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枉言


天津為退海之地,意思就是海面下降或者陸地上升形成的地理環境,現在塘沽、漢沽還有鹽場,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因此,天津地勢低窪,沽坑相連,帶“沽”的地名數量很多,有七十二沽之稱,像什麼直沽、葛沽、丁字沽,大沽、盤沽、鹹水沽,您看就連古文化街街口的牌坊上,都寫著“沽上藝苑”,而七十二沽中又以“三沽”,即大直沽、丁字沽、西沽之歷史最為悠久,所以“三沽”也是天津的別稱。

西沽,再見


紅橋區是天津這座城市的發祥地之一,而“三沽”之一的“西沽”,則是紅橋區內,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個文化聚落。

雖然西沽已經拆遷,但在歷史與現實交匯的長河中,它仍舊留下了許多獨特的履痕。


西沽,再見


鳥瞰西沽@枉言


西沽,位於老城廂西北方向四里,子牙河入北運河處。

西沽,再見


西沽得名於西沽村,據說在明初建村時,北運河稱為沽河,因其地處沽河之西,故名“西沽”。關於西沽的最早記載大概在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天津兵備道造渡船,並在西沽等七地設渡口。這大概就是西沽村的前身。


西沽,再見


西沽楊家渡口@天津記憶


之後,沿河一帶居民逐漸增多,西沽聚落逐漸繁榮。西沽有條街,名為“宣家渡口”,就是因為緊鄰宣家碼頭而得名,與北朱家衚衕、倪家衚衕、新榮衚衕等相交。

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而西沽村最初形成在西沽臨河的三官廟前後,沿西沽公園東南側至陸家衚衕的三角區域。西沽聚落的原生點就是三官廟一帶。


西沽,再見


83年西沽地圖


三官廟屬道教廟宇,供奉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乾隆皇帝多次臨幸西沽,曾在三官廟大槐樹下避過雨,三官廟在清末民初改建為天津市第32小學,解放後改為西沽小學,那棵大槐樹也保留了下來,上面繫著紅絲帶,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西沽,再見


西沽小學裡的龍鳳槐


一個聚落的繁榮與否,最直觀的就是看它廟宇多不多,廟多說明人多,在古代,人口就意味著生產力。而西沽除了三官廟,還有龍王廟、藥王廟、三聖堂、土地廟等等……

即便這些廟宇不在了,西沽也依然存在與其相關的地名,如三官廟前、龍王廟前、藥王廟後等。

西沽大街九十五號,就是土地廟和三聖堂的原址(兩廟相對,三聖堂供奉的分別是:孔子,釋迦牟尼和太上老君),解放後政府在原址上建立了西沽派出所,後又改為西沽街道辦事處。

西沽,再見


西沽的龍王廟原址在新紅橋下坡以北,紅橋北大街中段,大約建於清乾隆年間,據說規模比大悲院還大。

解放後的1952年時修建紅橋北大街時將此廟拆除,留有龍王廟前街,龍王廟后街(現金家衚衕)和龍王廟東街等地名。


西沽,再見

金家衚衕(龍王廟後衚衕)


由於西沽靠近碼頭,耕地稀少,這也決定了西沽的定位必須是城市生活區。清乾隆年間龍王廟建起之後,西沽的生活區域再次擴大,也是這時,在西沽歷史上,最具有指標性意義的衚衕——鹽店街形成了。

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紅橋區地名志》載,鹽店街約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前後建成。鹽店街東起西沽大街,西至紅橋北大街,貫穿公所、藥王廟、龍王廟等核心區域,形成西沽的商業中心。


西沽,再見


拆遷後的鹽店街


和鹽店街相交的公司前街,也是西沽的中心地帶,清朝末年,丹華火柴公司建成,俗稱“洋火公司”,該街也就改名為“公司前”了,當年西沽的平民家庭婦女就常以糊洋火盒為副業補貼家用。

西沽,再見


大致此時開始,西沽從靠水吃水碼頭經濟,向商業服務性經濟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西沽的繁榮程度及人口規模也成為周邊之最,根據記載,西沽在當時已有超過1600戶居民,是不折不扣的大村了。

進入近代,西沽得到再一次的大發展,西方文化的傳入,也導致他們的宗教傳入西沽。


西沽,再見


西沽教堂


在西沽衛生院西邊,有一條街,名為教堂街,1902年,公理會領袖利用在義和團運動後所敲詐的賠款,大量修建新教堂。1906年他把公理會的傳教中心從紫竹林遷至西沽,並修建了西沽教堂。此後西沽成為了基督教公理會的活動中心。

西沽,再見


提義和團,必須要提的就是今天西沽地區的地標——西沽公園了。

清朝末年,海光寺那片地方被清政府設立了機器製造局,什麼大炮、洋槍、雷管、輪船全都在那存著,存這些武器裝備肯定要有個倉庫,這個倉庫叫“老三營武器庫”。

西沽,再見


後來老三營武器庫遷到了西沽,改稱西沽武器庫。

到了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天津,把西沽武器庫佔了,經過義和團和清軍的共同抵抗,又重新奪了回來。但是洋鬼子不能把武器留給中國人,撤離之前把武器庫炸了。在2001年修建北洋園時,出土了兩門鐵炮,就是是100多年前西沽開武庫時的遺存。


西沽,再見


西沽武庫古炮

西沽,再見


北洋園光榮道口


奪回武器庫後,東南部被開闢成了菜園子,也挖了一些池塘種蓮藕。所以以前西沽公園後門附近有條路,叫武庫菜園路,就是從這來的。這條路幾經拓寬,成為了紅橋北大街。所以在現在的地圖上是搜不著了。


西沽,再見


80年代天津地圖


到了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袁世凱督直,政府在武器庫的西邊廢墟上建立了北洋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學,但天津人那時候習慣稱它為“西沽大學堂”。1951年9月,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定名為天津大學,遷到了七里臺。又在北洋大學的舊址上建立了天津工學院,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工業大學。


西沽,再見


西沽大學堂


送走西洋鬼子沒幾十年,1937年東洋鬼子又來了。小日本的偽南滿鐵路株式會社,把之前的菜園、荷塘全改為了稻田,建起了畜產綜合農場。

直到1949年建國後,政府把原來的畜產綜合農場改為農林水利局苗圃,最終於1958年將此地改建為西沽公園。


西沽,再見


西沽公園舊照


可以說,西沽,其實就是天津衛幾百年歷史的濃縮版,西沽的每一條街,每一處院落,都是天津民俗、歷史、宗教等等方面的縮影。

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西沽,再見

來源@天津記憶


最近20多年,天津歷史悠久的老住宅區片隨著推土機的轟鳴,在地圖上一一消失:老城裡拆了,南市拆了,西沽也拆了。

即便揣著8萬多一平的拆遷款,西沽的老住戶們,依然會懷有一份惋惜和不捨,因為有些東西,確實是錢買不回來的。

西沽,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