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在四十三年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

yunyaling1987


中國古人信奉“多子多福”,子嗣的繁盛不但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表現,更能在諸多兒子中間選擇賢良者繼承自己的衣缽,使得自己未竟的事業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這一點在古代帝王的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皇子不但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更能在自己駕崩之後維護自己的尊嚴。像明武宗朱厚照,生前放蕩不羈、不受管束,在《明史》之中可謂是被黑的最慘的一位,他的悲劇就在於後繼無人,堂弟嘉靖以外藩入繼大統,自然不會為他這位尊者諱言。

然而,沒有兒子是一種煩惱,兒子多了也不見得好到哪去。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不但數量驚人,而且各個優秀,這讓晚年的康熙甚為苦惱,甚至有些駕馭乏力的感覺。最後十幾年的時光中,“九子奪嫡”險些讓這位“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千古一帝晚節不保。


胤禩的賢能的確有目共睹

八阿哥胤禩剛開始在“九子奪嫡”之中是力量最為強勁的一位,不但網羅了九阿哥胤胤禟、十阿哥胤䄉為其出謀劃策,就連四阿哥胤禛的同胞兄弟——十四阿哥胤禵也毫不猶豫的站在他的這一邊。

胤禩自幼聰明好學,深得父親康熙的喜愛,在他13歲的時候,就和自己的大哥、三哥、四哥一起封為貝勒,這在康熙的諸位皇子中,是受封貝勒最為年輕的一位。除了聰明伶俐之外,胤禩平時待人謙遜,禮賢下士,在眾多的大臣之間,也搏得了一個“賢明”的稱號,這讓康熙很是高興。

胤禩之所以悲劇,不是說他才能不夠,而是他沒有胤禛洞察皇帝心思的判斷。康熙47年,皇太子胤礽因狂悖不法被康熙廢黜,儲君出現真空,胤禩成為了呼聲最高的皇子,對於儲君位置的渴望,胤禩表現的極為明顯,這讓康熙感到很不舒服,在康熙看來,他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兄友弟恭,即使太子被廢,也不應該落井下石,畢竟血濃於水。



這一點胤禛就把握的很有分寸,他不但沒有詆譭太子,反而盡力為太子求情,希望康熙能給太子一個機會,這讓康熙很受感動。而反觀胤禩,不但公然跳到前臺,還弄了個術士張明德搞“讖語”,不但讓康熙很反感,而且廢黜了他貝勒的爵位。

這一次,胤禩雖仍在文武大臣之間保有聲望,然而卻徹底失去了爭奪儲君的機會,正所謂“朕不給,你不能搶”!

雍正的報復手段

眼看爭儲無望,胤禩退而求其次,雖然自己不能被立為儲君,可讓自己陣營的登基也未嘗不可。後來,他開始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包裝”十四阿哥胤禵上,希望胤禵能在西北立下大功,順利接班,從而保證自己集團的利益。

然而,康熙61年,皇帝在暢春園突然駕崩讓一切計劃毀於一旦,隆科多捧出大行皇帝的遺詔,宣佈皇四子胤禛繼位,一切都已成定局,胤禩也只能俯首稱臣,這一刻,他明白自己的下場終歸是一場悲劇。


登基之初,雍正為了穩固朝局,並沒有發作,先是為了避諱把兄弟們的“胤”字改為“允”字,而且還出乎意料的把允禩封為和碩廉親王,與允祥、馬奇、隆科多共同總理朝廷事務。在外人看來,難道兄弟倆會重歸於好,共理朝政嗎?

然而並沒有,從雍正二年開始,雍正解決了西北羅不藏丹增在青海的叛亂,並且一手解決了年羹堯,允禩在朝中就失去了牽制的作用。在掌握了絕對的權力之後,允禩的悲劇也就不遠了。

雍正四年,允禩、允禟被宗人府除名,為了羞辱,雍正還把他們的名字改為“阿其那”、“塞思黑”,就是滿語中的“豬”、“狗”的意思。被圈禁在高牆之內,不到一年,允禩就憂憤成疾,一命嗚呼了。

乾隆為何要給允禩平反?

乾隆43年,乾隆皇帝開啟了大肆平反的行動,不但給多爾袞、多鐸、鰲拜平反,而且也給父親的死敵允禩、允禟平了反,恢復了他們的宗籍。


按照乾隆皇帝的話說,是雍正臨死前對於兄弟們的殘忍手段有點後悔,囑託乾隆能夠予以糾正。但我認為這不過是乾隆給老爸一個臺階下,畢竟不能因為給允禩平反而損害了老爸的權威。

從雍正四年到乾隆四十三年,九子奪嫡的風波也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當時的恩恩怨怨,政治影響早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況且雍正打壓兄弟的藉口沒有真憑實據,雖然靠著權力強制執行,然而在民眾或者大臣之間,是很難服眾的。乾隆這麼做,一是贏得了宗室的支持,二也是為雍正挽回了顏面。

再者,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面對如此好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父輩之間的恩怨其實在他心中並沒有多少記憶,為他們平反,還能獲得“仁君”的賢明,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乾隆不僅為胤禩平反,還恢復了所有遭到雍正嚴懲的皇叔們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說,乾隆這樣做是否定雍正的決策,是大不孝行為,其實乾隆這樣做,和當時的政治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乾隆繼位)

說起來,清朝經過康熙和雍正兩朝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乾隆接手的時候,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再加上在交接王位的問題上,得到雍正很好的安排,因此比之前幾朝皇權交接都要順利。

乾隆在年少時與康熙有過一年的交集,可以說在他心目中,康熙是他的偶像,康熙的仁政也讓他深受影響。

乾隆繼位之前,由於得到雍正的保護,沒有發生與前朝大臣互通往來的問題,因此在他繼位後,沒有可以用的心腹,只能遵雍正遺詔,任命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為總理事務大臣。

乾隆在幾位大臣的輔佐下,對雍正的鐵腕政權進行了一些反思,並整改了一些嚴厲的政策。

乾隆的舉措立刻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擁護,據清人袁枚記載,乾隆元年,乾隆每下達一個詔令,都會受到朝臣和百姓的歡呼,甚至在民間將乾隆比作堯舜之君。

(康乾盛世)

乾隆想做一個仁政愛民的明君,也想做好愛新覺羅家的當家人。

他不光要得到民心,還要得到宗族的支持,這樣他的皇權才能更加穩固。因此,他本著“親親睦族”的態度,為曾經被雍正圈禁的皇叔允䄉、允禵等人一一翻案,並解除圈禁,恢復了他們的爵位,部分人甚至還恢復了官職。

此舉不光緩和了皇室成員為爭奪儲位產生的歷史矛盾,還安撫了宗室人心,乾隆的皇權得到了穩固。

不過皇叔允禩和允禟兩人卻遲遲沒有翻案。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下諭旨恢復了允禩和允禟的原名,併入宗籍。

乾隆為何要拖這麼久才為允禩和允禟翻案呢?

其實早在乾隆初年,乾隆本來想一併翻案,但是新帝繼位,便不斷地推翻先帝的決策,是極為不孝的行為。

(胤禩)

胤禩與胤禟當初和雍正爭儲時,是最為針鋒相對的兩個人,雍正恨他們恨到無以復加,不僅削除了他們的爵位和宗籍,還給他們改名“阿奇那”和“塞思黑”(豬和狗的意思),最後將他們永久圈禁在高牆之內。

如果乾隆在這件事上也否定了雍正的決策,那就相當於是當著天下人打雍正的臉,這事他不能做。

因此他一直在考慮怎麼找一個藉口既能維護雍正的顏面,又能為允禩和允禟兩位皇叔翻案。

乾隆四十三年,老一輩也死得差不多了,歷史傷痕也漸漸癒合。

乾隆適時地下了一道諭旨,先是說胤禩與胤禟就“心術而論”,“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以此肯定了雍正處理二人是正確的。

(雍正劇照)

然後又說胤禩與胤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意思是說雖然這二人有怨尤誹謗,但沒有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對此頗有悔意。

最後乾隆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意思是說自己已經親政四十三年,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說,後世的人就更不敢說了,因此他為胤禩與胤禟翻了案,不光恢復了他們的名譽,還一併收入宗籍。

乾隆這樣做,一方面也維護了雍正的顏面;另一方面,藉口雍正晚年後悔當初對兄弟太過嚴厲,圓了他的心願;最後也是顯示自己“親親睦族”的寬大氣度,為自己博個明君的好名聲。

不過,憑心而論,乾隆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確是值得稱讚的,畢竟在雍正及以前,宗室兄弟之間心狠手辣有之,爾虞我詐有之,唯獨缺少一絲溫情,乾隆這樣做也是為愛新覺羅後世做出了表率。


張生全精彩歷史


九子奪嫡中雍正脫穎而出,八阿哥和九阿哥被雍正削去了宗籍,贈名為“阿其那”、“塞思黑”,且被囚禁至死。後來乾隆在乾隆四十三年為八阿哥和九阿哥平反了。

乾隆登基後不贊同雍正的某些政策和做法,所以他繼位之後對雍正之前的政策有了一定的調整,對敏感的一些政策進行了改變和補充,但沒照抄照搬雍正的一套,這可圈可點。


康熙是縱橫捭闔的主,主張仁政治國,乾隆自小受到康熙爺爺的喜愛,也想勵精圖治成為千古名君! 乾隆四十三年,頒佈了旨意,為雍正朝的八阿哥、九阿哥平反,意思如下:

八阿哥和九阿哥當初結黨營私,但與雍正皇帝是親兄弟,胤禩等人自作孽不可活也就算了,但雍正的判定是出於當初眾大臣的意思,所以,作為孫子,現在我為他平反,以完成父親生前來不及完成的願望。


乾隆是好大喜功的主,這說辭也完美無缺、天衣無縫!但熟悉歷史的人都曉得:這不過是巧妙的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和伎倆罷了,他真正的目的是妄圖彰顯自己仁政愛民,心懷寬廣,雍容大度,會來事罷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雍正上位後,打壓曾經的對手,將自己的兄弟整得慘不忍睹。乾隆當皇帝不到兩個月,就頒佈諭旨,開始給雍正的政敵平反。

胤禟與胤禩的後代又成了皇族,搬回王府,重新過上貴族的生活;胤䄉也被放了出來,還給安排工作;胤禵不僅重獲自由,而且得到乾隆賞賜的公爵、府邸和錢財。等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徹底為胤禩平反,恢復胤禩的宗室身份,並錄入玉蝶。

在清朝強調以孝治天下,乾隆給胤禩等人平反,完全是與雍正對著幹,那他為何還要這樣做呢?

乾隆的內心深處,對雍正有著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他看不上父親帶有法家風格的執政思路

乾隆從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崇拜的是施行“仁政”康熙。康熙是很有人情味的皇帝,不僅有政治手腕,而且為人比較寬厚。弘曆第一次見康熙,就發自內心地覺得親切。

乾隆能夠當上皇帝,與康熙也有間接關係,爺孫兩感情不錯。既然胤禩等人是康熙的兒子,乾隆看在爺爺的份上,可以酌情考慮。

雍正的個性與康熙截然相反,弘曆在他面前,就像賈寶玉在賈政面前一樣,只覺得害怕,不覺得親切。對於雍正,乾隆在上位之前就已經頗有不滿。

弘曆曾寫過一篇議論文——《寬則得眾論》,論述如何做一個好皇帝。他說做好皇帝的第一條標準就是寬容大度,“包荒納垢,宥人細故,成己大德”,容忍臣子的“小毛病”才能贏得民心。

這篇文章是在隱晦地批評雍正。雍正對兄弟殘酷,對臣子嚴苛,許多人已經心生不滿。弘曆不敢直接抨擊雍正,只能將自己的想法通過文章隱晦地表達出來。他一登基,就反雍正之道而行之。

乾隆想籠絡人心,做歷史上最成功的帝王

新天子登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爭取大家對他的支持。乾隆要贏得人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給別人嚐到甜頭。

被雍正打擊過的皇族,一個個都噤若寒蟬,如同驚弓之鳥。乾隆將他們釋放,讓他們重獲新生,這個舉動很自然就能讓他們對新天子感恩戴德。其他皇族看到乾隆的寬厚,也會有人由觀察轉為擁護。

乾隆曾系統地研究過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帝王,他將李世民視為自己的楷模。李世明治國理政的特點是什麼呢?寬厚、開明。所以乾隆也想做一個寬厚開明的帝王。要開明不能只停留於口號,還要用真實案例佐證,所以,乾隆善待雍正的對手能起到一個榜樣作用。

任何一個皇帝,不管多麼偉大,總會出現弊端。要青出於藍,就要勇敢地除舊佈新。事實上,清朝前期幾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都否定過前任,對原有的制度進行過革新。

雍正雷厲風行的措施,解決了康熙留下的問題,卻過猶不及。乾隆要有所作為、想當最有成就的帝王就必須突破雍正的框架、糾正雍正走跑偏的賽道。

雍正處理“八爺黨”案件時,將胤禩等人賜名“阿其那”、“塞思黑”,全家被開除宗籍,成為庶民,明顯量刑過重。愛新覺羅家族成員衣食無著,很不利於皇家形象,乾隆有必要重新評估。

總評:乾隆作為愛新覺羅家的話事人,要照顧對自己沒有威脅的家族成員,有必要為胤禩等人平反;作為大清的帝王,乾隆為胤禩等人平反是為了感天動地,為了青出於藍,為了彪炳史冊。


秋媚讀史


雍正十三年十月十八日的時候,乾隆剛剛登基,這時候可能是因為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燒到了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身上。

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是九子奪嫡這場鬥爭中的失敗者,雍正登基之初對他們還是很優待的,給他晉升了爵位,但是胤禩仍舊和雍正對著幹,後因為很多罪名,將他們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就是豬和狗,並給他們開除宗籍,囚禁至死,將他們的子孫後代也開除了宗籍,他們的檔案不得再進入皇族,而乾隆繼位之後,深感有愧,畢竟是皇族後代,做個普通百姓實在是不合適,後來乾隆恢復了他們宗室的身份,搬回了王府,而自己的親叔叔胤禵也放了出來,給了他爵位。聖旨是這樣寫的;
”允禩,允禟等孽自由作,得罪已死,其子孫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其宗碟之外,與庶民無異。當初辦理此事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處理之處,著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確議俱奏”<strong>

這個時候乾隆這麼做我覺得是一種理想主義的做法,學習祖父康熙的從政原則,寬大為懷,這也和乾隆從小接受儒家教育有關。另外,就和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一樣,總是懷揣著夢想的,乾隆也想當一個偉大的皇帝,學習唐太宗的寬厚,開明,自己也要創建一個貞觀盛世。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籠絡人心了,為了贏得大家對他的支持。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當政已經四十三年了,這個時候乾隆頒佈了聖旨為八阿哥和九阿哥平反,意思就是他們雖然是結黨營私,父親對他們的懲罰也是有點後悔的,只是礙於面子罷了,現在將替父親做出正確的決定,為二位平反,恢復宗室,恢復原名,收入玉碟。在這一年,他還為多爾袞,多鐸平反昭雪,修築陵寢,此外還有豪格復其原號,享配太廟。



這個時期乾隆已經是六十八歲了,已經是老年人了,一般來說人老了之後心態也變了,人也會由嚴厲變為仁慈起來,另外,這些年來他的思想統治,文字獄,反清復明的各種清除活動已經讓他達到了目的,到了這個時候為他的宗室沉冤昭雪也是為了一定程度上籠絡人心吧。


月光侃歷史


老實說,歷史上的八阿哥其實是怪冤的。

在康熙在的時候,老爺子拼命地打壓他,讓他毫無出頭之日;老爺子不在了,老四拼命打他,最終落了個悽慘的結局。

說真的,其實康熙也並不是怎麼特別討厭或痛恨老八,事實上,八阿哥的母親地位很低,但康熙並沒有因此而看輕他。

相反,八阿哥從小到大受到的恩寵比別的阿哥還要多,比如封貝勒爺,在同年齡段的阿哥中,八阿哥是最早的。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八阿哥好學、脾氣好、善解人意、會做人有關吧?



也正因為如此,在太子第一次被廢時,康熙令眾臣推薦一個阿哥為儲君,結果大學士馬齊等都推了八阿哥。

然而,康熙卻出爾反爾,絕不承認,因為其本意是希望眾臣重新推舉廢太子,沒想到居然是八阿哥!

由此,八阿哥悲慘的大半生,就是因為這個推舉事件開始了。

論事實,這事真不能怪八阿哥,畢竟,這是民主形式,八阿哥也是民心所向啊。

康熙認為八阿哥不能繼位,並不是因為他的母親出身低,而是認為他太柔弱,會被群臣所制,這是他絕不願意看到的。

其次,八阿哥是個妻管嚴,子嗣太少(只有一個),這也是康熙不同意八阿哥為儲君的理由之一。

於是乎,為了防止群臣再度擁護,康熙之後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八阿哥,其目的就要讓八阿哥和群臣明白——我絕不會選老八為儲君,就死了這條心吧!



等到雍正繼位後,其對八阿哥的影響力還是頗為忌憚的。早在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中,鬧事對風頭正勁又結黨的八王黨十分厭惡。

但是,其繼位後,卻用了個欲擒故縱的把戲,先把八阿哥和十三阿哥同時封為親王、總理大臣,但這個意義卻是兩樣的。

對老十三,雍正是真心信任並重用,但對老八,卻是明升暗貶,處處使絆子,有意要抓他的把柄。

結果,不管八阿哥做什麼,雍正總是要挑他的刺,八阿哥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終,在雍正四年正月,八阿哥被革去王爵,開除宗籍,交宗人府囚禁於高牆之內,其福晉也被命自盡,並挫骨揚灰。

之後,八阿哥被改名為“阿其那”,同黨九阿哥被改名“塞思黑”,大意是豬狗之類。



這還不解恨,最終八阿哥允禩並定罪40條、九阿哥允禟定罪28條,兩人在雍正四年八月與九月相繼死於非命。

從這個角度上說,雍正殺弟大體是可以成立的。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也就是近半個世紀後,乾隆發佈了一道諭旨,其中說:

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 但“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乾隆的話說得還是很中肯,“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



講真,這麼個大冤案,乾隆又離得最近、威望最高,他都不敢平反,試問後代子孫誰敢?

由此也可看出,乾隆對老爹當年骨肉相殘的舉措其實是頗有微詞的。

最終,八阿哥、九阿哥被恢復原名,子孫也歸入宗籍。

遲到的正義也是正義,雖然晚了點,但也算是為允禩和允禟恢復名譽了。


坑爹史冊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乾隆為其叔叔八阿哥平反是有其用意的。

一、彰顯他氣量大度,讓世人認為他是個仁慈的君主。

乾隆的八叔九叔因為參與了八王議政、唆使弘時暗害乾隆,這一切的事情是有的,當然這和雍正為了加固手中的皇權所使用的手段也有很大的關係,皇位自古便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乾隆作為雍正的兒子,皇位的勝出者,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對他的影響已經是微乎其微了,所以他為阿奇那(他八叔)塞斯黑(他九叔)恢復名譽,人都已經死了,政治也穩定了,現在的平反就給世人的映像是他是個氣量大度、仁慈的君王。所謂帝王心性就是這樣了。

二、為了皇室的團結,也是給自己的後代子孫的權位爭奪敲響警鐘的同時,做一個榜樣。

乾隆登基以後,不光是給他的八叔和九叔平反,還給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也進行了平反。

乾隆在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正月時發佈諭旨,其中說,就“心術而論”,允禩與允禟“覬覦窺竊,誠所不免,及皇考紹登大寶,怨尤誹謗,亦情事所有”,再次肯定了雍正對允禩和允禟的處理是正確的。但是,乾隆說到這裡時,突然口氣轉緩,說允禩與允禟“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因此,“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復原名,收入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乾隆的這些話表達了什麼意思,他的父親雍正的做法是正確的,不過皇室相殘他的父親也是有悔意的,只不過不得不做,我作為他的兒子幫他做。允禩和允禟其實最後就是讓雍正暗中給殘害了,這一點能瞞過老百姓,但是瞞不過朝廷和皇室的人。他這樣說既表達了他父親的悔意又表達了自己的仁慈,

現在已到晚年的乾隆深深的懂得當時鬥爭的殘酷,因為他就是親歷者,這種毫無親情可言的兄弟關係的冷漠,自己的後代之間也會發生,他現在的平反不但能給自己的兒子們敲響警鐘,還能維護皇室進一步的團結。況且阿奇那塞斯黑的意思是豬、狗。做為皇室的象徵龍,怎麼會跟這種稱謂聯繫在一起呢?皇室的正統與威嚴也是需要維護的,他們之間再怎麼鬥爭那是家事,是不能跟豬狗扯上關係的。試想如果長久這麼下去,是否會淡化百姓中皇室的威嚴呢?所以說乾隆為允禩和允禟的平反是有原因的,既能表達自己的仁慈、父親的悔意,還能維護皇室的團結與威嚴,這一切的平反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權威已經鞏固,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是我的理解,希望喜歡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我,謝謝。


逗號談歷史


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奪嫡”中,以失敗而告終的“八爺黨”首領八阿哥允禩,最終遭到了勝利者雍正帝(四阿哥)的瘋狂清算……

雍正帝 大清算“死敵”八阿哥

在羅卜藏丹津、年羹堯擺平之後,騰出手來的雍正帝,要開始對八爺黨算總賬了!



氣急敗壞的雍正帝說:“允禩既自絕於天、自絕於祖宗、自絕於朕,宗姓內豈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惡之人?"

隨後,削去八阿哥允禩一切爵位和封號,革除親王爵,開除宗室籍(開除愛新覺羅族譜了),貶為一介庶民,囚禁於高牆之內,還將其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豬”或“俎上凍魚”)。同黨九阿哥允禟,也被改名為“塞思黑”(滿語“狗”),大致意思是罵老八老九是豬!是狗!



八阿哥被清算的這年九月十四日,沒熬過多少時日就在獄死了。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折磨,加之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50年後,也就是乾隆帝四十三年,乾隆帝給這位八叔平反了,恢復已死去的八阿哥親王身份,拉回族譜,並將其諸多事宜,妥善安之。




乾隆帝為什麼給父親的仇敵八阿哥平反?

主要有2大方面原因:一個是政治需要,二是不乏情感因素。



1、政 治需要

後繼之君,給前任皇帝在位時治罪的人平反,大多出於政 治需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為了撈政 治資本。

這是一個歷代統治者都百玩不厭的政 治套路:就是老皇帝在位時越是施威,而新皇繼位後就越要施恩,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張弛有度,這樣新皇既能收買人心,又能彰顯新皇仁德,進而撈足了政治資本(名譽、人心、功德、仁慈等等)。畢竟,勝利者總是有足夠的話語權講寬容,而失敗者連恨的機會都沒有。乾隆帝作為勝利者雍正帝的繼承人,也是這樣做的。

二是為了 安撫世人心。

畢竟,對乾隆帝來說,八叔(八阿哥)與父親雍正的恩恩怨怨,那已經是上一輩的事了,況且當年的八阿哥及八爺黨,已灰飛煙滅了,早不能對乾隆帝構成任何威脅。乾隆帝四十三年時他的八叔,已經死去50年了,給這個昔日的“八賢王”平反,也可藉此安撫世人之心。


2、情感原因



史載,雍正帝晚年,多次提及當年對待兄弟的做法,頗有後悔之意,希望乾隆帝予以改正。所以呢,出於盡孝,乾隆帝就只好圓了老爸雍正帝生前的這個願。

(這一點存疑,我個人認為這更像是乾隆帝的自編之詞,借老爸雍正帝的口吻說有悔意、良心發現爾爾,似有替老爸雍正帝臉上“貼金”之嫌,但以此名義乾隆帝也正好行自己之需。反正這種對先帝有利的事兒,不管真假,自然會被寫進清史裡,被大書特書。)

另外,乾隆皇帝還發布了一道上諭說:胤禩、胤禟獲罪雖是咎由自取,但並無明顯的悖逆之跡。(其實這一點就太牽強了,八爺黨當年都和他老爸雍正爭的頭破血流了,還叫“無明顯悖逆之跡”?好吧,你是皇帝,你說什麼都是對的。)



其實,說到底是乾隆帝想給八阿哥平反了。給已沒有任何威脅的八叔平反,對後繼之君的乾隆帝來說,反正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乾隆帝要平反,總是要找到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或名義,才好給八阿哥平反。但找來找去,才發現沒法美化,只能找到幾條似是而非的牽強理由,還算比較說的過去。(其實若深究,也說不過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畢竟,八阿哥胤禩,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老爸雍正帝之前搞的是有點太絕情了,但說到底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所以乾隆帝也有出於同宗同祖的幾分感情在。在外人看來,侄子給叔叔平反,厚待罪人叔叔,也會讚揚乾隆帝顧及同宗之義。

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時機,乾隆帝並不是一繼位就給八叔平反,而是等到了自己在位43後。那時一切風輕雲淡,恩怨淡化,當年的很多當事人已不在世了(或老去了),此時平反時機成熟了,幾乎沒人再反對,給八阿哥平反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


峰子奇觀


康熙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都是當年和四阿哥胤禛爭奪皇位最大的敵人,胤禛登上皇位後為雍正,胤禛兩個字就成了避諱字,於是“胤”字就改為“允”,八阿哥胤禩以後就叫允禩。

胤禩,又名允禩,康熙八子,與雍正爭帝位被折磨其死,乾隆時平反。

允禩很有才華,也很受康熙寵愛,曾經積極爭奪皇位,允禟和允禵是有力幫手,雍正登上皇位後,就把他們抓起來圈禁,慢慢的折磨而死,雍正還不解恨,將他們除爵,這一支的子孫後代全部開出宗籍,變成草民。當年雍正做這些時,還是弘曆的乾隆已經十幾歲了,全部過程都看在眼裡,都是自己的皇叔,一系列行為就算有想法也沒辦法。

乾隆登基皇位時畫像。

雍正13年8月,也就是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曆登上皇位為乾隆,僅在2個月後,乾隆就下了道震驚全國的諭旨,據《清高宗實錄》記載,諭旨內容為“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但其子孫,仍是我天皇支派,若俱屏棄宗牒之外,與庶民無異,當初辦理此事者,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處理之處,著諸王滿漢文武大臣各抒己見,確議具奏”。

胤禟,又名允禟,康熙9子,被雍正折磨而死,乾隆平反。

乾隆當登位,就發佈這道諭旨,大意是,允禩允禟等人當初跟父親作對,獲罪已經死掉了,但是他們後代仍是我愛新覺羅的子孫,讓他們變成草民太丟皇族的臉,當初的處理結果是眾大臣商議的,其實並非我父親雍正的本意,所以這個事需要重新處理,各位王爺大臣商議後拿個意見奏上來。

胤禵,又名允禵,康熙14子,被雍正圈禁,乾隆時恢復自由,晉升為多羅恂郡王。

這個諭旨說白了,是要給當初雍正的政敵平反了,乾隆認為,雍正那會兒宗室成員被殺、被關、被流放的不計其數,這是雍正的恥辱,也是大清的恥辱,雍正那會兒的王公大臣們雖然不滿但不敢提意見,對允禩允禟也充滿著同情,所以乾隆為了理順人心,為了鞏固自己帝位,獲得更多宗室的支持,允禩允禟的後代恢復了宗室的身份,還關在監獄的14阿哥允禵釋放,給予皇室身份,此外還有恢復豪格王號等,而到了乾隆43年,也就是1778年,乾隆功告千秋時,正式把多爾袞、允禩等復其原號,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圖文繪歷史


一想到八阿哥,很多人想到《雍正王朝》八爺胤禩帶領一群鐵帽子王逼宮失敗,雍正在朝堂上罵胤禩和胤禟,說“他們是豬,他們是狗,他們是阿其那,他們是塞思黑”“允禩,你這真要自絕於朕前,自絕於列祖列宗嗎”。

我們在《清史稿》中可以看到相關記載:八阿哥胤禩性格沉穩又有才華,在九子奪嫡中長時間佔據主導。康熙第一次廢太子是,諸多阿哥,大臣上書請立胤禩為太子。康熙晚年疑心重,因此事而大怒,囚禁了八阿哥。因為此事也給了四阿哥胤禛機會。胤禛在不顯山不露水的不讓康熙起疑心的同時,又做出一些貢獻展現才能,最後被確定為繼承人。八爺黨自然是不服的。



所以雍正在搞定了羅布臧丹津,年羹堯等以後,雍正慢慢剪掉了胤禩的羽翼。將其削去皇籍改名為阿其那,這個名字有人說是“豬”這樣的惡語,也有說這是“令人討厭的人”。胤禩被貶為民王,後來胤禩又被圈禁。大臣上書請求將胤禩正法,雍正沒答應。後來,胤禩在宗人府的囚禁下,鬱鬱而終。

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為八爺胤禩平反主要原因有二(據《清史稿》)。

一,八爺,九爺結黨營私,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們沒有顯出明顯的謀逆之舉,所以予以寬恕。

二,乾隆說:“皇考晚年,意頗悔”。雍正晚年提到“削去兩個弟弟胤禩,胤禟的皇籍,貶為平民,賜予阿其那,塞思黑的名字。”這件事時,有一些後悔的意向。所以乾隆也算滿足父親雍正的一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