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如何复兴?

四周喷火的东方巨龍


小编认为对《易经》文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两个人分别是南怀瑾先生和叶劲君先生。

在中国我们提到解读《周易》,绝大部分人想到的一个人就是南怀瑾先生。南怀瑾先生,幼承庭训,天资聪颖,精研国学,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对儒、道、佛均有造诣,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并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武术等诸门学问,许多拥趸家里甚至。

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蒙馆教育。到十七岁时,南怀瑾先生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从小就是位孜孜以求的好学青年。

南怀瑾先生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南怀瑾先生所讲的《易经》,以还原《易经》的本初意义为主旨,以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传授博大的人生智慧为目的,深入浅出,惠泽多方,让《易经》这本书真正的成为了一本与人人有关的书。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人们对于《周易》文化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或者又多了什么新的解读方式?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南怀瑾先生的再传弟子叶劲君先生。叶劲君先生师从南怀瑾先生的著名弟子徐芹庭先生,从学习《周易》至今已近40余年。

叶劲君先生1955年生人,是台湾知名的文化学者。曾任世界易经大会教学委员会《易经》老师、中华儒学青年会两岸文经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家执业资格心理咨询师、中国文化大学易经讲堂讲师、风水生活月刊「易经与生活探讨」专栏、中华易经学会第八届监事、中华儒学青年会两岸文经交流委员会主委。

叶劲君先生个人著作代表:代图解逻辑《易经》(2011)、现代图解《梅花易数》(2013)、现代图解《易经传》(2014)、《易经》卦象解秘(2015)、《易经》卦象海报(2015)、现代秘解《卜筮正宗》(2019)。叶劲君先生对于《周易》文化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大家还在研究《周易》的字面内容时,叶劲君先生打破常规,用图像的方式重新解读《易经》,吸引了大量的普通人来学习、研究《周易》。

叶劲君先生将自己的多年来研究《周易》的成果全部制作成了音、视频课程,目前已经在今日头条、喜马拉雅、Cctalk、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各大平台上架,让各位《周易》爱好者能够轻松学习《周易》,从《周易》入门到精讲,让学习《周易》成为一件轻松与快乐事情,不再为晦涩、难懂的古文发愁。


热门教育


【《易经》在目前的形势下,根本没有办法复兴】


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也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现今的形势,根本没有办法让《易经》复兴。《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这些古籍,和其他的历史文献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是这三经必须要实际运用,也就是实修实证。


如果把《易经》的复兴,理解为算命,卜筮的话,那倒是可以复兴,组织一大群人,天天去算,看谁算得准,交流心得就行了。

如果把《易经》的复兴,理解为把《易经》讲的道理或者历史典故,应用于人们思想,或者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那也简单,多举办一些这样的研讨会也就是了。

如果把《易经》的复兴,理解为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那就要上升到庙堂的高度去做,实际上,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做让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部署和安排。


那么,为什么《易经》在目前的形势下,根本没有办法复兴呢?


1、《易经》全文枯涩难懂,没有好的古文功底,根本就不知道《易经》讲的是什么。

2、《易经》开发出的最适合于人们的应用,就是卜筮。善易者不卜,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

3、《易经》天道部分的内容,如果不实修实证,根本不会明白。


因此,《易经》不需要复兴,也没有必要复兴,《易经》就放在那里,有人想学的话,自然会学,有人想弄懂的话,自然会去弄懂,有人想去应用的话,自然会去应用,有人想去实修实证,自然会去实修实证。


老祖宗的智慧


易经通过儒释道的传播,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她已附着在人们的平常的生活工作当中。谈到复兴,是因为提问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淡化消失,反映在内心的一种焦灼,忧虑。端午节已经成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春节不能鞭炮了,清明节不能烧纸了。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村落被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取代,拜年也潮流地由磕头变为微信视频,电视取代。人们居住在方格的楼房里,对面邻居甚至十几年没有交流。也许,你会说在单位,在学校认识的更多人,更多的朋友。但是你是否承认,以血缘,家族为单位的关系,会比你所谓的同事,朋友,更加亲密,更加无隙。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如唇齿关系的道德精神建设却滑坡了。在中国大为流行的行车记录仪就是拜道德无耻之人的行为所赐。雷锋精神没有了,雷锋精神不能以商业社会的代来而消失,他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奉献,善良,这种精神的外延应随着社会的变化,给赋予新的含门外。帮人该有报酬,但你卖东西不能用地沟油,不能用苏丹红,不能用敌敌畏,不能用大粪,太可恨了。

幸运的是听新闻中报道,大学也有周易博士专业了。这是好事,这说明国家开始重视了,但是,象牙塔里的周易,可以提升理论高度的研究,而广大的人民更加需要的是菜米油盐式,贴近生活的政策与引导。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就是养儿防老。但是漫延于部分青少年心中的观点却是为了自己生活,父母不能以养老来要挟自己,社会竞争激烈,自己无暇照顾。这种观点对于中国步入老龄社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所以,谈到《易经》的复兴是一个深沉而广泛的话题。但是,《易经》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她的复兴,对于中国文化思想建设的进步,有着缓慢而深远的影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的开篇以乾坤两卦为起始,就是让我们经济思想两手抓,两手硬。

在大中初小学校的课本中,加入适合年龄段的易经内容。比如在初高中历史课本中加入伏羲画卦的内容,在地理课本中加入风水的概念;在音乐课中提起五音的概念,等等。

恢复加强道教在人民生活思想活动中的地位,多建道观,而不是处处都是肥头大耳的假和尚在寺院里,收钱收到饱。基督教、天主教的建筑在地市县的城市里特别显眼扎眼。这时基层的引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春节无差别的禁放鞭炮,是否该做修改;清明节祭祖,在平原地区是否不用禁止烧纸钱;火化平坟不是为了减少耕地,而成了腐败的摇钱树,前些年更有误烧死活人的事情发生。

恢复传统节日,传统活动:走旱船、舞狮、踩高翘等,孝星评比,好人宣传等等。

说这些,好像是和易经无关。其实,这些都是易经的土壤,易经来源于人民的生活,服务人民的生活。


雷隐居士


面对未来,不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问题,只有一个重塑中华文化的课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要做的是传承,并在传承中和现代化潮流相适应,参与重塑中华文化的过程。

《易经》同样也是应当进入这样一个过程。

《易经》如何传承,和现代化潮流相适应,参与重塑中华文化的过程呢?

应当有这几个途径:

1、先把《易经》本身的意义弄清楚。

《易经》这本书,引出了一个易学体系。这个体系包罗万象,旁枝发达,它的主要意义还是清楚的,但是,这个体系也复杂的不得要领。从《易传》开始,人们努力呈现《易经》的意义,还创制了许多解易的方法和体例,有些还是讲得通,但有许多是讲不通的。对《易经》本身需要正本清源,象、数、辞、理、占五者各有其合理的解释,提供进一步引申和生发新意的基础。

分清本末。“易以象告”,象是易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才有其它。应当恢复解象为基础的解易传统。

阐释基本意义。虽然《易经》流传研究了两千年,但《易经》本身的问题还很多。最重要的是先明了基本卦象、基本卦意,卦爻辞的合理解释。《易经》的基本意义不是不能够搞清,而是后来解经脱离了原始解释的原则,横生枝节、任意曲解引起了大量的歧义,使《易经》令人望而生畏,《易经》逐渐脱离了人们的常识能够把握的范围。比如《易传》里的“乘、承、比、应”的条例,实践证明适用的比例很低,基本上没有实用价值,能用乘承比应解释的,完全可以用易象解释,类似这样的影响深刻的引申解释,应当和易卦本意分离出来,以免误导对《易经》本身的理解和传承。

更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易经》的本来面目和特点。承认仍然存在的不可理解和说明的地方,明确应当优先学习、利用的地方。

2、突出《易经》的特质,弘扬《易经》哲学思维和价值观。

哲学思维和价值观非常重要。重塑之中的中华文化,既包括吸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化的科学成分,有包括中华文化的特质,没有前两部分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中华文化特质,就不成其为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统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易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它对塑造中华文明,维护一脉相承的文化延续,发挥了其它文献所没有的巨大影响力。

它所主张的天人合一、阴阳通变、取象比类、系统思维,都是和先进哲学科学思维相通相合的宝贵方法论和世界观。

《易经》体现的尚刚进取、因时通变、重视变革、忧患处世、贵和尚中、德法结合、天人合一、人本民本等等社会精神理念,都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渗透在中华文明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各个层面。一定意义上说,《周易》就是中华文化的纲领。《易经》在中华文明中的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典籍都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割断的文化脐带。在文化传承中,首先要传承的就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


3、在《易经》适合发挥作用的领域,普及《易经》知识,发挥《易经》的作用。

《易经》和现代文明到底能不能融合?它对现代文明到底能不能发挥推动作用?这些问题要当回事去探索和研究。至少从现代以来,展开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应当让《易经》和现代知识谱系建立联系,进行对比,看看它在那些方面能有所帮助,那些方面不适合去运用。

一些人把它捧上了天,把“易与天地准”当做神话,脱离了科学的轨道,这是“捧杀”。

另一些人,把《易经》归结为巫术等原始文化的遗留,完全否认它的现代意义,这是“棒杀”。

有些人夸大了《易经》的局限性,借它和现代科学的距离感,否定它的现代化价值;有些人认为它可以包医百病,这是“骗杀”。

这些认识方法和立场,都是抹黑《易经》的偏见。

对《易经》作用的判断不能武断,要避免先入为主,面对这一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奇迹,应当是总结历史经验,逐步梳理,逐步取得科学性的共识。这个过程也就是《易经》传承进入现代化的过程。

4、探索《易经》的未知之谜。

《易经》最大的谜团是天人合一。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天人相感。天人相感,涉及《易经》的功能,也涉及思维科学、心理学、统计学、预测原理等领域。要解释《易经》原理,现代科学所做的知识积累还远远不够,当人们具备了相应的条件的时候,应该进行相关的探索。在科学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可以存而不论。这不影响人们对《易经》的探索和应用。

《易经》的最后一卦是《未济》,这表示事物有始尚易,善终则难。未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充满未知困难,同时又充满机遇和希望的通道。这个通道,充分宽阔充分开放。利用一切旧智慧,寻找新智慧,这就是人类的文明史。新的文明史中,应当还有《易经》的地位。


热带雨林的午后


这是一个好问题,又是一件难亊。好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如能再现一次辉煌,就像开启了历史文化的总闸门,奔流不息,源远便见流长了。难在对易经的认识不统一,持有很多偏见;流派繁多,各成体系,难以形成合力;学问很深,一般人学不了,而有能力的人,又不一定愿意干这种费力无利的事情;高等院校设易科系极少,形不成规模,等々。有人说十年能培养一名博士,而学易二三十年能高人一筹就不错了。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下面的话写了一半,发现进了大坑了,不是我该说的。怎么复兴留给上边和权威说吧!


用户泰和


“一、三部古易的演变历史

有学者问:三部古《易》演变的背景,以及《周易》卦序排列的原则是什么?

连山古易的目标是求生存,以山泽为首。山表静止,含有立足站稳之意。泽表生生息息,含有求生存活之意。

归藏古易的目标在于独立自主。以坤乾为首,即以地天为首。表已站住立稳,稳如泰山。表,可与天争高下,可以独立于天。表应蓄足能量,以求更高终的。

《周易》的目标是发展壮大,并为回归做好充分的能量准备。故以天为首,地从天。暗表回归之意。

《周易》的卦序,卦名是按故事排列。是讲:天地和合而生三,新的生灵要生存,故第三卦为屯。如今,在东北连山一带的农村不叫村,也不叫庄,而是叫屯。如“三里屯”、廖屯、周家屯、新立屯、大民屯、方家屯、万家屯等等。

屯卦的主意是开辟、建立生营之地。

第四卦是蒙,山水蒙。表月西沉。表生命能量不足,要加以训练、调教。以补充因战事、建营地所损之能量,以及加强对屯居之后,所生下一代的教化。且看卦辞: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是说,生存下来了,有了后代是好事。即蒙,亨。蒙是昏昧之意,是表生……”


敬亭3


《易》道之学问

说起学《易》,需从启蒙、典著与工夫全面了解。

——谈学《易》启蒙著

至圣先师《系传》,文词华美,语尽天地之道。叹先师资禀天授,圣之时也。

姜尚《太公阴符经》中“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太公之书大体出于《易》籍中的十二辟卦和乾坤方圆。又叹先师透《易》之精髓,万物归《易》也。儒家、道家皆出于《易》,先师《十翼》而赞之。

其实,现存最多的《周易》为先师恐天下易道大乱,去《连山》(夏,卦起于坎),删《归藏》(商,卦起于艮),独赞文(文王作卦辞)公(周公作爻词)易而来,皆源于包栖先天八卦。

2015年在泉城南郊曾当面请教曾仕强教授,问之:如不寻《连山》、《归藏》,何以通伏義之卦?曾教授语:《连山》、《归藏》皆是《易》,断典不等于断血脉。

—— 七律谈《易》著

盘古巨斧分天地,体化万物气形色。

包栖承宇画八卦,且教结绳成语文。

夏之《连山》起于坎,商之《归藏》动于艮。

后有文王易卦序,周公辞爻成《周易》。

至圣为教天下生,补著《十翼》独赞周。

传学商翟变之述,乃至焦京十六辟。

朱子宏学著易典,邵子求简留《梅花》。

易者三义为要决,理象数间承乾坤。

—— 七律谈学《易》

至圣精学知天命,韦编三绝历苦迹。

羲周易学年余通,先师赞著辅十翼。

古贤明睿尚精进,晚愚疏学深愧鄙。

典册叠箱非摆设,晨晓刻读思妙义。

—— 沐阳金石,沇河,己亥白露


沐陽金石


首先你这是个病句,文化复兴民族复兴文艺复兴,一本書你叫它如何复兴?如果问‘易学’如何复兴,这到是一句正确的问话。那么问题來了,孔子首推周易但没有具体阐述於讲解(系辞是后人附会的),這就爲漢代‘易学’泛起作了铺垫。漢易学基本上偏离了周易本意及孔子推崇周易的初衷,成爲一潭神秘主义的乌泥浊水,当然也是某种职业混饭吃的由头。爲什么在周易這个问题上漢代学者會如此荒诞不經,关健是对周易文字的误释。漢代对先秦典籍做过一次全面的校释,其中误释最严重的就是周易,可以想見漢代已没有人能读懂周易。

所以,易学這种糟粕应该彻底摈弃。到是周易确非常有必要重新释读,因爲通過現代考古我们矿掌握的古文字信息比漢代學者多很多


吃饭VVV


《易经》 它是我国古代先贤智 慧的结晶,其中的神奇和神秘几乎是现代的自然科学也无法破解和代替。有些人不知其中的深奥而将它强加为愚人的迷信东西,因此在解放后被列入禁忌之书而遭到了再一次的浩劫,可惜了我国这门神奇的国学,在这其间受到了灭顶的损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门学术才重出世面。然而,由于三十多年的断代无传,致使这门学术的精髓也后继缺人,现在见到的,多是一些以港台传入的商业性书刊为材料而加以发展。

本来是一门神奇的学术,在这金钱挂帅的年代,人们又把它当成捞金的工具,因此不少人又利用它开山立派广收徒弟,按说能把这门学术发扬光大这也是好事,可是有的并没有好好地去研究这门学术的精髓,却自以为是地添枝加叶而蹧踏了这门学术,致使现在这门学术使后学者无以适从。就是吗,比如说同一个八字,由于派系的不同,竟有许多种断法,同一个八卦,竟有好几种说法,而真正能预测出令人心服的结果,却是少得惊人,这又怎能让《易经》这门学术得到真正的复兴呢?

要想复兴《易经》这门学术,我辈应当抛去捞金的欲望,潜心去研究、去探索它的精髓之处,只有得到真正的心德后再将它发扬光大,那才是复兴《易经》的路子。


犀牛村夫


本人不提倡什么,复兴易经,一词!

易经!是一门大自然规律文化。

最怕儒生步孔子之路,反之是破坏易经文化!

大家分析!孔子读不懂河图洛书文化!

胡乱篇写六十四卦卦词!

对后代危害多大?

看看当代大学生都不懂黄帝内经文化!

这种情况,不能重演!

易经文化!

对生物学有兴趣,才读易经,有达启示,发挥的效益!

对爱好,化学,物理,结构力学,

的人士,易经,河图,洛书文化,

都有启示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