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大阿哥为什么没有当太子?

尤凤燕


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其中活到成年的有20多人,这20多人中有9个儿子参与了对皇位的争夺。这9位阿哥分别为: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终,四阿哥胤禛获胜,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出生于1672年的紫禁城。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因为几个哥哥早夭,所以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这一年,康熙皇帝还不到20岁,名人张廷玉和彼得大帝也出生于这一年。大阿哥的母亲则是惠妃,她出身于满洲正黄旗,是权臣明珠的堂侄女,纳兰性德的表妹。

根据传教士白晋的描述,大阿哥是一个美男子,而且德才兼备。在众多阿哥中,他年纪最大,为皇帝老爹办的差事也最多。无论是巡视地方,还是参战杀敌,他都颇有作为,因此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不过,康熙皇帝最宠爱的是太子胤礽,对此大阿哥是不服气的,并因此感到失落。

大阿哥的母亲,还有叔外公明珠,一直在积极行动,为他争权夺势。在他们的影响下,大阿哥甚至有一种阴暗的心理,那就是:太子什么时候能够栽个跟头,然后被废掉。或者太子突然哪一天病死掉,然后由自己来登基。但是太子的权势一直如日中天,所以大阿哥只能继续忍耐着。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去塞外行猎,他命令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七子、皇十八子等人随驾。却说太子面对病重的弟弟无动于衷,而且在夜里窥视皇帝老爹的帐篷,因此激怒了康熙皇帝。在这个时候其他阿哥纷纷落井下石,举报太子。

康熙皇帝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废掉了太子。众多阿哥因此蠢蠢欲动,包括37岁的大阿哥。他奉命监视太子,将太子从塞北押回北京。太子被废,他可谓功不可没,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一度请求,由他来处决太子。愚蠢的他以为,这样做既杀了太子,又保全了康熙皇帝的名声。

他的本意是,杀掉太子,又保全父亲的仁慈之名,以在父亲面前卖乖。结果,彻底激怒了皇帝,康熙皇帝认为他心狠手辣,无情无义,不堪大用。就在这个时候,三阿哥又胤祉狠狠地补了一刀。他向康熙皇帝举报:大哥找人用喇嘛的魇术,诅咒太子,太子因此心智大乱,胡作非为。

大阿哥的种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康熙皇帝。当他的王府被人查抄出一些写有太子生辰八字的小木人以后,康熙皇帝彻底发飙了。就这样,他被废除了郡王的爵位,被父皇派人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却说他的叔外公明珠,早早失势,并且在太子被废之前已经去世。

大阿哥胤禔被圈禁以后,康熙皇帝派出了近百名官兵在他的府中驻扎,不分日夜地监视他。即便如此,还不放心,又加派了贝勒延寿、贝子苏努、公鄂飞、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陈泰,并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监视。就这样,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也没有把大阿哥放出来。

不过我好奇的是,雍正年间,胤禔和妻妾又生了几个儿女。可见,他虽然不自由,但是在生活上也不算太差,弟弟胤禛也并没有特别针对他。雍正一共在位十三年,大哥胤禔家添了5个孩子。从被圈禁以后到康熙皇帝去世,他添了十几个孩子。他这一辈子,一共生了29个孩子。

人比人气死人,雍正皇帝这辈子只有四个儿子活了下来。雍正十二年,他终于离开了人间,这一年,他才63岁。大阿哥胤禔,长相好,又有才华,而且文武双全,精明强干,却为何在夺嫡大战中惨败?我以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认不清自己的位置,而且城府不够深,给人蠢的印象。


东海郡王


明朝皇位的传承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嫡长子继承制,另一个是兄终弟继继承制。作为明朝的继承者。

清朝延续了明朝绝大部分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除了在皇位传承上只继承了嫡长子继承者。

但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讲:康熙帝是老三,雍正帝是老四,乾隆帝也是老四,嘉庆帝是老十五,从哪也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显现。那凭什么说清朝是嫡长子继承制呢?



在这里我们要重点说一下嫡子和长子的先后顺序:先嫡后长。

1.嫡子的优先继承权。

正妻(皇后)生的儿子叫嫡子,正妻(皇后)生的第1个儿子叫嫡长子。

原先的太子胤礽,他的母亲赫舍里是康熙的正牌子皇后。同时他是索额图的亲外甥。虽然他是康熙的第2个儿子(活着的),但因为他为是皇后所生,所以是嫡子,按照继承顺序他要排在第1位。

也就是说如果胤礽没有出什么问题的话,基本上其他皇子是没有机会染指这个太子的位置的。



2.长子胤禔本应有继承权,但自己给作没了。

应该说胤禔在康熙爷心目中的地位,曾经是非常重要的。两次远征葛尔丹的时候,胤禔作为皇长子领兵出战。上阵父子兵。曾立下赫赫战功。

当太子胤礽第1次被废的时候,胤禔作为大哥犯下了人生中第1个致命的错误。也是最后一个错误。他怂恿,康熙杀了太子胤礽。

在一代圣君康熙眼里,要想做个皇帝,首先得是个人。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敢下手去伤害,那又如何敢将这花花江山传给他。于是大阿哥胤禔,从康熙47年被圈禁一直到雍正13年死。圈了整整27年,被活活给圈死了。



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胤禔曾经是有机会当太子的。当前太子胤礽第1次被废,康熙对于他的儿子们是抱有很大的戒心的,除了这位跟他两次到西北平乱的长子——胤禔。

将宫廷保卫的重任交给了他的长子。如果那个时候胤禔能够稍微的收敛一下锋芒,吃相别那么难看。大清的江山到底传给谁还真不一定。



不信你看看作为他子侄辈的弘昼,从小就通过自污来表示自己绝不染指太子位。最后倒是落了一个太平,安享富贵晚年。


少校柳下惠


大阿哥胤禔没有当成太子,既有其先天条件约束又有后天因素在内,下面我们就仔细分析以上两大方面的因素:

先天条件

  • 立嫡不立长

康熙帝深受汉文化影响,为打破太祖努尔哈赤以来礼法制度的不健全,保障清帝国权力的顺利过渡,康熙帝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封建礼法为尺。胤禔虽贵为大阿哥(康熙 前四子皆早夭),但是其母惠妃只是康熙的妃子,而不是皇后。因此立嫡不立长,自然没有大阿哥的事。

  • 子凭母贵

虽封建礼法讲究嫡长之分,但是历代王朝都会出现皇帝因对妃子的个人喜好,而废嫡立长或幼。汉高祖刘邦就曾想废刘盈而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但是康熙最爱的是其第一任皇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康熙帝在二阿哥两岁的时候就册封其太子,并亲自调教。

  • 生性残暴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胤禔联合明珠欲争取立长。但是胤禔生性残暴,想以行为卑鄙等为由劝言康熙诛杀废太子,遭到康熙的唾弃,下召斥责其凶顽愚昧,直接排除在太子候选人之外。

后天因素

  • 散播谣言

大阿哥胤禔在自己夺储无望之时,便联合八阿哥胤禩共谋夺储之争,其利用张明德相面之事,为胤禩制造舆论,传播谣言,妄图以鬼神之事,赢得支持。后在康熙帝派人追查张明德相面之事时,竟查出大阿哥有谋杀皇太子的企图。

  • 巫蛊之祸

古代封建迷信盛行,为争夺太子之位,胤禔无所不用。胤禔联合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用巫术镇魇胤礽,妄图阴谋暗害太子,因三阿哥胤祉揭发,康熙帝对其心灰意冷,革其王爵,终身幽禁,至雍正朝未曾赦免。

其实相比于其他阿哥而言,对于立储之事,其并不是条件最差的,但是他确是最阴狠的。康熙帝素以仁爱著称,最痛恨的就是骨肉相残,而大阿哥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将狼子野心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了康熙帝,要不是康熙帝念及骨肉之情,大阿哥早被康熙帝赐死。

以上为个人所见,还请踊跃发言,共同探讨。


最知之


在整个清朝268年的历史上,只立过一次太子,那就是康熙的二阿哥胤礽。

在整个清朝268年的历史上,总共立过两次太子,这还是康熙的二阿哥胤礽。

在整个清朝268年的历史上,总共废过两次太子,对不起,还是康熙的二阿哥胤礽。

看到这里,读者或许有些犯糊涂了:小编,您这是在逗我们玩吗?!什么情况这是!

情况就是如此,千真万确,一字不差。

事实上,清朝开国之初,满洲人风气尚且淳朴,谁继承汗位靠的是军功、靠的是威望,由八大贝勒共同推选一人,老汗王说了不算,也没有指定的惯例。

因此,在努尔哈赤死后,大妃阿巴亥跳出来说遗命多尔衮继位,结果阿巴亥被处以殉葬,皇太极受众人支持继承汗位。

皇太极死时,之前没有指定继承人,死时也没有指定继承人,最终皇太极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反而让顺治捡了个便宜。

由此可见,入关前的满洲人是没有太子制度,更没有汉人传袭已久的嫡长子继承制。

即使入关后,在顺治朝,也没有太子制度,这才导致顺治驾崩时,谁继承皇位又成了问题。最后,8岁的康熙因为出过痘,就因为这个而被立为皇帝。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在康熙之前的历次皇位传承过程中,都是十分混乱的,换言之,当时的满洲就根本没有建储制度,而这与他们之前打天下、凭军功继位的习惯是有关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新的继承者不是老皇帝说了算,而应该由主要的王公贵族(即所谓八王议政)来推选决定,这与汉人的做法是迥然不同的。

但是到了康熙朝,情况就不同了。

一来,清廷入关已经有些年头了,二来康熙皇帝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对汉人王朝的制度熟稔于心。于是,在康熙十四年时(1675年),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二阿哥胤礽被立为太子。

胤礽被立为太子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胤礽出生时,康熙所深爱的赫舍里氏难产而死,立胤礽为太子是为了纪念爱妻;

二是当时正值平三藩的关键时期,立储可以鼓舞士气,以示皇统有续。

事实上,康熙之前皇子甚多,但多数夭折,在胤礽之上,还有比他大3岁的大阿哥胤褆。

胤褆不能当太子,其实和胤礽之所以被立为太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他不是嫡子,其母惠妃只是庶妃,并非皇后,不符合嫡长子的继承资格;

其次,他也没有胤礽这种独特的机缘,虽然这种机缘未必让人好受。

至于之后胤褆与胤礽争夺皇位,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胤褆比胤礽大三岁,无论年龄还是军功,都占据优势,心有不服在所难免;

其二,清廷之前从未实行过嫡长子继承制,满洲人内部对军功继位的观念仍旧浓厚,胤褆很可能仍保有类似观念而有意夺嫡;

其三、在康熙中期以后,太子胤礽本身有点问题,似乎为间歇性精神病的症状有所显露,这这给了其他皇子可乘之机。

由此,在康熙三十八年(1709年)后,胤礽被废而再立,立而再废,最终因为胤礽确无好转的可能,康熙不得不痛下决心,废黜胤礽而且不再立储。

从类心说,康熙是不愿意废太子的,毕竟他在太子身上倾注了最多的精力和父爱,在皇子中,康熙与太子的感情最深,但太子的这个身体状况,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废!

之后,由于康熙不愿意再看到争储的场面,直到他驾崩而再未立储,由此也引发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夺储大战,最终是四阿哥胤禛即雍正胜出。

很有可能,在康熙晚年时已经想出了一个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立储制度,那就是秘密建储。很大迹象看,雍正在即位之初就搞的秘密建储,应该是来自康熙的指教。

而秘密建储的第一人,就是后来的弘历即乾隆皇帝。但是,在雍正朝,没有人知道弘历是太子,也没有太子之名。秘密建储嘛,太子是谁就是个天大的秘密!

秘密建储是中国古代王朝皇位继承制度的一大更新,它突破了之前嫡长子不论贤肖只论血缘的弊端,让皇帝可以挑选出最优秀的皇子继位,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也是清朝不出昏君、暴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个角度上说,虽立有军功但性情暴躁、学养不足的大阿哥胤褆,是没有希望继承皇位的。


坑爹史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一般来说有两种继承模式,一是“立长不立贤”,二是“立贤不立长”。

其中最为典型且运用比较多的便是前者,为何呢?因为自商周以来的宗法制中就有一项最为基本的原则——“嫡长子继承制”。这里所谓的“嫡长子”实际上就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而广义上的“长子”则指的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但是这样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嫡长子没有能力的话,如果将其立为储君,那么势必就会影响到国家命运走向。所以便有了后来的“立贤不立长”。这一制度在清朝就有着很好的体现。

(康熙帝像)

当然,这种制度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皇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认真做事,因为每个人都有当皇帝的可能,只要能认真对待国事那么就有被立为储君的可能。

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妥,那就是在皇权更替之时,会引来皇子之间的激烈争夺。比如康熙晚年的皇位争夺就异常的激烈。例如在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中就说到了“九子夺嫡”的故事,其实也就是雍正和几位兄弟的皇位争夺战。

但相对来说,“立贤不立长”在很一定程度上要优于“立长不立贤”,因为毕竟国家的治理需要有才之人才能做到,不能简单地依靠所谓的“嫡长子”来继承。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康熙在立太子的时候,不立皇长子胤禔,而偏要立二子胤礽为太子呢?要知道,康熙此举既不是“立长不立贤”,也不是“立贤不立长”,因为这是在胤礽刚满周岁的时候就立他为太子了。

(康熙和胤礽——剧照)

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笔者看来,康熙此举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何呢?理由如下;

首先来说,胤礽刚出生就失去了母亲。而在此前,康熙的嫡长子‘承祜’,胤礽的同胞哥哥去世(康熙十一年去世)。皇后和长子的去世,使得康熙帝悲痛万分,在他处理好孝诚仁皇后的后事之后,便立刚满周岁的胤礽为太子。

康熙帝之所以立胤礽而不立皇长子胤禔,首要原因就是他的母亲并不是皇后,而只是一个妃子而已。选立太子,素来以皇后之子为先。

再者,康熙帝的嫡长子并不是胤禔,而是承祜,只不过他夭折之后,皇子中属胤禔年龄最大而被称为“皇长子”而已。

按照名分来说,胤禔并不能被立为太子。

(胤礽——剧照)

此外,胤礽的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她是康熙朝的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于康熙四年九月与康熙帝结婚,时年仅十一岁。她是康熙帝的“发妻”。但是,赫舍里氏的命运并不好,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她为康熙生下嫡长子承祜,但是在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就夭折了。

后来,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生下了胤礽,随后因难产而死,年仅21岁。

赫舍里氏和康熙的感情非常深厚,她去世后,康熙帝非常想念她,在胤礽出生不久后,便立其为太子。所以这其中还有很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政治因素了,当时康熙帝刚坐上皇位不久,各方面都需要索尼家族及其他大臣的辅佐,所以立胤礽为太子,也是为了稳住索尼家族和朝廷的各大臣元老。当然,也许并没有这一层的考虑,但素来帝王无情,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大阿哥胤禔——剧照)

当然了,在后来康熙对胤礽的培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康熙是真的想将他培养成一国之君的。而胤礽的所作所为也告诉我们,他的确为大清朝,为日后登上皇位做着不懈地努力。但是只可惜,在康熙晚年,这位煎熬了四十多年的太子终于忍不住想将自己的老父亲挤下皇位,企图自己掌权。

而结果只能换来“两次被废”,最终以幽死禁宫收场。当然了,胤礽事件,其实还与康熙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细谈了!


方圆文史


在中国古代,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宗法制,起源于夏朝,在周朝得以完善,宗法制对历代的封建王朝影响十分的深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核心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个制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很落后的,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皇权的嫡长子继承制,却对稳定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宗法制

胤禔为何没被立为太子?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在满人入关之前,还保持着兄终弟及的习俗,入关后清朝建立,大部分的政治制度开始沿用大明时期的制度,就包括了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因为得过天花又痊愈了,在西洋大臣汤若望建议下,顺治皇帝立玄烨为太子。

康熙皇帝

顺治皇帝驾崩后,玄烨继位(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就按照明朝时期的制度,在皇子中立嫡子胤礽为太子,在胤礽之前,康熙皇帝已经有六个儿子,但五个早夭了,按顺序就第五个儿子胤禔活了下来,也就是大阿哥,但是胤禔的母亲是惠妃,身份只是庶妃,胤禔只是庶子,而在两年后,孝诚仁皇后就为康熙生下了胤礽,按照立嫡不立长的规矩,胤礽被立为了太子。

另外康熙皇帝和孝诚仁皇后,虽然是为了扳倒鳌拜,而进行政治联姻,但是两人婚后的感情非常不错,孝诚仁皇后在为康熙皇帝生育胤礽时难产病逝,后来康熙皇帝十分思念孝诚仁皇后,破例将才两岁的胤礽立为了皇太子,胤礽是嫡子,胤禔虽然早出生,但是是庶子,身份地位,包括母亲娘家的背景上都比不上胤礽。

胤礽之母孝诚仁皇后

胤礽被废后,胤禔落井下石难以立为太子

后来胤礽被废了,也让很多皇子蠢蠢欲动,以为自己的机会到了,其中就包括了大阿哥胤禔,胤禔并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至少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相反他是个很精明能干的人,他很受康熙皇帝的信任,所以多次外出巡视时都会把胤禔带上。

胤禔出身不好,背景也比不上胤礽,但是他对此并不甘心,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觊觎着皇位,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到塞外巡视之前,胤礽的太子之位都坐的很稳,其他的皇子们也就能动动小心思,但是并不能对胤礽构成直接威胁,所以胤禔也只能在暗中观察着康熙皇帝和胤礽的一举一动。

废太子胤礽

胤礽在很多时候的表现,很难让康熙皇帝满意,在康熙皇帝巡幸期间,皇子们举报了一系列胤礽行为不端的事情,胤礽也没有任何悔改,依旧我行我素,他和康熙皇帝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而这时候大阿哥胤禔的表现就有些落井下石了,他找了一群喇嘛来,让他们做法咒死胤礽。

在胤礽被废了之后,胤禔又干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他对康熙皇帝进言,要为康熙皇帝处死废太子胤礽,不但把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兄弟相残胤禔的野心更是让康熙皇帝感到心寒,后来胤祉告发了胤禔用魇胜巫术诅咒胤礽,胤禔被康熙皇帝下令幽禁起来,一直被囚禁致死。

影视剧中的胤禔

胤禔如果没有落井下石,有实力被立为太子吗?

但是即便胤礽被废后,胤禔没有干这些非常混蛋的事情,胤禔也很难被立为太子,论背景他比不上十阿哥胤俄,论朝中的人缘他比不上胤禩,论办事比不过胤禛,在名士中口碑最好的是胤祉,军事才能又比不上胤祥,胤禵。

如果太子被废后,按夺嫡势力强弱划分,最强的是以胤禩为代表的,胤禟,胤俄这群人,其次是胤禛为代表的胤祥,胤礼这群人,胤禔不过是和胤祉一样,势单力薄,难成气候的,加上从胤礽被废后,胤禔的表现来看,他也很难被立为太子。

影视剧中的胤禔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康熙的大阿哥也就是大儿子爱新觉罗·胤禔(zhi一声)为什么没有当上太子,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说,分别是为什么没被立为太子,再有就是废太子之后,他怎么还没当上太子。

首先我们来说为什么不被立为第一任太子

立长不立幼<strong>

^上图为惠妃纳喇氏

大阿哥胤禔之所以不被立为太子,还得从他的母亲说起,胤禔的母亲纳喇氏是满洲正黄旗的,虽然很早就入了宫,但是并没有被封为皇后,最初仅仅是个贵人(清朝后宫的各个级别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还有答应)。

在八个级别中,前五个是为主位,而后三个都是庶妃。在康熙九年的时候,康熙和纳喇氏生下皇子承庆,但是不到两岁就夭折了,后来在康熙十一年生下了胤禔,实际上胤禔是康熙的第五个孩子,只不过在他前面的四个都死掉了。所以胤禔做了大阿哥。

根据传教士白晋所说,康熙还是很喜欢这个大阿哥的,但是地位上确实比太子胤礽差了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胤礽的母亲是赫舍里皇后,而胤禔的母亲在康熙二十年被封为惠妃就到头了。

立长不立幼,是需要这个长是嫡长子,而不是庶出的长子,所以即便胤禔是大阿哥,但是因为身份的原因,也不能立为太子。

不满藏于心中,地位仅次太子

因为上文所说,受先天条件的控制,胤禔当不上太子,只能在心里羡慕,不过他仍然不甘心,再加上身为太子的弟弟不争气,于是胤禔就联合自己的表舅(纳兰明珠是胤禔母亲的表兄)成立“皇长子党”,在明珠的帮助下,身边聚集了鄂伦岱、隆科多等人,和索额图的“太子党”相对抗。

康熙二十七年,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康熙,思虑再三,决定保护皇太子胤礽,于是将明珠罢黜(当然有各种原因),结果让胤禔的皇长子党几近毁灭。

虽然“毁灭了”皇长子党,但是对于胤禔,康熙还是十分喜欢的,因为胤禔十分聪敏,康熙二十九年,胤禔奉命协助抚远大将军,自己的伯父,裕亲王福全去远征噶尔丹,但是因为清朝将领意见不合,导致噶尔丹逃脱。

本来这个事件和胤禔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胤禔私下里传信给康熙,说自己伯父的坏话,这让康熙很生气,但是却没有对胤禔说太多的埋怨,只是简单批评了几句就完事了,不过这也让康熙心里对胤禔产生了一些不满,因为康熙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

这件事情就当做是没有发生一样,日子照常过,康熙三十五年,胤禔和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和八阿哥胤禩(si四声)共同陪同康熙远征噶尔丹,次年再次出征,终于平定噶尔丹。

这个时期的胤禔是很得康熙喜欢的,在征战结束后,康熙还让胤禔留守三军进行犒赏,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七年,胤禔被封为多罗直郡王。

“谋害”太子,终身监禁

但是,他仍不甘心于此,并且他还迷信喇嘛,想用巫术来谋害太子胤礽。在康熙废太子的时候,胤禔上蹿下跳,活分的不得了,甚至还提出替父亲杀兄弟的话来,这让康熙十分心寒,在之后,他被三阿哥胤祉检举揭发,把他和蒙古喇嘛合谋用巫术谋害皇太子的事情告诉了康熙,这让康熙震怒异常,就将他一生都囚禁了,也使得他从九子夺嫡的战场中先行败阵。

结语

胤禔没有当上皇太子,可以说前半阶段都是命,后半部分自己作啊,不自己作死的话,说不定他也有机会,但是就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所作所为,才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虽然大阿哥胤禛做事勤恳、兢兢业业,但是在废立太子时,表现出了,不念兄弟之情的残忍和善于阴谋诡计的一面,让康熙必须放弃大阿哥。

大阿哥想当太子,要好好表现表现。于是他对康熙说:“现在要杀了胤礽的话,我可以替你杀了胤礽”(《清史稿胤褆传》)。

就像现实社会中,家里最不争气的孩子,父母却最偏爱,别的孩子想横刀夺爱,怎么可能,更何况你还要害他。结果康熙把大阿哥训斥一顿,康熙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大阿哥还请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用巫术镇魇太子胤礽,后来被三阿哥告发。康熙查证属实,只是他宽仁,不忍杀子,就判他终身监禁。

扩展资料:

大阿哥胤褆作为庶大儿子(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大儿子),身份低微,本来并不受康熙待见,原本一定是与皇太子之位无缘的。

但是正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公开发表铲除太子胤礽,这给原本无缘太子之位的胤褆希望,康熙对他比以往更加器重,还将从塞外到首都的防卫都交由他看管。

正是由于康熙对他的器重,这让大阿哥胤褆误以为自己离太子之位愈来愈近,并且也更加果断了他要攫取太子之位的决计。

于是他使出昏招,准备谋害太子胤礽,胤礽被废时,胤褆借机落井下石,最后阴谋被告发,被康熙皇帝囚禁至死。胤褆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岁。史说其长相极为俊美。


历史的火锅


大阿哥胤禔,母亲为惠妃纳喇氏,不如胤礽的母亲尊贵,他是嫡子,母亲是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帝立襁褓之中的胤礽被立为皇太子,是综合考虑的:

1、政治斗争的需要,是康熙帝决定立太子的主要原因,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意欲笼络其统治范围内的汉人之心,为削藩平乱、巩固政权打下基础;二是试图避免太祖太宗时代不预立继承人带来的皇权交接的麻烦,以求垂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的目的。三为笼络索额图一家,使其尽心尽力为皇帝办事。

2、是孝庄太皇太后的提议。如果不立胤礽为太子,意味着对祖上不孝;如果不消弭内战,安抚庶民,同样意味着不孝,因此,内战、孝敬太皇太后、培养皇太子这三件表面看来互不相关的事情,在康熙帝心中搅成了一团。当时,康熙虽无时无刻不全神贯注于军国要务,但他还是抽时间亲自教皇太子读书、骑射等,为培养胤礽付出了相当多的心思。

3、感情上的因素。康熙喜爱胤礽的生母,但她却难产而死,因此有人认为康熙将自己对皇后的感情转移到了胤礽身上,爱屋及乌。决定立胤礽为皇太子,一方面可以断绝六宫谋位的念想,另一方面寄托着康熙心中的愿望。在父皇所营造的良好学习条件之下,皇太子很快便掌握了满汉两种文字,并且娴于骑射。毫无疑问,康熙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很喜爱皇太子的,对继位人胤礽的培养,是康熙帝教育后代的重中之重,并与预立太子的政治目的息息相关。


KRYSTAL1JUNG


按照封建礼法,“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意思是:古代继承权中,继承人的选择为嫡子中最大的一个,而不是以聪明才智来分别。继承人由身份高的继承,不以年龄的大小来区别。

但实际上,满清入关以后,并没有按照这一礼法制度严格执行,太祖努尔哈赤杀掉了嫡长子褚英,也没有改立剩下的嫡长子代善,而是选择了非嫡妻所生的八儿子皇太极;太宗皇太极暴毙而亡,嫡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后出于政治妥协,由太宗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顺治没有嫡子,临终前,下遗诏立三子玄烨为太子,而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同为庶子的哥哥福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康熙的大阿哥胤禔,并不比其他弟弟具有先天优势,更何况如果比出身高贵,她的母亲只是妃,而四阿哥胤禛是由孝懿仁皇后收养,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都比他强。

那么还是看能力与德行。胤禔的唯一优势在军功,但实际上他的军功里有点水分,康熙二十九年第一次征噶尔丹的时候,胤禔与他二大爷福全不和,而且在军中有很多过失,康熙知道后把他召还回京,并对他说如果跟福全的说法不一样,那就肯定是你的过错,我就依法惩处你,福全知道后,觉得还是疏不间亲,兄弟没有儿子亲,一旦得罪了大阿哥胤禔,说不定会有不测之祸,于是将所有罪过揽到自己身上,被康熙惩罚了。实际上康熙这么聪明的人,肯定知道福全的苦衷,只不过是保全自己和自己儿子的面子罢了。这件事应该使得胤禔在康熙心里扣了些分数,但还不致命,因为随后第二次征噶尔丹还是让胤禔跟着立功了,并在康熙三十七年册封其为直郡王。

真正导致胤禔彻底无缘储位,甚至终结政治生命的事,还是在太子胤礽被废后,他的杀弟言论,以及稍后被揭发出来魇镇太子。对于这种丧心病狂的人,一向以仁德自诩治理天下的康熙,怎么可能会立为储君乃至统御天下。康熙帝下诏:“允禔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朕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然后将其圈府中,自此胤禔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圈禁生活,彻底告别了太子之位与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