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俗世奇人》:这些藏在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真的看懂了吗

冯骥才《俗世奇人》:这些藏在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真的看懂了吗

作为一个喜欢小说的人,这些年常被人安利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虽说在学生时代就已经读过此书收录在课本上的几篇文章,但毕竟没有完整地读过全书,因此趁着这个假期,决定将这本书从头至尾好好地精读一遍。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创作题材广泛,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俗世奇人》这本书,描写的正是天津卫市井民间各种怪异人物之众生相。这些小人物生于俗世,却个个身怀不俗的技艺。冯骥才用他的一支妙笔,将这些人的奇异之处溶于一个个小故事中,读来让人拍案称绝之时,却又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

如果稍微用心揣摸一下就会发现,《俗世奇人》里面讲的每一个小故事,里面都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大道理。下面就以《苏七块》、《刷子李》、《认牙》这三个小故事为例来详细给大家解读一下。

冯骥才《俗世奇人》:这些藏在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真的看懂了吗

一、为人处事,有些规矩不能轻易打破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将会大乱,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也就不好管理。所以,中国人凡事都喜欢讲究规矩二字。

《俗世奇人》开篇题目为《苏七块》。讲的是一个名叫苏金散的大夫,正骨医术精湛,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来瞧病的人无论贫富亲疏,必须先交七块银圆方肯瞧病。故得名:苏七块。

一日苏七块正与几位牌友打牌,恰三轮车夫张四胳膊摔坏前来瞧病。因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圆,苏七块任他无论怎么疼痛叫唤也不为所动。最后得好心的牙医华大夫偷偷相助,张四给苏七块递上七块银圆后,苏七块这才起身三下两下便将张四摔坏的胳膊接上了,并免费送给他几包活血止痛的药。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认为苏七块见钱眼开,不配做个救死扶伤的好大夫。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此篇也做不得本书的开篇之作了。

冯骥才的文笔高超之处就在于,不仅表现的艺术手法多变,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一件件似乎毫不起眼的小事,将一个个小人物的灵魂刻画得栩栩如生。

他接着笔锋一转,写苏七块在牌局结束之后,拉住华大夫并递给他七块银圆,告诉他:“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这规矩不能改!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只是规矩不能破!

这话说得好啊!一个人善良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华大夫偷偷地帮助没钱看病的张四,再比如苏七块免费送药给张四。苏七块给张四送药是因为他没有立这个规矩,所以他很自然地随手相送了。如果他只认钱不认人的话,这药他是不会送的,肯定得收费。但是他送了,所以说到底他是个心善之人。

至于张四交不上七块银圆就不给他瞧病,那是因为苏七块之前就已经立了规矩,并且这个规矩一直在严格地执行着。规矩一旦立下,就不可能因任何一个人而轻易改变。否则,这规矩当初也就没有立的必要了。

故事里的苏七块虽然脾气有些古怪,但他医术好,有能耐,面冷口硬心实软。这样的大夫,不得不令人打心眼里敬佩。

冯骥才《俗世奇人》:这些藏在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真的看懂了吗

二、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怕别人挑错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女生,性情温和,家境好,人也长得漂亮,是很多男生心目中的女神。最关键的是,人家功课也学得好,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

有些女生心里就很不得劲,私下里拉帮结派,孤立她。说男生们喜欢她,都是因为她父亲是学校教导处主任的缘故。说她的考试成绩也有很大可能是假的,说不定是老师们为了讨好她父亲,将她做错的题判成对的,故意给她高分呢。

这些话传到那个女孩耳里,她也不争辩,只是淡然一笑,继续埋首学习。后来高考,女孩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这样的考试,可是没法作假的。那些背地里说她闲话的人,才不得不相信:女孩凭借的,确实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因为有一个在学校当领导的父亲。

可巧,今日读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第二篇,里面有个粉刷匠,绰号刷子李,经历和那个女孩颇为相似。

刷子李是一家营造厂专干粉刷的师傅。据说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就这事,你说,谁信啊?空口无凭,反正我没见过,我是不信的。而那些内行的人,他们干活时身上哪有不沾白点的?他们心里又嫉妒又恨,更说不信!

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对师傅那手绝活也是将信将疑,头一次跟刷子李出去干活,便在一旁死死盯住他的一举一动。所有墙都刷完了,曹小三的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全身,也没有在他的身上看见一个小白点。他不得不在心里暗暗赞叹:师傅果然厉害!

可当刷子李刷完坐下来抽烟时,曹小三居然在刷子李的裤子上发现了一个白点。曹小三傻眼了。说好的不沾白点呢?师傅啊,原来你并不是神仙,你也只是个普通的粉刷匠而已!

刷子李瞧他那傻乎乎的样子,指着自己的裤子跟他说:“小三,你仔细瞧瞧,师傅这裤子上的白点到底是啥?”曹小三这回可瞧清楚了,刷子李裤子上的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是他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面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样。

曹小三再一次傻眼了。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刷子李的本事,那可是真真儿的,叫人挑不出一点错处来!

刷子李最后对曹小三说“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真是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

刷子李这话不仅是对曹小三说的,更是对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说的啊。我们总是喜欢以为,以为这,以为那。以为自己做不到的,别人也做不到。看别人做到了,也觉得不可信。于是便满腹狐疑,非要挑出别人一点毛病来,心里才会感觉舒坦。

孰不知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怕别人挑错儿。他们也并不会因为你怀疑的目光,而停止不断向前的脚步。当你被人远远地甩在身后,你以为不以为,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还是沉下心来,好好学本事吧!

冯骥才《俗世奇人》:这些藏在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真的看懂了吗

三、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是成功的关键

前段时间遇到朋友小玲,她正在找工作。这是她今年第四次出来找工作了。她的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最多的一个多月,最少的才两三天。

她做过文案策划,觉得每天晚上加班太累了,不想做;卖过保险,不想厚着脸皮出去拉客户,辞职了;跑过业务,又不想天天出差,于是干了没几天便自动离职了。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到现在她还没有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我问她:“你做过那么多工作,难道就没有一份是自己喜欢的吗?”

她回答:“在做这些工作之前,我都是抱着满腔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做着做着就不喜欢,就放弃了,觉得下一份工作可能会更适合我。”

听完她的话,我沉默了。我想起冯骥才《俗世奇人》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做《认牙》的,写得很有意思。说得是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顶天,你只要站在他的面前一张嘴,不用说话,他就知道你的牙哪个出了问题。

华大夫为人善良、正派,就是有一个毛病,记性差。刚刚才见过面的人,他转眼就忘了,你说这记性愁人不愁人?

话说有一天诊所来了两位巡捕房的便衣侦探,问华大夫有没有看见一个嘴角长着一颗大黑痣的黑脸汉子来看牙。华大夫说不记得了。巡捕质疑:“你一上午才看几个人的牙?谁长什么样怎么会不记得?这个人是个通缉要犯,你不说,难道你跟他有什么瓜葛不成?”

华大夫一听这话,马上不乐意了:“我华家三代行医,看病救人,从没做过什么违背良心的事情。我说不记得就是不记得!”两位侦探一看华大夫动怒,瞧着也不像是装假的样子,只好走了。

没想到有一天,华大夫却急冲冲地跑到巡捕房来,说他在一家酒楼里看到那个通缉犯了。巡捕房赶过去,将那个黑脸匪徒捉拿归案了。

侦探问华大夫是怎么认出这匪徒来的?华大夫说他首先看到匪徒嘴角的大黑痣,但还不敢确定。等他咧嘴笑的时候,便知道这就是那个匪徒无疑了。因为他那颗虎牙,华大夫给他看过,这一点准错不了。

侦探表示不明白:你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华大夫笑了。他哈哈大笑着说:“因为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人,只认牙!”侦探听了惊奇不已。我看到这里,也忍不住拍案称绝。

华大夫治牙医术为什么能这么高超?那是因为人家把全部的心思都使在牙上。至于你是谁,他不记得,也不用记,他只管一心一意地治好你的牙。这样的人,医术怎能不高?

想想当下的很多人,既没有一门过硬的手艺,又不能安定下来做好一件事情,如我前面所说的那个朋友小玲。他们做事喜欢瞻前顾后,三心二意,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结果时间浪费了,到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一个人若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像故事里的华大夫那样,排除一切杂念,全心全意地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当我们将所有心思都花在一个地方,专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情,还怕不会成功吗?

冯骥才《俗世奇人》:这些藏在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你真的看懂了吗

四、结语

读完这三个小故事,我终于明白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为什么这么受人推崇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除了文笔好之外,更应该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读书,读的不仅是别人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人生。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总是能轻易地发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自我深刻的反思,这也许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