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战场上阴云密布,狂风猎猎作响,此时的天气一如腓特烈大帝的心情。此时的他正凝望远方战场的普鲁士军队不断冲击奥军阵地,并渴望着前线的将士能给他带来捷报。普军长时间未得寸进似乎已经耗尽了他的耐心。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然而,随后布鲁曼陶将军被奥军击落下马且陷入昏迷,这不仅给了他沉重一击,难道他针对奥地利的第一场战役将以失败告终?如果这样,面对周遭敌对强国,才堪堪崛起的普鲁士命运又将何去何从?这场事关普鲁士命运的战役,便是源自七年战争中的首次普奥大战——罗布西茨战役。

一、心怀鬼胎的欧洲各国

论起这场影响普鲁士命运的大战,还需得从十八世纪上半叶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讲起,此战牵涉了诸多欧洲国家。后来,战争虽然结束,但并未组建一个有序的利益体系,留下了一系列病端。

例如,普鲁士借着奥地利的内乱,谋夺了原本属于奥地利的西里西亚,此行径在战后一直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利亚·特蕾莎记恨。为此,她对奥地利进行一系列改革,并立志夺回西里西亚。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当时,英国与奥地利、俄罗斯本是盟友,但是英国却为了扫清法国在海上的势力,保护自身殖民地和在德意志汉诺威地区的利益,竟然将普鲁士也给拉进联盟,试图彻底孤立法国。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自是乐见其成,毕竟他也知道奥地利的报复心理以及俄国向西扩张的野心,如果有英国从中干涉调停,那普俄两国也不好下手。

英国的行为自是招致奥俄两国的不满,它们觉得英国让普鲁士加入联盟,无疑背叛了它们的盟友关系。对此不满的还有法国,原本法国就和英国矛盾愈发尖锐,但它的盟友普鲁士却忽略它的感受,与英国结盟。纵然腓特烈大帝再三安抚法国,但路易十五却不再相信普鲁士的契约精神。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恰在此时,奥地利率先放下了与法国过往的仇怨,派遣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与法国结盟。但此时的法国认为,普鲁士比奥地利更善战,如果与奥地利结盟,将矛盾明面化,那法国的敌人就不止英国了,势必会陷入英普两线作战,故法国持观望态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随着英国在英法海战中失利,它于1756年5月17日向法国正式宣战。同时,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收到安插在各国的间谍的情报,认为奥地利已经联合周围各国为普鲁士设下陷阱,于是决定先发制人。由此,七年战争便拉开了帷幕。

二、围点打援,以逸待劳

18世纪中期的普鲁士王国由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以及诸多飞地所构成,在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的联系被萨克森切断,腓特烈二世心中一直想要征服萨克森,使得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能够地理上形成一个整体。萨克森选侯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将普鲁士视作最大威胁。所以当听闻间谍回报萨克森在征兵时,腓特烈断定奥地利已经和萨克森打成共同目的,并与周边国家一同妄想对普鲁士下手。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公元1756年8月29日,腓特烈二世对奥地利和萨克森不宣而战,以打乱敌国的军事动员计划,并同时就先发制人的战争行径向盟国英国致歉,以获取英国的信任和支持。

之后,一路普军在腓特烈的带领下快速翻越奥得河入侵波西米亚(今日捷克绝大部分地区),另一支普军则自西里西亚入侵摩拉维亚(今斯洛伐克)。此时,奥地利和萨克森都还在为战争做准备,因而被普鲁士军队打得措手不及。

普军的奇袭使其成功占据了德累斯顿,轻松夺取波西米亚和萨克森全境。后来,只剩一万八千余人的萨克森残军且战且退逃到了德意志东南的皮尔纳自由邦的两座坚固城堡做最后抵抗。这两座城堡分别称为"柯尼斯坦和索能斯坦"。然而,腓特烈将这萨克森军围困后却并没有赶尽杀绝。但实际上并非他良心发现,而是他想利用此地的萨克森军守株待兔。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现在的普鲁士军队如果将此处敌军彻底围剿,再转去攻打奥军,不仅会给奥军更多准备时间,还会在夺取城池时遭遇攻坚战。如果普军将此处围困,则会给奥军以为有机会挽救萨克森军的错觉,进而抓紧时间前来解围,以此维护奥地利作为宗主国的地位。因此,普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就可以以逸待劳,有所准备地迎接战斗。

三、普军设伏罗布西茨

事实上一切都在腓特烈的预料之中,当奥地利政府听闻普鲁士对萨克森穷追不舍,当即乱了阵脚,奥军当即紧迫拼凑出三万五千余人的援军,启程赶往皮尔纳进行救援。担任此战指挥的奥军军官是马克西米利安·尤利西斯·冯·布劳恩伯爵,他以谨慎的作战风格著称,他的爵位并非承袭祖上,实际上他的家族是逃离英国的流亡者,他的爵位全靠他自己打拼而来,可见他不是易予之辈。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就在奥军正在赶赴皮尔纳的同时,腓特烈已经得知奥军另一支约三万人的军队就在附近,一旦这两支奥军会师,那势必会导致普军惨败。因此,普军必须要击退两支中的任何一支,才能防患未然。所幸的是附近的奥军被施维林军团牵制,腓特烈得以决定前往皮尔纳附近奥军的来路罗布西茨迎击布劳恩伯爵的奥军。

公元1756年9月30日,奥地利前卫军在罗波许山西行之际遭遇了久已设伏的普鲁士军队,被普军杀得丢盔卸甲,狼狈撤退,普军首战告捷。布劳恩明白,此时正面迎击高地普军是极不明智的表现,采取守势,伺机而动才是当务之急。因此,布劳恩当即令军队后退到易北河南岸的罗布西茨镇,背水寻找合适的阵地南北排开成横队阵型。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此时,布劳恩拥有26500步兵和7000骑兵,他让儿子约瑟夫指挥右翼,布置于背对易水河和小镇的防御位置,而左翼则布置于易北河分支出来的艾格河东岸,他本人位居中央,以协调左右两翼战斗。随后,奥军又在当夜构建简易攻势,而这一切都在普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行动极为隐秘。

四、腓特烈大帝的犹豫

此时,位于西面山腰上的普军也在设营布阵。腓特烈率领的普军虽然人数只有奥军的六成,但战斗力远在奥军之上,毕竟两万五千人的部队中有一万名是精锐骑兵。同时,普军还拥有40门加农炮和20门曲射野战炮。当晚,腓特烈让费迪南德亲王指挥普军右翼对奥军左翼进行佯动,而布伦瑞克公爵则带领5000兵力迂回奥军右翼进行给予其关键一击,他则负责从中路正面迎敌。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翌日凌晨四点,黎明的晨光还未到来,此时仍是万籁俱寂,但肃杀的气息却笼罩在了普军军营。此时,整装待发的普军在腓特烈带领下悄然前行,试图出其不意攻入敌军军营。然而,在距离敌营不到一公里的斯洛维茨道路上,腓特烈遭遇了奥军在夜间偷偷修筑好的工事,这道沟堑让腓特烈和他的先锋部队极为狼狈,所幸腓特烈并未受伤。

深感不妙的腓特烈当即令撤军,并令骑兵进行侦查,进而发现了敌人在正面已经布好陷阱有备而来。因此,腓特烈认为如果不率先从两翼进攻,夺取中路敌军南端的斯洛维茨,切断中路与左翼的联系,以及迂回北面偷袭并击溃右翼,就算不计伤亡攻下阵地,也只不过让奥军退回更有利的地形罢了。甚至他们一旦渡河,将会令普军更加被动。故而,腓特烈改变计划,把主力的骑兵队和掷弹兵队调往南翼,尝试夺取斯洛维茨。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于是,普军向斯洛维茨发动了第一波攻击。但奥军利用地形和大炮,击退了冲锋的普军掷弹兵。但普军旋即再度重整,正午在炮兵掩护下,冯·布鲁曼陶率领骑兵发动了第二次冲锋,可仍然遭受同样失败,布鲁曼陶甚至被敌军击中,落马昏迷。南翼久攻不下以及主将的昏迷,让一往无前的腓特烈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打算撤退。但布伦瑞克亲王却否定了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加强对南翼的进攻,等待左翼迂回队出现再发动总攻。

五、奥军腹背受敌

就在普军在南翼与奥军战得如火如荼之时,发现普鲁士把重心南移的布劳恩将军暗中让骑兵从易北河畔的河床绕过罗波许山,奇袭普鲁士左翼。可是颇为滑稽的是,他的迂回部队好巧不巧与普军左翼迂回偷袭奥军的部队相遇,并在密林中爆发了战斗。然而奥军骑兵优势在丛林中难以展现,所以被普军步兵击溃,可奥军全军却对此事毫不知情。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此时,布劳恩中路部队在面临普军对斯洛维茨的猛攻压力越来越大,不断从南北两翼调兵加强中央防御。然而他的举动却使两翼防御更加虚弱。下午两点半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这令双方火器受到了极大限制,可这却给了普军偷袭和冲击奥军的机会。此时右翼的约瑟夫将军忽然发现军营陷入惨烈的哀嚎,原来普军的迂回部队不知何时已经发动了对奥军的偷袭。

此时普军不等约瑟夫反应,便已将他的性命夺取,布劳恩老帅的儿子就此丧命,右翼奥军彻底崩溃。就在布劳恩不断击退普军,信心大增准备反攻之际,却遭受了普军迂回部队的偷袭,此举令他内心巨震。纵然腹背受敌,危在旦夕,但布劳恩终究不愧为老将,纵然大敌当头他却仍旧临危不乱,果决地收拢左翼和中央部队,抛弃沉重的辎重和火器,部队撤回易北河以东。最终,此战以奥军战败告终。

罗布西茨战役:普鲁士四面楚歌,普鲁士军队如何以少胜多夺取生机

虽然此战普奥两军都损失了三千多人,可谓旗鼓相当;但实际上,从战略角度而言,奥军却未能完成为皮尔纳萨克森军解围的任务,而且在撤退时丢弃大量装备,也使得奥军的战斗难以为继。所以普军以三千士兵的代价成功瓦解了奥军的进攻,使得其在次年才能恢复元气。这让普军可以放心大胆地消化波西米亚和萨克森的战果,令普军转危为安。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倘若此战布劳恩伯爵能够在罗布西茨与腓特烈僵持,将普军拖入消耗战,鹿死谁手还真难预测。但是他谨慎的作战风格却让其保存实力,一味被动防守,最终导致了后来的局面。

俗话说,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唯有拥抱变化,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世界上没有无坚不摧的盾,一味采取守势终究不如主动进取。唯有主动拥抱变化,如腓特烈般坚持,并抓住机遇,才能获取成功。于人于国,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才能走得更远。因此我们应该同前辈那般,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为中国在世界展现风采,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而奋斗。


《七年战争和"外交革命"》 张附孙

《试析七年战争中英普同盟的建立和破裂》 赵军秀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战役》 顾剑

《The 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 Dennis Showalter

《十八世纪的战争》 伊恩·威斯特威尔

《世界谋略大典》 吴井田

《世界文明史》 威尔·杜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