疾病在猶太人中發病率相對較高。

這兩種遺傳病,使用傳統的基因組編輯系統要麼無法修復,要麼效率低下。

而劉如謙團隊使用 Prime Editor 成功修復了這兩種基因突變,不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脫靶效應更低,劉如謙團隊在論文中表示,該技術“原則上可以修復75000種已知致病性人類遺傳變異的89%”。

為了促進先導編輯(Prime Editor)發展,進一步檢驗和改進這種新型基因編輯方式,劉如謙團隊已向學術界和非盈利組織免費公開這一系統。

據瞭解,劉如謙已圍繞這項新鹼基編輯工具Prime Editor創建了新公司 Prime Medicine 。這也是劉如謙作為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的第七家科技公司。

之前劉如謙張鋒等人已聯合創建了三家基因編輯領域公司:基因編輯醫療公司Editas Medicine、單鹼基編輯公司

Beam Therapeutis、基因編輯農業公司Pairwise Plants。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華人學者劉如謙放大招,開發新工具可治療90%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


張鋒教授(左)、David Liu教授(中)、J. Keith Joung教授(右)

其中,Editas Medicine已經成功上市,Beam Therapeutis也已經提交上市申請,Pairwise Plants已獲得數千萬美元融資。

給跪了。。。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1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