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师孙传庭几乎无一败绩,却为何依旧干不过屡战屡败的李自成?

飛誮絕戀


孙传庭十万大军在河南大败,同时也宣告着明王朝在关中、河南、京畿之地的军事防御力量尽数崩塌,这对于明王朝而言无疑已经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孙传庭的战败有天意,也有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明王朝已经危机重重。


其实到了崇祯九年以后,整个明王朝境内的主要防守力量已经仅仅剩下三股:


  • 东北地区的吴三桂

  • 关中地区的孙传庭

  • 长江附近的左良玉


三股势力已经是明王朝最后的底牌,可是清军一直在死盯辽西走廊一带,东北一带的军队根本无法动弹。


在长江北岸的左良玉又是欺世盗名之徒,虽说他是明王朝在荆襄地区的剿匪主力。可左良玉不仅仅没能成功剿匪,反而将朝廷大军变成了一群匪盗,不仅仅没能抵抗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在荆襄地区作乱,还将自己手下仅仅两万多的士兵滚雪球的似的发展成为了二十万的大军。


左良玉带领着二十万的大军游走于长江北岸,屡屡躲避农民军的进攻,活生生的将这股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崇祯十五年,被关押在牢房的孙传庭重新被授予三边总督,统领陕西、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两江六地兵马,可是孙传庭名义上统领这么多的地方军政,真正能够被孙传庭所控制的军队也只有陕西地区。


恰逢此时,李自成征调农民军以襄阳为中心,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李自成虽然坐守襄阳城,但是出于四战之地的襄阳却不是久居之地,李自成同意了谋臣顾恩军的建议,挥军北上,准备进入关中。



大军在襄阳集结之后,李自成兵分两路想要同时进入关中:


  • 前锋军队:沿商雒一线进攻关中

  • 主力军队:挥兵北上,从河南境内奔袭关中

眼看着李自成的大军挺兵北上,崇祯皇帝急忙下令让在关中的孙传庭出兵迎战,拦截李自成进入河南境内。孙传庭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崇祯皇帝,当时孙传庭帐下的军队虽为精悍军队,但是这些军队是关中地区唯一的依仗,万一这股防御力量被李自成的农民军荡平,关中地区如何自保?


崇祯皇帝驳斥孙传庭,言外之意,你丫的再不出关防御,你特么就给老子继续滚回监狱呆着。我丫的放你出来是让你荡平流寇的,不是让你在关中看戏的!!!


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孙传庭无奈,只能统率十万大军出兵潼关,狂飙直扑河南境内。



为了防止李自成的大军分兵进攻,孙传庭在出关之际,率先在各部部署了防御:

  • 汜水河岸、商雒分别设防

  • 孙传庭统率大军进入河南境内

李自成听到孙传庭挺兵出关的消息大为激动,他就是害怕孙传庭龟缩在关中不敢出来,如今孙传庭已然出关,一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李自成下令在洛阳到襄阳的防线上屡屡设置防御据点,就是拖也要将孙传庭拖垮。他万万没有想到孙传庭部队的战斗力竟然异常的强悍,连破宝丰、唐河,兵锋逼近襄阳。


在这种关键时刻,突降大军,七日七夜未曾停止,从关中地区的军资无法及时送达。李自成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心中大喜。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只要婴城据守,孙传庭的十万大军自然不战而溃。果不其然,孙传庭的大军因为缺粮问题在汝州驻守的士兵很快发生了哗变,四处逃散。


孙传庭无奈,只能下令撤军,想要返回关中。他下令让部将陈永福统帅后军殿后,孙传庭亲自统率主力大军回撤关中。


可在这种紧要的关头,谁特么愿意殿后啊!!!


这些后军殿后无所谓,关键是特么连吃的都没有,还冒着被李自成农民军突袭的危险。如此一来,孙传庭统率的主力大军北上撤退,那些殿后的后军也在同时朝着北面撤退,整个军队顺利乱成一团。


在襄阳城中的李自成抓住战机,下令出城进攻,仓皇失措的孙传庭只能下令在南阳迎战。


李自成也在南阳摆开阵势,构筑五道防线,等待孙传庭的进攻。


孙传庭此时心里正窝着火,你特么怎么可以这么嚣张,他下令全军调转枪头,南下进攻。双方交战到关键的时候,在中军中的火车营中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叫喊:


我军大败啦!



在中军中的孙传庭还纳闷,谁特么在捣乱啊!这些火车营的士兵已经尽数溃逃,只留下了这些独轮车横亘在中军,如此一来,拿下正在和农民军交战的士兵退也不是,进也不是,一一被独轮车挡在后军,寸步不能动弹。


明军相互踩踏着死伤无算,孙传庭只能下令继续撤退,在逃到孟津的时候,又被李自成的农民军重创四万溃兵,中军帅旗也被李自成夺走。


孙传庭单骑逃回潼关,潼关兵力稀少,再加上刚刚追击到潼关的农民军用孙传庭的中军帅旗诈开了关城,潼关失陷。


孙传庭战死。


传庭尸竟不可得。


这个关中战将就以这样尸骨无存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悲情的一生。


历史总探长


孙传庭从1636年开始与农民军作战,基本上是百战百胜,但是为什么最后就突然不行了呢?这就又回到了那个老话题,明朝所有的精锐野战军都陆续去了辽东,但是在辽东都一个个的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回来。

李自成、张献忠其实一个明军真正的精锐部队也没有歼灭过。当初在关内对农民军百战百胜的曹变蛟部队、祖宽祖大乐关宁军、卢象升天雄军等,都在与八旗军的战斗当中一战全军覆没了。

特别是松锦大战,明军精锐力量基本上被一战全端。等孙传庭在1642年2月出狱以后,只能全部招募新兵组建部队。从招募到训练、编组仅仅8月,就出兵与李自成进行主力决战。

第一战就在河南郏县重创了农民军取得大捷,但是孙传庭部队缺乏粮草只能吃青柿子混日子,结果在农民军主力反攻之下阻挡不住败退。首先是农民军在数量上已经是绝对优势,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有50万人马,布下了5重战阵。

明军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连续突破了3道军阵,直到第4道军阵才被农民军重骑兵集团阻挡住,最后饥寒交迫,筋疲力尽之下全军战败,战死4万多人。

到了潼关战役,孙传庭那几千新兵怎么可能打得过李自成的数十万人马,后来在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以后,命令1万八旗军,1万投降的关宁军,还有2万投降的宣大山西边军追击李自成。

九战九胜,一路冲进陕西,在潼关的主力决战再次击败李自成主力,可见李自成的50万主力遇到真正的3万明军精锐(虽然此刻已经投降了清朝),外加1万八旗军,根本就阻挡不住,就和斩瓜切菜一样。


深度军事


“传庭死而明亡矣。”《明史》是这样评价孙传庭之死的。但后人倍感疑惑的是:这位大明督师几乎无一败绩,为何打不过屡战屡败的李自成?是因为明朝的内耗吗?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孙传庭的主要人生经历:

1、活捉高迎祥,击败一众起事者

崇祯八年(1635),进士出身的孙传庭升为顺天府丞。因为高迎祥、李自成等人起事,陕西巡抚讨伐不利,孙传庭得以到任陕西。当时关中已大乱,起事者有10多人,其中闯王高迎祥势力最强,蝎子块拓养坤人数最多。

孙传庭指挥有方,首战在黑水峪活捉高迎祥。次年,拓养坤、张耀文降而又叛,被孙传庭追杀。在泾阳源打败惠登相,在河南打败马进忠、刘国能等17部人马。在渭南收降一条龙,斩杀圣世王、瓦背王、一翅飞,收降镇天王、上山虎,在宝鸡打败大天王……

2、反对杨嗣昌的战略被削官

杨嗣昌做兵部尚书后,建议崇祯让洪承畴以陕西总督兼办军务,命广东巡抚熊文灿为总理,全国划为“四正六隅”,召集12万兵马,加派军饷280万石,限定100天消灭所有起事者。孙传庭写信给杨嗣昌称,这么干可能适得其反……信写了数千字。

杨嗣昌见信后十分不满,仍决定让孙传庭招兵1万,发饷23万两,以商州、雒南等为防区。孙传庭对这个命令不予理睬,清理库藏凑4.88万两银子,自行添置军械。各地巡抚上报兵额时,孙传庭没有报送。

杨嗣昌居然说,军法在陕西失灵了,只有自己亲自领兵才行,以此激怒崇祯。孙传庭上书解释,自己已招够兵源,没有不遵守兵部决定。杨嗣昌后来借口汉阴、石泉失守,削减了孙传庭的官级。

3、平定关中大乱,仍被杨嗣昌压制

大天王率兵进犯庆阳、宝鸡时,被孙传庭击败,又打败过天星、混天星等。潼关设伏打败马进忠、马光玉等,李自成也被洪承畴追击,带18人突围。至此关中平定。消息上报,崇祯很高兴,传旨给孙传庭加官,但被杨嗣昌阻挠,未予兑现。

而熊文灿主张招安,并且张献忠投降,还有罗汝才、马进忠、贺一龙、左金王等13人联营自保。孙传庭率军击败他们,这些人只好拿出熊文灿招降书信称要归降。孙传庭表示不信,率兵进击,却分别收到熊文灿、杨嗣昌书信称:“不要忌妒我招安的功劳!”

孙传庭只好撤军。但这些人最终还是没接受招安,又攻打了商州、雒南。熊文灿后悔了,请孙传庭出兵夹击,并取得三战三胜战绩。

4、陕西部队被强留北京,使李自成败而不灭

孙传庭屡建大功,部下多次封赏,他因杨嗣昌压制无法得赏。京师戒严时,崇祯召孙传庭、洪承畴进京,升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卢象升统率援军。但在京城近郊与杨嗣昌、高起潜发生冲突,被崇祯下旨不让他进城朝见。

洪承畴到来,杨嗣昌不仅到郊外慰劳,还让他觐见崇祯,孙传庭因此大感失望。杨嗣昌又任用洪承畴为蓟门总督,想把增援京师的陕西部队留下来守护蓟门、辽东。孙传庭反对,认为陕西部队留下会使李自成“势焰扩张”,将来更难制服。但是杨嗣昌不听,孙传庭非常郁闷,耳朵就聋了。

5、狱中关3年,出山后连遭败绩

崇祯后来改派孙传庭去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京师危险解除后,孙传庭上书请求朝见,杨嗣昌以为他要扳倒自己,就施计激怒孙传庭,让他上书称病请求离任,杨嗣昌又弹劾他假称生病。这下把崇祯惹恼了,罢孙传庭为民并关进监狱。

这一关就是3年,熊文灿、杨嗣昌相继战败。李自成打下河南,在开封活捉宗龙,杀掉唐王。崇祯此时想起孙传庭,崇祯十五年(1642)孙传庭得以出狱成为兵部右侍郎,领命带禁军增援开封。

孙传庭上任后斩杀援剿总兵贺人龙,宣布他的罪状是在开县逃跑,使猛如虎总兵孤军作战失利,让张献忠、曹操跳出包围圈……史载,孙传庭斩杀贺人龙后威震三边。此时,李自成围困开封,御史苏京来督军,催促孙传庭出关迎战。

孙传庭上书称,部队刚招募,还不能用。崇祯不听,孙传庭只好出兵抵达潼关。当时下了几十天大雨,李自成挖开马家口一带的黄河淹没了开封。开封失守后,孙传庭进兵南阳,李自成迎击。孙传庭设三重伏兵,却意外被李自成击败,败走巩县进入潼关。

他又重新招募兵马,开垦屯田,修造器械,储蓄军粮,造3万辆炮车备战。但是因为修造工程昼夜不停,百姓无法承受,加上关中连年饥荒,军队粮饷缺失,而且孙传庭军法严格,于是有人向崇祯起哄:“陕西总督不热心平贼了。”

6、被迫率军出征,襄城下僵持

次年,崇祯让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提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管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军务,赐他尚方宝剑,多次催他开战。孙传庭跺脚感叹,看来这次我会一去不返了,即使这样也不能再进一次监狱!

于是只好出兵。此时,李自成已占领河南、湖北等地,自号“新顺王”。孙传庭军至汝州,李养纯归降。孙传庭在宝丰打败李自成,转战郏县,尾随追击李自成。李自成逃往襄城,被孙传庭围困。

李自成的部下打算投降,李自成说:“我杀藩王,烧王陵,罪很大,姑且死战。不能取胜,你们杀了我去投降吧。”此时,露天宿营的孙传庭部队长时间泡在雨水里,道路泥泞,运粮车不能过来,大家都饥饿不堪。

7、骑马冲入战场,尸骨全无

孙传庭只好让部队回军接送军粮,前军移动,后军大乱,李自成则趁机杀出,把部队分为五层:饥民最外,其次步兵,再次骑兵,再其次是骑兵,老营兵最里。孙传庭部队打败三层,遇上了李自成的骑兵。

史载,战斗中孙传庭战车部队移动,有推战车士兵大叫:“我军败了!”丢车就跑,战车一翻堵住了路,李自成的骑兵追击了一天一夜,孙传庭部队狂奔400里,死4万多人。孙传庭单骑而走,被追兵捡到他的坐旗,又乘胜打下潼关。

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迁骑着马,大声喊叫着冲入阵战,死在战场上,尸体后来没有找到。史载,早知必死的孙传庭出兵前对继妻张夫人说:“你怎么办?”张夫人说:“大丈夫只管报效国家,别惦记我!”

等孙传庭战死,张氏领两个女儿、三个妾跳井而死,让8岁的小儿子孙世宁逃走了。孙世宁翻墙跌落在百姓家里被收养。孙传庭的大儿子孙世瑞知道后,步行进入西安,在井里找到母亲尸体,在百姓家找到孙世宁,兄弟俩搀扶着跑了。

孙传庭死时51岁,两次出兵都因为天下大雨失败。有人说孙传庭没死,崇祯也表示怀疑,因此没有给他追赠、封荫。

总结孙传庭的主要人生经历,前半段军旅生涯虽然有杨嗣昌的瞎指挥,但是他极有定力,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因此屡有斩获。后半段因被关押3年,锐气和锋芒被消磨,又遇上急于求成的崇祯,不仅瞎指挥,还施加巨大压力,使孙传庭无法按自己意愿和想法行军布阵,明知一败、明知一死,主动选择了死亡……


指动济南


如果看过大明劫的话,估计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孙传庭军事指挥上没出任何错误,然而却又处处无计可施。

因为当时孙传庭受到了来自三方的掣肘,甚至可以说是三方的暗箭!


首先崇祯刚愎自用,对于孙传庭这样的将领,他放弃让孙传庭率军进入京师。

同时崇祯又不断在千里之外给孙传庭指示,也就是千里之外进行瞎指挥。

这对于孙传庭来说,无疑是加重了他的不利局面,因为当时他遇到了另一方的压力。

当时孙传庭难以筹措军饷,而世族地主阶级,其明明有钱有粮,可以一点都不给孙传庭。

而孙传庭查出了这些地主世族有虚报和少交的赋税,这也难以换来他们给军饷。

最后可怜的孙传庭屠了几家世族,靠着这些军饷才同李自成的军队一战。

可惜当时瘟疫爆发,河南等各省出现了严重的疫情,所以孙传庭的军队战斗力还没有恢复。

孙传庭几乎是在绝望中,进行了这最后的一战,十万大军的覆灭,不只是李自成军队的原因。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背后捅刀子的,也可总结为大明王朝已经腐朽的朝堂。

说实话每次看到明末的局势,总是会忍不住感慨,明朝是败在了士大夫手里。

世家大族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朝堂之上只顾着党争,而一个崇祯皇帝却是刚愎自用。

所以说明末的局面,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明明只有一方无私一点就行,可偏偏就没有。



等到清军入关之后,世家大族和士大夫才纷纷明白晚了,世家大族更是可恶,直接投靠了清军。

孙传庭当年之败,不败于军事,只败于这腐朽的朝堂,孙传庭别无选择,只能化作殉国之花。


小司马迁论史


作为大明最后一根支柱——孙传庭死、明朝亡

书生出身的孙传庭,一出山就擒杀第一任闯王高迎祥,一时间威震农民军

随后更是暴揍继任闯王李自成到只剩不到二十人

此等将才,可谓是大明的栋梁,是可以有力挽狂澜之能的!

只是,天意是很大的敌人——边关告急孙传庭去救,只剩20人的李自成活了下来

只是,党争是很大的敌人——与杨嗣昌不和的孙传庭,削职为民,尽去兵权

只是,时间是最大的敌人——就在孙传庭蹲大狱的时候,李自成之势如星火燎原

待到孙传庭再次出山,那个昔日的小壁虎已经变成一只食人鳄!


李自成的奋斗——从闯将到闯王,一个字就是“闯”

都知道李自成是“闯王”,实际上最早叫闯王的人是高迎祥,那个时候李自成是闯将。老牌闯王给孙传庭收拾了,并押解到北京献俘阙下

对李自成来说,首先一个是很伤心,毕竟自己老领导挂了,不过也有一个好处——从那时开始,闯王的名号只属于他一个人!

可是当上闯王的李自成,过得并不好,甚至一度不如当闯将的时候

但李自成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坚信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最苦逼的时候,李闯王只剩下18个人,跑到山沟里喝了好久的风,吃了好久的土,才敢出来活动活动,可就是这一活动,把大明给活动完了

如星火燎原一般,李闯王靠着自己的闯字大旗再次号召起几十万的队伍,很多人誓死跟随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告诉他们,人是要有点骨气的

面对官兵的数次围剿,哪怕是几乎全军覆没,他都从来没有投降

孙传庭的无奈——腐朽的朝廷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数次击败农民军的孙传庭,可谓是堪当大任,属于能够力挽狂澜的那种人物,但是明朝已经不允许再有失误了,大厦将倾,虽然传庭意欲扶之,却奈何......

一败再败的李自成终于从老鼠变成了老虎(满清帮了大忙)

而对于大明来说,三年牢狱时光让孙传庭与外界彻底脱离,再出山已经不是当年的光景了

李自成以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般席卷了整个大西北。然后,很熟悉的场景出现了

1.孙传庭手中已无精兵,正待训练兵勇以备战之时遭遇崇祯下令出战

2.后勤粮草再次因为天气及人为因素而供给不足

3.同样是有人先行带领部队撤退,此处不表何人

结果就是——在潼关,这个曾差一点杀掉李自成的地方,孙传庭力战而死

为何说这一场景熟悉呢?是因为,之前的卢象昇,好像也是这么死的,虽有不同,但大抵相似

1.卢象昇部共计5000人,且均为亲兵,而高起潜(崇祯安排的监军)手中有几万精兵,却一兵不发

2.卢象昇领兵出战,以5000之众对清军八万余精兵发起了冲锋,然后壮烈殉国

重新起复的孙传庭,依旧是那个能征善战孙传庭,只是不能以一敌百

可是李自成已经不是那个被动挨打的闯贼了,他可以几十万人来搞人海战术!

决战?死战?——已经知道失败还是要打的一场仗

明知无法战胜李自成,孙传庭还是上路了

三年,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了。李自成已经成长的足够恐怖,而孙传庭手中也没有当年那批能征善战的精兵

陕西潼关,一个无比熟悉的地方,他曾在此与洪承畴、曹变蛟、贺人龙等名将一同设伏,只是没能成功杀死李自成

此时,人为鱼肉,我为刀俎的情况进行了反转,但孙传庭却没有选择

难道可以逃走,然后打游击以期待卷土重来吗?答案是不能!

遭受了很多屈辱,还没能一展抱负的孙传庭选择了殉国

约51岁的孙传庭,在这个曾经他名震天下的地方,结束了他的生命——马革裹尸

与卢象昇的想法一样,都是坚决的主战派

与卢象昇的死法一致,都是决绝之中死亡

所以,他们两个人都很可惜,真的可惜

如若崇祯再精明一些,有耐心一些,而非用力过猛和反复无常

如若主和派的杨嗣昌、高起潜能够公正客观的对待二人,而非恶意中伤或见死不救

如若......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屡战屡败的李自成,终于不再惧怕昔日的最强对手孙传庭

只因此时的孙传庭,是一只失去了爪牙的老虎、折断了翅膀的雄鹰

如此看来,结局注定是悲剧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


置身黑白的精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农民军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或者说是经济问题!

香港的著名扫黑警察总督有名言:香港有几万小混混混社会,你总不能把他们全部抓起来枪毙了。你去打击黑帮,抓了一个老大,立即就有一个新老大。消灭一个帮派,马上又会有新帮派。只要有这么多人混社会,你就不可能消灭黑帮。

道理也是一样。

所谓的农民军,主体都是活不下去的农民。

因为北方天灾,政府抚恤不利,导致出现大量老百姓要饿死。

相比活活饿死,干脆起来做土匪,还能多活几天,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个死。

所以,农民蜂拥起来叛乱。

至于李自成之流,不过是借助农民叛军的政客而已。

如果没有大面积的农民成匪,李自成是狗屁不算的。

当时的情况,如果不能解决农民无法生存的问题,单靠军事打击是没用的。

因为反正都是死,农民军只会越来越多。

明军对于农民军是很辉煌的,几次几乎将他们全部消灭。

但稍微放松,李自成张献忠又能纠集大批人马。

说白了,是明朝自己搞出了这么多叛乱的农民,没有李自成也有王自成、赵自成。

单靠军队去杀,是杀不光的,就像野草一样。

这不是孙传庭或者某个名将,能够解决的问题。

比如名将曹文诏,和农民军交手几百次,基本没有战败过,斩杀农民军领袖就有几十人。

就这样一个人,最后被迫率领6000人对抗农民军30万,这还好得了吗!

最后一战,曹文诏率领3000明军被十几倍农民军围攻,兵败身亡。

别说曹文诏,就是斗战胜佛孙悟空来指挥,也是死翘翘。

对于农民军来说,它越打越多,还可以通过洗劫地方获得军费,壮大自己。

但对于明军来说,他严重缺乏粮饷。不要说增加明军规模,就连维持现状都很困难,很多明军已经1年没有粮饷,大批哗变。因为补充困难,明军是越打越少,表面上胜仗很多,可惜杀人一千自己损失几百,无数激战下来,明军实力就消耗殆尽了。

明军好歹是政府军,不能通过滥杀和洗劫地方的方法,来获取军费。

总之,农民军不是单靠军事就可以解决的。

除非崇祯有种,将农民全杀光!


萨沙


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支柱,他曾有机会平定李自成之乱。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最后没能成功,但是这并非孙传庭无能,昏庸的崇祯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

1.初入官场,在前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不满阉党所为愤而辞官

孙传庭是明代州振武卫人,他生于万历21年(1593年)。从小他就练就了一手好箭法,而且文武双全,他“颖异绝伦”,26岁就考取了举人,这足以让54岁才中了举人并为此乐疯的范进羡慕不已。

孙传庭在中了进士之后很快被朝廷授予永城知县。当时辽东连年征战,“辽饷”连年加派,老百姓苦不堪言,永城县受害不浅。

孙传庭作为父母官,“访民间疾苦,首问钱谷”,他“不畏上官,而能廉查非常事”。

天启元年(1621年),孙传庭被调往商丘仍然担任知县。孙传庭在商丘加强军备,重修养济院,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当地百姓称他“英才卓荦,文武兼资。其所措置,恢博宏大,非俗吏比”。

靠着出色的才干和优异的政绩,孙传庭得到朝廷的青睐。天启五年(1625年),孙传庭被调入朝廷担任吏部主事,随后因为表现优异又被提拔为稽勋郎,皇恩浩荡,此时的孙传庭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他却在这时辞官回家,并且一去就是10年。


孙传庭在朝廷任职时,正是魏忠贤气焰嚣张的时候。嫉恶如仇的孙传庭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愤而辞官。

2.心忧社稷,为国分忧复出

崇祯八年(1635年),此时魏忠贤早已经被崇祯铲除,天下民变不断。孙传庭心系社稷,决定复出为国效力。

在担任一段时间的文职工作后,孙传庭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开始投身于镇压农民起义的舞台。

孙传庭上任前,崇祯召见了他,由于财政紧张,崇祯只给了孙传庭六万两银子做军饷,另外授予他自主募兵募饷的权力。

2.1清屯筹饷

当时陕西的军屯制度已经形同虚设,各军原领的屯地,已经被权贵和豪强霸占。为了筹集军饷,招募士兵,孙传庭在陕西清理屯田以充实军饷。

孙传庭采取了以下措施清屯。第一是勒令那些多占屯地的权贵和豪强交出多站的屯田。对于抗命者一律斩首示众。

其次是将屯田建册立档按章纳课。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将屯田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地每顷起课18石,中等地15石,下等地12石。如果不愿意缴纳屯课,可以按照每石七钱抵交。

到崇祯十二年,仅清屯一项,三年共得折色银四十五万多两,本色米麦豆五万石,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大大充实了军饷,为孙传庭在陕西练兵打下良好基础。

2.2练出让农民军闻风丧胆的秦兵

2.2.1精选兵源

陕西地区的士兵向来骁勇善战,“秦人皆尚气力,喜射猎,多出名将”。

孙传庭在招募兵源时以秦人为主,所选官兵“精熟弓矢,精通剑戟,善于马上技艺者屈指千数”,高质量的兵源保证了士兵的战斗力。

2.2.2加强训练,打造钢铁之师

明朝末年军队训练荒废许久,因此士兵战斗力极差。

孙传庭深知明军士兵的实力,因此他极为重视对士兵的训练。

对于武器的好坏,孙传庭要亲自试用,行军布阵更是亲力亲为。

据孙传庭上奏崇祯的奏章称“臣挑简各兵,盖无一兵之弓矢不经臣躬亲实验者。挑简之后,如何进剿,如何接应,如何收营,无一不经臣穷思极虑,务求一当,为各兵耳提面命,三令五申也。”

正是由于孙传庭重视士兵训练,才打造出了让农民军闻风丧胆的钢铁之师——秦兵。

2.3带领秦兵建奇功,活捉闯王高迎祥

崇祯九年,在陕西负责剿灭农民军的卢升象接到调令,被调往总督宣大山西去抵御清军。

此时明军另一位名将洪承畴在陕北与李自成作战,农民军的领袖闯王高迎祥在陕南,他最害怕的卢升象和洪承畴都不在陕南,于是他决定干一票大的,从子午谷奇袭西安。

此时孙传庭刚上任陕西巡抚,他洞悉高迎祥的作战计划后,决定设伏捉拿高迎祥。

七月十五日,高迎祥军到达黑水峪,以逸待劳的秦军对农民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孙传庭在战场上展开攻心战,他让人在战场上竖起红白两旗,声称到白旗下的农民军可以得到招抚,而在红旗下的则格杀勿论。

士气低落的农民军纷纷投降官军,七月二十日,高迎祥被生擒,后被押送北京处死。

2.4威震三秦,将李自成打得只剩18骑人马

活捉高迎祥让孙传庭名声大振,之后他采取抚剿并用的措施,招抚了拓养坤和张文耀两股势力较大的农民军。

对于不肯投降的农民军,孙传庭以武力镇压。

崇祯九年十二月,孙传庭连续击败过天星、混世万等农民军。此时的孙传庭让农民群胆战心惊,农民军把他和洪承畴相提并论。

崇祯十一年十月,孙传庭与洪承畴联手,在潼关南原设伏,痛击李自成,把李自成打得只剩18骑人马后落荒而逃。

此时平叛形势一片大好。孙传庭也得意地说:“巨寇悉平,兵强饷裕,亦数十年来秦抚所未有也。”

3.风云突变蒙冤下狱

然而此时却风云突变,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入寇。崇祯先是任命卢升象督师勤王,由于卢升象兵少抵挡不住清兵。

十月慌乱的崇祯急调洪承畴和孙传庭入京护卫京师,当时有人建议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军队只调一支入京即可,另一支留在陕西清剿农民军,但是短视的崇祯拒绝了这个正确建议。

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张与清兵议和,而孙传庭主战。杨嗣昌于是给孙传庭穿小鞋,他向崇祯建议酒下秦兵,拱卫京师。

孙传庭强烈反对,认为将秦兵留下会导致李自成死灰复燃。但是崇祯拒绝了他的意见,决定将秦兵留下。急怒攻心的孙传庭双耳失聪,只好向崇祯请求辞官。昏庸的崇祯却认为孙传庭是诈病,于是将他关入大牢三年。

4.三年后再出山已经物是人非,孙传庭再也无力回天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九,诈降的张献忠在谷城再度扯起大旗造反,不久另一位诈降的大哥罗汝才也在房县起兵响应。同时,躲过一劫的李自成也东山再起。

曾经一度好转的局势迅速恶化。由于天灾不断,大批的难民加入农民军阵营。

惶恐的崇祯派出杨嗣昌到前线督军镇压农民起义,杨嗣昌根本就无能为力,农民军越闹越大,农民军相继攻下襄阳和洛阳,将襄王和福王杀死。杨嗣昌得到消息后,忧愤交加,于崇祯十三年三月初一病死。

同年四月,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与清军展开松锦大战,由于昏聩的崇祯催逼洪承畴与清军决战,导致洪承畴兵败被俘,松山和锦州相继沦陷,局势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

到了此时,崇祯才想到孙传庭,崇祯十五年正月,崇祯释放孙传庭,任命他在兵部右侍郎,帅兵驰援被李自成围困的开封。

4.1柿园之战

崇祯十五年七月,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急令在潼关的孙传庭出兵救援,孙传庭知道此时并非出击的良机,于是上书以“兵新募,不堪用”的理由请求延缓出兵。

急躁的崇祯不管,派出监军催逼孙传庭出兵。

孙传庭无奈,被迫率兵跃出潼关。十月,双方在郏县相遇,孙传庭设下埋伏,令左勷率左军,郑嘉栋率右军,高杰带领中军设下三道埋伏,然后派牛成虎前往诱敌。

牛成虎与农民军交战后诈败,将农民军引入埋伏圈。只是官军伏兵四起,将农民军斩首千余人。并一路追击到塚头镇,农民军为了摆脱官军追击,将军资甲杖以及经营珠宝丢弃于路边。

这是孙传庭所担心的兵新募,不堪用的弱点暴露出来。这些新兵见钱眼开,都去哄抢农民军丢下的财物。

这时农民军的罗汝才部从官军背后杀出,李自成也率部反击,官军前后受敌,被杀得大败,死伤数千人。

这次孙传庭复出的首战失利,责任并不在孙传庭。一是兵新募,不堪用。这些新兵纪律不强,哄抢财物,造成官军先胜后败。二是官军不团结,在罗汝才从官军背后杀出时,官军各部不是奋勇杀敌,而是各自引军先逃。三是老天没有站在孙传庭这边,连日的暴雨,造成明军断粮,士兵只能摘青柿为食,严重影响了士兵的战斗力。

4.2汝州决战

柿园之战后,孙传庭退回潼关重新练兵,他断定李自成必定会进攻西安,只要自己守住潼关,谋而后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昏庸的崇祯没有给他机会,崇祯甚至怀疑孙传庭不肯出兵是想养寇自重,于是他下手令催逼孙传庭出关与李自成作战。

孙传庭发出了类似当年哥舒翰的哀叹:“固知轻进必不利,乃坐逗遛,大丈夫岂能复对狱吏乞朝夕乎?”

八月二十一日孙传庭率兵进逼汝州,农民军的李养纯投降,并透露李自成的精锐在襄阳和郏县。

郏县的官吏被撤到宝丰,而农民军的家属在唐县。于是孙传庭分兵攻下这两个地方,并将留在唐县的农民军家属杀光。

之后官军乘胜追击,进攻郏县,李自成亲率大军救援,却被官军杀得大败,李自成差点被官军活捉。

可惜这是官军最后的辉煌。由于一连下了四十天的大雨,李自成又派人断了官军粮道,孙传庭被迫回军打通粮道。

孙传庭将军队一分为三,白广恩走大路,高杰走小路,两人会合后共同打通粮道,留下豫兵陈永福部在营中与农民军相持。

当孙传庭率白广恩与高杰部回师时,陈永福手下的士兵不愿意留下来送死,于是士兵哗变,农民军趁机发起攻击,官军伏尸千里,损兵四万。

4.3潼关被攻破,传庭死,大明亡!

悲愤的孙传庭收拢败兵退守潼关,希望依仗天险继续抵抗。但是他没料到农民军来得如此迅速,十月初六,李自成骗开潼关大门,农民军蜂蛹而入,孙传庭与监军乔迁高一起,持刀跃马杀向敌阵,壮烈牺牲,享年五十一岁。

因为孙传庭死于乱军之中,尸体一直没有找到,崇祯怀疑他诈死,所以拒绝抚恤他的家人。

可叹忠勇的孙传庭,遇到了昏聩的崇祯,才能无法得到很好的施展,他曾有数次机会平定农民军,但是因为崇祯的昏招而错过了这些良机。

第一次是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与洪承畴联手,打得李自成只剩18骑人马时,如果崇祯不将两人同时调入京师,而是留下其中一人继续清剿农民军,农民军就不会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第二次是崇祯十二年时崇祯因为多疑将孙传庭下狱,少了如此良将镇守,使农民军迅速死灰复燃,重新壮大。

第三次是孙传庭在崇祯十五年复出时,多疑的崇祯如果能多给他一点时间练兵,孙传庭是完全有可能再次创造子午谷伏杀高迎祥的奇迹的。

因为就算孙传庭带领的这帮新兵蛋子,也将李自成打得满地找牙,只是老天没有站在他这边,柿园之战和汝州决战,连绵的大雨是客场作战的官兵的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官兵两次失利都和粮道不畅有关,另外大雨使明军的火器无法使用,大大降低了明军的战斗力。

应该说孙传庭在这两次战役中的指挥是没问题的,正是他的多谋,官军才能在战争初期重创农民军,孙传庭完全可以像楚霸王一样骄傲地说:“天要亡我,非战之罪!”孙传庭并非败在李自成之手,他是输给了老天和昏聩的崇祯。


雨夜读史


孙传庭之问:为什么李自成输得起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一回都输不起?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得回到历史中寻找答案。

1、李自成的历史机遇

李自成的每一次崛起都与内亚格局变动有关。

1629-1630年的己巳之变,明军大量精锐投入到畿辅战场,内地空虚。在陕西的农民军就到了山西作战。

(己巳之变)

在被官军四处追剿的时候,1632年清军西进,明军北上备边,又给了一次机会。

1634年在畿南作战,明军已经取得优势,皇太极西征林丹汗,明军精锐北援大同。农民军渡过黄河,向凤阳进军。

1636年农民军被卢象升所部击败多次,势力大衰,但清军从昌平入关,迅速进入保定地区。卢象升北调,农民军大发展。

1638年杨嗣昌的总攻令下达后,半年十年里,农民军屡战屡败,不是打散就是投降。但年底清军入关,陕西秦军与中原熊文灿的部队纷纷北调,李自成得以出山,张献忠得以再次起兵。

(农民军)

清军的几次入关作战,对农民军的命运有较大影响。

2、明朝的腐败困境

维持明王朝的一个基本的体系就是财政转移支付,以维持边疆地区的生活条件与防御能力。

但文官集团的明王朝根本没有能力加税,提高国家能力。反而向泥腿子征税。

比如军屯,本来是卫所军人养家糊口之本。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屯田被各种侵占,屯丁被各种衙门使用。

(孙传庭)

孙传庭在当时就说:“权贵、豪强、衙蠧、学劣、与各项奸徒百计阻挠,本院已誓之天日断无调停人情,为若辈转移之理,想若辈亦各有良心,当此内外空虚,腹心交讧,兵单饷匮,人民日见杀掳,城郭所在破残,五位宵旰,劳心群工上下束手之日,即不能捐貲効义,戮力佐公,乃犹忍占朝廷之军屯,贻国家以单弱此,其为人毒犹逾于流贼,而奸更甚于细作”。

(孙传庭之问)

在那个时代指出问题还尝试解决问题的,孙传庭的唯一一个。

(1643年的华北)

但在历史的大变局与政权的腐败透顶下,孙传庭有能做多少呢?这就有了孙传庭之问。

参考文献:

《孙传庭》


一枚明粉


说什么孙传庭。

就算朱元璋复生也没有好办法,以朱元璋的政治认识,他大概率会选择加入李自成集团,然后慢慢拉起自己的人马,架空李自成,再入南京城。

朱元璋也赋诗一首,:久有凌云志,重上......,重入红巾军。

因为重生的朱元璋还是地无一垄,财无一分,犯不上去保卫朱家的那些不肖子孙以及东林党那些地主。

孙传庭的工作成绩自然是很好的,不是小好,是大好,个人工作能力,专业能力也是刚刚的。

可惜他加入的平台不给劲。

其时,大明朝廷这个平台的市场美誉度早就损失殆尽了,财务部的收入连工资也发不出来了。

孙传庭之所以能做到无一败绩,用的是曾国藩的办法,组织的是团练之兵,用的是那些试图“保家守土”的地主们的钱。

而,地主家余粮也不多呀!

最重要的一点,曾国藩获得了“大清平台”的支持,名正言顺的自组军队,自管军队,自筹粮草。后来,甚至获得了“厘金”这个收税权。有的是时间和物资“结硬寨,打呆仗”。

反观孙传庭呢,大明平台什么也没有给他,还要从他身上刮肉吸髓,填补其他漏洞。哪怕给个“便宜行事”的名分呢,也没有!

没有“办团练守土地”的朝廷名分,地主们自然是会有写就反抗不配合的。曾国藩用地主们的钱去打洪秀全,手中有一大堆官帽子的,出钱的就送一个官帽子。

孙传庭也就一张嘴去求人家,地主老财的钱好求的吗?

大明平台真是烂透了。

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供”说好听了,有志气。

说难听了,其实是专制过分了,过分的脑壳也坏掉了。

  1. 所谓天子守国门,根本是说别人没有没有权力守国门;
  2. 所谓君王死社稷,根本是说别人没有没有权力死社稷;
  3. 所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供,根本是在说所有钱、所有的女人、所有的土地都是我的,都是我的。

吃相太难看了。

孙传庭是一口也别想吃上的。

一切和李自成没有一毛钱关系。

<strong>

<strong>


葭明通半瓶历史


看过《大明劫》的朋友,都应该对孙传庭杀乡绅时的那番话影响深刻:

“天下糜烂,百姓从贼,皆因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心吗?!人心,就是粮食,就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这就是为什么他李自成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而我孙传庭,连一回都输不起!”


孙传庭的这番话,不仅道出了自己对这些祸害国家的乡绅的愤恨,更道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我们都知道孙传庭几乎每次都能打败李自成,却不知道李自成胜过孙传庭的地方不在军事,而在人心!


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开始缅怀故明,开始贬低满清,痛斥吴三桂等汉奸。却不曾想想,我们很多人眼中那个“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事实上却并非毁于满人之手,而恰恰是毁于咱们自己汉人的手上。明朝的灭亡,是亡于人心!


这部《大明劫》的背景,正是明朝灭亡前的公元1642年。那时,距离明朝的灭亡只剩下两年。而那时的明朝不仅要面对日益强大的满清和农民军,还要面对腐败的官僚系统、兼并土地的乡绅、肆虐的瘟疫、越发严重的粮食危机。

可以说,明朝那时早已气数将尽。 而作为帝国的统治者的崇祯,他虽然有中兴帝国的志向,却并非明主。尽管,他和他下面的一些忠臣在帝国的最后时刻,都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自上而下腐烂的国家机器早已到了崩溃的时刻,这其实已是不可扭转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