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轉眼霜降已過,通常北京到了這時節,天愈冷,秋愈濃,再不去看紅葉醉人的美景,說不準哪天勁風一吹,馬上就要秋葉滿地了。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去年的10月31日古剎秋景如畫,我跑去逛了一圈,大家看了下面的照片就知道戒臺寺有多幽靜漂亮了!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說起這戒臺寺,始建於公元622年,那時正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武德年間,距今已有1397年的歷史。

這座最早被稱作“慧聚寺”的唐代寺廟一直延續到了南宋北遼時期,才由一位名為法均和尚的高僧發揚光大。法均和尚在此創建戒壇普度眾生,讓慧聚寺聲名遠播,信眾居然從遙遠的江南來此受戒,其佛教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之後的百年元朝被朱元璋大軍摧毀,寺院也在戰亂中毀於一旦。幸運的是趕上了著名的仁宣之治,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同時也是位著名的書畫大家,其治下的宣德年間不但造出了令後人追捧的宣德爐,還啟動重修了慧聚寺,完工時被其子明英宗朱祁鎮賜名"萬壽禪寺",因寺內擁有中國最大的戒壇,民間百姓稱之為“戒臺寺”。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記得第一次遊覽潭柘寺和戒臺寺還是在1988年的春天,學校裡同專業的幾個要好同學一塊兒來此春遊,一晃30年過去了,同學們分散在全國各地成家立業,20歲的火熱青年也都變成了50歲的油膩大叔,估計如今也只有我還方便故地重遊,追尋青春的足跡,探訪秋日的美景。

和前幾日所寫的西山大覺寺一樣,戒臺寺也是坐西朝東面向京城。買過了45元的門票,跨過山門殿,只見鐘鼓樓左右有龍鳳松相伴,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的旁側院子裡銀杏樹早已是一片金黃,秋色盡顯。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登上臺階便可以看到造型偉岸的許願樹和龍松抱遼塔的奇觀,透過古樸的遼塔眺望遠方,京城清晰可見。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被譽為“天下第一罈”的戒壇殿與遼塔一牆之隔,曾是中國佛教史上等級最高的受戒之所,歷久而彌新,保存下來比較難得。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大雄寶殿的後面本應是高高在上的千佛閣,1966年為修天壇積攢木料而被拆,現在變成了遺址。它的北面是一座四合院,迎門的假山前是清朝恭親王奕欣的雕像,這位大清的鐵帽子王和洋務運動的領袖走背字的時候曾在此隱居10年,因喜植牡丹而被稱作牡丹院。如今信眾可以在此抄經修行,遊人也可在此歇腳喝茶。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繼續沿著長長的臺階上行一層,便來到了觀音殿。看完了觀音殿也就意味著寺廟的古建築基本看完了,然而一轉身賞秋的眼神卻變得貪婪起來。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戒臺寺的秋色全在寺後的體育場周邊和南側別院的沿途線路上。

滿樹的紅葉溶在了湛藍藍的天上,逆光下的黃櫨映襯著古剎的紅牆,一切都是那麼養眼。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十月底來到戒臺寺,既可以領略古剎禪意,又可以欣賞紅黃相映的濃烈秋景。

晚秋不等人!京西門頭溝的戒臺寺,是避開人潮、融入秋色的好去處

2019年的秋天即將逝去,既然心馳神往,為何還不動身呢?

與戒臺寺的秋色不期而遇,其實是一件美麗的事!

我是健行漸遠見春光,喜歡自駕旅行,圖文均
為原創,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